《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人民老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
本课的教学我注意做好如下几方面:
字词教学: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在读句子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在猜谜语中识字。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想象词语的意思。
朗读课文:我把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加深感悟课文语言。
语言积累:我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沟通和交流。组织学生通过对三次对话的分析,让学生走进语言,加深语言的感悟,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2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是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还不错。
教学《蓝色的树叶》一课,我认真备好课,定准目标,对学生进行学前分析:二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识字,语境认读容易,独立认读混淆,尤其是形近字、同音字分辨不清。而且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还是较短,好动。这节课以识字为主,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自主识字,设计了几个游戏环节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专注率,提高识字效果,巩固识字的目的。
这篇课文需要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以识字为主,学生自读生字词,初读课文,对课文大致了解。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然而识字过程又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用了这样的导入:出示一片金黄色的`银杏树叶;一片充满生机的绿叶(梧桐树叶);一片红红的枫叶;一片蓝色的树叶(自己制作的)。问学生:树叶一般是绿色、黄色、红色的,为什么有蓝色的树叶呢?这种导入方法,能较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跟着初读课文,通过自由读文把生字划出来,然后自己借助课文中的拼音识记一遍,通过各种学习方法,让学生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在教学中,我首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回忆曾经学过的识字
方法,并帮他们归纳课件出示,有加偏旁、减偏旁、换偏旁的方法,有猜字谜、讲故事、编儿歌的方法,还有找朋友识字,在生活实际中识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等方法。
这节课,特别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在检查学生生字时,就进行了齐读、开火车读等,特别开火车读,人人都有参与机会,几乎全班同学都轮到了一次,这样可以及时纠正一些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这样做比较好。在学生认字的基础上,我充分调动学生开动脑筋,灵活应用以上多种识字方法学习本课生字,例如:有的同学说看到自己的铅笔盒认识了“铅”和“盒”这两个生字;有的说利用树叶姐姐上面的拼音认识了“术”,在美术书上认识了美术的术;有的说通过找朋友认识“吐”:吞吞吐吐,吐出;还有的看到妈妈脸上的皱纹就记住了“皱”, 教学“笔”一字时,从分析字形入手,为什么笔这样写呢?因为毛笔就是上半部分是竹子做的,下半部分是毛做的;在教学“铅笔”一词时,让学生从组词开始,学生纷纷说出:削铅笔、还铅笔、借铅笔、买铅笔等词来。用换偏旁的方法记住了“削”等。通过识字方法的交流,达到学习方法大家分享,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的教学目的。
在巩固识字的过程中,我设计几个游戏环节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专注率,提高识字效果。如:1、摘苹果游戏。通过抢读、开火车读,生生互相读进行巩固;2、变字魔术。木 +(、)=(术) 口 +
( ) = 吐 若 +( )=惹 拿 =( )+( ) 注 =( )+( )3、我们一起爬山吧! 然后通过开火车读,生生互相读进行巩
固。在识字教学的同时,还重视朗读的训练。在指导朗读时,先是让学生自读课文,因为他们刚学完生字,自己读可以把生字融到课文中读,体会字意。读通顺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的五个句子。然后,指导写字时,1、我会把下面的字按结构归类:(读一读)2、我会写左右结构的字:吐 铅 笔 课。
3、说说你觉得怎样才能把字写漂亮?4、指导正确书写,在黑板上范写,让学生边看边书空,笔笔到位,认真指导,最后学生练写,全班人人都有参与,这个环节做得比较好。
今后,我觉得还应在教学中,穿插字义、说话等识字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还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要分析其原因。“小声地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但怕时间不够,所以朗读训练没有到位,放在第二课时重点训练朗读。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3
《蓝树叶》是一篇讲读课文。讲李丽在美术课上,画树叶时绿铅笔找不到了,她向林园园借,但没接她的绿铅笔。李丽用蓝铅笔画了树叶。林园园看见了画蓝树叶,脸红了。
学习课文之前,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揭示课题《蓝树叶》,随后问:看到这个课题你一定想知道什么?学生纷纷提出:树叶怎么会是蓝色的?这是哪儿来的蓝树叶?以此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找答案。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大意。让学生自由回答上面的问题。
再感悟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李丽为什么要向林园园借绿铅笔铅笔?引导学生从第一自然段中找到答案。
自读第二至四自然段思考:李丽为什么没有接凌圆圆的铅笔。这是课文的重点。我让学生找出李丽和林园园的三次对话,从她们对话中林园园的语气,神态中去领会感悟出林园园不愿意借给李丽绿铅笔。抓住重点词句(吞吞吐吐、我怕你把笔尖弄断,不要.....不要..... 皱着眉头等)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进一步体会林园园是在为舍不得借铅笔给李丽找借口。
学习第五自然段,指名读回答: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结合观察第二幅插图,从林园园的表情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林园园觉得不好意思。她知道自己错了。你能知道她这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她在想,要是我把绿铅笔借给李丽了,她就不会画出这么难看的蓝树叶了”。“我这样做不对,以后要改正”。
现在你想对林园园说什么?甲:林园园,你这样做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我们要去帮助。乙:林园园你不能太小气了,要是你以后有困难,别人也不会帮助你的。 丙:林园园你知道吗?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学了这一课你明白了什么?(我明白了我们从小要有爱心,别人有困难,我们要热心帮助)
说说你们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的和像林园园一样的'事例。学生也说了班上很多同学的例子。
想想:林园园以后会怎么做?(自由回答)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不仅能感情朗读课文,学会了生字词,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道理,还与自己进行了对比,知道了对错,提高了认识。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4
《蓝色的树叶》,主要讲李丽的绿铅笔找不到了,向林园园借,而林园园找了许多借口,并不乐意借:先是以自己没有画完为借口,接着以怕弄断为托词,后来又嫌李丽画的内容太多而不乐意。读到这里,一个活生生的小气鬼出现在孩子的眼前,这与我们平时所倡导的团结协作、助人为乐的思想大相径庭,这就是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意义所在。文中的林园园无疑是个反面典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感悟到:同学间应该互相帮助,团结协作。
王燕骅老师举到过这么一个例子,整堂课,按照老师课前的预设顺利地开展着教学活动。就在学习第五自然段即将顺利揭示中心的时候,意外发生了。老师提的一个问题“看着李丽画的这些蓝树叶,你想说什么?”打乱了这堂课的和谐。按照课前预设,学生会对林园园说:“你应该把绿铅笔借给李丽。”可没想到,第一个学生站起来就说:“我想对李丽说,你可以用红铅笔来画呀!枫叶是红的!”
顿时,教室里议论纷纷:“是呀!为什么一定要画树叶呢?”“可以画白云、蓝天、高山嘛!”……有的小朋友甚至嘀咕开了:“李丽真笨啊!”“她不动脑筋。”……我并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的情况出现。看着学生七嘴八舌的样子,老师只能委婉解释道:“你们真聪明,能自己解决困难!可现在李丽没有想到这些办法,那如果你是她的同桌,你会怎么办呢?”尽管在老师的努力下,有的学生又回到了主题: “我应该帮助她。”
其实,反思以下这堂课和这篇课文,我们完全可以从这两个角度去处理文本:一是站在被借者的角度上,即林园园的`角度上。作为林园园,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应该主动去帮助别人。二是站在借者的角度上,即李丽的角度上。这也就是学生所议论的:当碰到困难时,首先应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困难;实在解决不了,再去寻找帮助。换言之,也就是抛弃了李丽在文本中扮演的弱者角色。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5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
教学时,抓题眼。本篇课文我抓住课题中的"蓝色"这一词语入手,先出示一些美丽的树叶,让学生欣赏。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板书课题,抓住时机你见过蓝色的树叶吗?大屏幕出示一个蓝色的树叶,此刻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林园园的言行,明显不对。在学习课文中,我紧紧注重了林园园和李丽的对话,深入理解说话的内容,明白每一次对话中林园园的不愿意。教学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加深对此问题的体验。
课文结尾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你们有问题吗?学生纷纷举手,"林园园为什么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出不同的理由。随机我就说:"你们在学习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事吗?你是怎样做的?"此刻课堂很活跃。接下来我就进行随文练笔,把生活中的事动笔写下来。这样把课堂上的收获也充分运用其中。本节课效果很好。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6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5,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习。
6,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主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7
一、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
这节课我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以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我没有给学生设下框框,也没有给学生过多的讲解,而是引导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自由发挥,相互补充,老师只是站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上学生争取参与各种读说的训练,主动性、积极性很高。“读、思、议、说”的时间占了课堂教学时间的.四分之三以上,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原则,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二、加强朗读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促悟”。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接近,在教学手段上,我注意以读为本,不断鼓励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反思,丰富内心的感受。通过初读、再读、品读、选读、分角色等形式,让学生体会感悟出李丽自始至终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很自私。并结合文末小泡泡中的提示,让学生和林园园对话,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进行沟通和交流。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8
《蓝色的树叶》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一节美术课上,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在课文的教学中,我由“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为什么不由得脸红了?”为突破口,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人物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为了防止孩子们一味的批判林园园,我将文中的泡泡语“我想对林园园说……”换成了“如果你是林园园,看到李丽没带绿铅笔,你会怎样做?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本课的教学,我感觉识字教学比较到位,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的比较扎实,书写美观、格式正确。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1、在引导学生读好对话时,引导还要细致一点。在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要注意分析其中的原因。如“小声的说”“吞吞吐吐”等词,是训练低年级学生通过语言揣摩人物心理的好机会,可以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教师范读或读得好的学生的`朗读,很容易就能读得准确。
2、在设计“读读说说”这一环节有些脱节,如课后练习的“读读说说”我若是放到学生在理解了人物对话后直接引出“读读说说”效果会更好一些,也顺理成章的进行了语言提升这一训练。
3、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如在处理人物对话时,没有及时抓住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
4、在读人物对话时,教师虽然注重了提示语的指导,但学生读的并不是很到位,教师应进行必要的范读,才能让学生掌握方法、技巧。
总之,这节课在我自己看来上的很失败,我还应积极向其他教师学习,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地钻研教材,学习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用新的理念来丰富自己,不断地进步,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9
优点:
1.问题式的谈话导入,引起学生去课文里找答案的好奇心。优美的朗读录音把学生深深地吸引到课文当中,引起学生也学着朗读的兴趣。要想朗读的好就要先扫除生字的障碍,激发学生学好生字。
2.识字环节方法灵活,圈生字指名读,检查预习情况。归类学生字,用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和字理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生字。在多音字学习环节运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帮助孩子区分读音。通过读开片、走迷宫、开火车爬高山等游戏环节复现生字,进行巩固练习。生字学习比较扎实。而且在学习过程中不平均用力突出重点。
3.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克服了背教案的毛病,比较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能够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课堂学习效率较高。
缺点:
1.识字环节缺少扩词训练。在归类学习后,学生对生字基本掌握的前提下加入扩词训练,然后再以卡片、开火车游戏等呈现词语。
2.在字理识字环节,字的意思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查字典的方法呈现,这样记忆更深刻,让学生养成遇到不懂的字去查字典的习惯。
3.第一课时指导朗读目标不明确,设计时考虑要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好停顿(尤其标点符号处的'停顿)、读好问句,但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没有把握好尺度,在指明读的时候过于拖沓,读的遍数稍多,侧重点有点偏向体会说话人的语气,用时太长。
4.课堂把控能力差:当个别学生小动作较多,屡次提醒没有改善的时候,有点措手不及。试图通过让他回答问题来提醒,但是在回答完问题坐下后还是照样有小动作。还通过站在他旁边以及一些身体接触来提醒,仍然效果不太明显。在夸奖他旁边学生坐的好的时候,稍微触动到他,但是持续时间也不是很长。这让我有点不知所措,影响到了情绪。课堂把控能力不强还表现在张老师提醒我时间快到时,没有想到办法迅速结束授课。其实可以用一分钟时间迅速将最后一段读完,然后将分角色朗读作为课后作业,再用两分钟时间说一说课文中的蓝树叶是什么、谁画的、为什么画蓝色的树叶。
反思: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要以提高学生语用能力、语文素养为目标。
上课过程中,注重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比如本课当中涉及的做批注和查字典。低年级教学设计注重多样化、有趣性。朗读指导明确课时目标。在以后的展示活动中,要加强自身的灵活应变能力。课堂多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目标的内容要让学生当堂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0
这篇课文位于本册第五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别人有困难,我们应该热情帮助,新世纪的小主人就应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让同学们明白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互相帮助的道理。
“李丽为什么没有接林园园的绿铅笔”是课文教学的重点;“林园园看见李丽画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训练重点,我在教学时着重体现如下思想:
1.词句训练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让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
2.注重朗读训练与指导。要求学生根据不同的标点符号读出停顿和语气,还要根据不同人物选择不同的语气、语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3.紧扣课文思考题,理解课文重点。教育学生从小就以助人为乐为美德。
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这是《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并着重指导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同学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她因为羞愧而脸红,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我想对林园园说……”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进行说话训练。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1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互相帮助,不应成为一句口号。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每个人的一种责任,一种行为习惯。本课中的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学生学习起来会很感兴趣,轻松易懂。所以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通过读和讨论以及对自己现实生活的回忆来体会人物内心丰富的感情,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从中受到启迪。
其中在学习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透彻的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我采取先让学生理清故事头绪,再通过朗读、默读、讨论和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来引导学生,走入两个人物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明白,林园园通过这次的事情一定会看到自己的不足,她也会成为一个乐于助人的孩子。不要因为一件事情全盘否定一个人。要知道林园园脸红正是因为她知错了。同时也让所有的学生记住蓝色的树叶,学会关心和帮助别人。通过先说清故事,再体会人物心理的办法,学生很容易的理解到为什么会有蓝色的树叶,林园园又为什么会惭愧的脸红,而且在拓展部分,也通过自己的实例解说了相互帮助的重要性,明白了今后自己该怎样做。但在广泛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只有大多数同学说到,有少数同学还是未能明白。可见,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广泛发言这一点,我做的还不够,还需要多注意。
另外,因为讲述课文走的是故事情节和人物感情两条路线,因此,在时间和内容安排上有些繁琐,层次不是很清楚。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多多探索如何有机的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以起到过渡顺畅,升华自然的境界。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2
《蓝色的树叶》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的是李丽向林园园借绿铅笔,林园园没有借的一件事。教学时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以后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学生。整体感觉上得还不错。
本课教学,识字环节较扎实,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如:小老师领读、指名读、同桌互读、齐读等,学生掌握较好。不仅读准字音,了解字形,也明白了字意,并能在此基础上,运用词语说句子。教学时,注意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指导学生朗读。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深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也存在了许多不足之处:
1、导入新课时,老师问:“你见过什么颜色的树叶?”学生说见过绿色的、黄色的、红色的树叶,此时还应引导学生联系季节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如:春天有绿色的树叶,秋天有黄色的树叶,半绿半黄的树叶……语文课,就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
2、整节课之中,让学生自由读文过多,要在读书的形式方面多变化。低年级的孩子,不太适合这种集体的自由读文,教师也不便于掌握学生的读书情况。
3、在指导学生读好对话时,教师的引导要进一步细化。在几名学生读书感情不到位的情况下,教师要分析其原因。“小声的说”“吞吞吐吐”“我怕你”“只好”等词,是训练低年级的'孩子通过语言文字揣摩人物心理的好的机会,可先让学生议一议,然后再读。通过分角色读或者教师范读,就很容易读出味来。
4、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学生读书时拖音、低着头读书、不认真听别人发言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改掉。
5、注意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学习,善于发现问题,体会课文蕴含的道理。如指导:李丽小声对林园园说:“把你的绿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这句话时,我只是让学生抓住“小声地”这个词,让学生用小声的语气去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可以这样设计:老师大声地读这句话,让学生听一听老师读得行吗?学生如果说行,让学生再去读这句话,细细理解到底该怎么去读,通过反复读,学生发现应用小声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学习兴趣被极大调动,更加乐于学习。
6、进行品读环节的教学,应注意找准切入点,以切入点的突破来贯穿全文。如本课的切入点就是“林园园看着主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引导学生抓住林园园的表情、心理变化特点,指导学生读好人物的对话。在深入理解人物对话、心理的基础上,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懂得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3
今天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蓝色的树叶》,结束时,我问:大家学这篇课文有什?感受呀?他们都扬起一张张笑脸,大声的说:“同学之间要相互帮助,要团结友爱”。对呀,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要做到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个人心中都装着自己和他人这两样东西,在许多情况下,这两样东西都在进行着斗争,斗争的结果,要是自私,要是无私。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从课文内容看,李丽从头到β都非常有礼ò,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的借口推托,林园园的行为明显不对,但生活中这样的事是很多的。课文结β写着: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当同学们读到这儿时,我问:林园园为什脸红了?马上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有借给李丽绿铅笔……等等类似这样的话。从这些话中我感受到了这篇文章的带给他们心灵的触动这也许就是文学的魅力。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在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课堂上我一直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重点,通过朗读对话中人物的'语气、神态、动作让学生自主体会,并努力让学生走进故事中,对具体的事例进行沟通和交流,组织学生对三次对话进行分析,让学生走进语言,加深对语言的感悟,从而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4
我们常教育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一种美德,但要能做到这一点,是不容易的。正因为如此,我上此课意在教育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互相帮助。
《蓝色的树叶》这篇课文写得是在一次美术课上,李丽的绿铅笔不见了,就向同桌林园园借,可是林园园舍不得借给她用,李丽就用自己的蓝铅笔画树叶。
教学中我紧抓主线:“李丽拿起自己的蓝铅笔,用心地画着一片片树叶。林园园看着这些蓝树叶,不由得脸红了。”这句话作为开头引起孩子的好奇心,进而走进课文。
林园园舍不得把自己的绿铅笔借给同学,说明她在帮助别人方面做得不够好。同学之间应该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我在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同时,都围绕文章的旨意,既要让学生看到林园园的不足,又要让学生相信林园园会成为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课文中的事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我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反思,丰富内心感受。
首先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上,引导孩子读,注意李丽从头到尾都非常有礼貌,林园园则表现得比较自私,不肯借绿铅笔又不好明说,找了一个又一个借口推托。
再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恰当的语气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我将李丽和林园园的几次对话作为指导的重点,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走进林园园的内心世界,林园园最终已经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不对的。但个别学生积极性不高,让学生找重点词“吞吞吐吐”来体会“舍不得”时,由于我的指令不够清晰,还是要经过多次提示才能找到。
然后在读和理解的基础上,我才提出问题:林园园看见李丽画了蓝树叶,为什么脸红了?有同学说:因为她觉得不好意思,没有借给李丽同学绿铅笔;有的说:有困难应当热情帮助;有的.说她因为羞愧而脸红??这个环节还是比较成功的,使学生受到了一定的思想教育。
课后我进行了拓展练习,课文的语言训练点是“-----------吗?”“---------吧。”所以我抓住“脸红”让孩子们领会林园园的“知错就改”,预设“过了一个星期,李丽正要给花涂颜色的时候,发现自己的红铅笔不见了,她
再次向林园园借,她会怎么说?”孩子们纷纷举手,一个孩子说:“你把红铅笔借给我用一用行吗?”可惜时间已经很短,说话的训练面不广。还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参与到学习中,处于一种被动状态。有些环节我忽略了课堂的生成,流于形式,以后在教学过程中在这方面应加以探究以改正不足。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5
《蓝色的树叶》是学生进入二年级以来的第一组讲读课文的第二篇。课文以李丽借绿铅笔为线索,记叙了一件发生在两位小同学之间的事。课文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使学生产生心理共鸣,读后自然受到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我抓住一个“借”字,紧扣课后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读懂四次对话,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第二至四段采用引读,然后指导学生着重读第一次对话,画出重点词。运用第一次对话的学法,学习第二、三、四次对话。第四次对话,可引导学生同桌分角色表情朗读。我让学生带着问题重点读读第一二自然,重点读读有关的几个关键性句子,抓住“吞吞吐吐”这一关键性词语,学生一定会领悟到,林园园是不会再需要绿铅笔的,她说这句话只是为了给自己的不愿借找借口。这一可贵的教学资源,成为这堂课的一个亮点。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09-07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04-16
《蓝色的树叶》语文教学反思07-30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15篇06-18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精选15篇)06-18
《蓝色的树叶》教学反思汇编15篇06-18
蓝色的树叶教学设计09-12
蓝色的树叶的教案09-08
蓝色的树叶教案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