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
《夜莺的歌声》一文叙述了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男孩子协助游击队歼灭一伙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充分表现了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通过外貌、语言、神态、动作让学生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品质。
一、抓住重点,做到长课短教。
考虑课文第一自然段为环境描写,我利用当时的军侵略苏联的一张图片引入,让学生在视觉上产生对德军侵略行为的痛恨之情,为学习全文铺下感情基调。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位在理解“小夜莺”的言行。通过“读——画——思——议——谈”体会人物的品质与思想感情。当学生抓住:“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树枝,或者弯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像把跟在身边的'敌人完全忘了。”我设计“孩子有时候学夜莺唱,是为了;有时候学杜鹃叫,是为了;打树枝,拾球果,踢球果,是为了。”既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小夜莺言行,又理解了第二部分的内容,达到长文短讲的目的。
二、教学设计力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上给学生充分地独立学习、思考的时间,在学生默读、划批的基础上,开展同桌合作学习,然后全班交流,鼓励他们谈理解说体会。课件的设计配合学生的学习进程。
三、注重朗读的指导。
本节课,注重朗读的指导,特别是人物对话的指导。采用了去掉旁白,直接对话的形式,更好的再现了当时的情景。这种朗读对话的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借鉴。从听课老师对我的评课中,我发现一堂课的效果,除了从整体上驾御文本之外,教师语言的组织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上教师的语言不在于多,而在于精,虽然不能做到字字珠玑,但绝对不能废话连篇。一堂课,如果注入了太多的教师语言,反而破坏了整堂课的效果,抑制了学生的主体表达与创造。关键是教师怎样引导学生去积极的思考,这涉及到课堂上问题的设计。这是一门学问,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锻炼和提高。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2
最近身边响起了有关某些国家政治局势紧张的新闻,我在本课学习之前有意识地让班上的孩子们去了解这些情况。孩子明白世界的另一处并不和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做好预习、搜集有关资料后,我进行本课的学习。
教学本课时,根据本课教材特点 ,我进行了以下处理:
第一、创设情境,生成情感
情境是引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阅读之前,通过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去感悟、去探究,它是体验的引信、探究的前奏,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促使学生自发地进行并获得情感体验。上课伊始,我播放了有关中国维和部队执行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录像。让学生了解维和战士的工作情况,看到维和战士们用自己的生命维护世界和平,从心底对他们产生崇敬之情。然后教师用沉痛的声音告诉孩子们,有一个和我们同龄的孩子的爸爸,在执行任务时壮烈牺牲时,孩子们心灵一颤,获得情感体验,自觉地潜入文本,用心灵去充分感悟。
第二、多重对话,迸发情感
现代对话理论认为:阅读就是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替代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应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去传递激情,和学生在充满情感的氛围中对话、交流,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围绕孩子的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进行朗读、感悟。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中,让学生体会到爸爸的可敬、可亲、勇敢、伟大,激起学生对战争的'憎恨。然后抓住文中两段震憾人心灵的文字,即生前分离和死后重逢两部分内容进行探究。比如让学生从“深情的目光”中体会爸爸临上飞机前与妻儿依依惜别之情。让学生想象爸爸临走时,究竟想要告诉孩子什么?爸爸的灵柩回来了,当小作者看到爸爸覆盖着国旗的遗体时,引导学生想象这是一具怎样的遗体呢?从而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情感与小作者的情感达到共鸣,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到“啊!我听见了,妈妈听见了,在场的叔叔阿姨听见了,全世界都听见了,他呼唤的是:和平!和平!和平!”这不仅仅只是爸爸在呼唤和平,而是全世界善良的人民都热切地期盼着,呼唤着和平,和平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声。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实际上是全世界的呼声。总之,学生在多重、开放、深刻的对话中,在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心灵的接纳中,知识不断积累,情感更加丰富,体验更加深刻。
第三、拓宽文本,激发情感
文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为语文课程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教师不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在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我安排了一些“超文本’’的内容,如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战争的资料,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战争的残酷,然后再播放战争的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再次感受战争的无情,激发学生情感。在点燃学生们激情之后,引导孩子们写一句呼吁和平的口号,使学生文思如泉涌,真情借此畅快流露。从而增强学生对战争的仇恨,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情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情感是教学艺术的生命。用情打动学生,用情感染学生,用情震撼学生,愿语文教学唤起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整节课,让我留下了几点思考:
1、细节延伸。体会人物的动作、神情的句子,了解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所以,我在教学设计时,我希望通过学生的表演、朗读,让学生们体会主人公的心情。我认为这一设计能让学生们产生共鸣,激发他们内心对小主人公的钦佩之情,体会复杂、矛盾的内心活动。可是一堂课下来,并没有向我课前想象的那么好——有的学生笑了。通过对字、词、句的理解、分析和朗读,提升学生的情感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在课中应多点注重课中学生知识的吸收,很多知识点都只是点到即止。如果我当时能抓住一些细节延伸下去,让学生再读再理解的话,我相信学习效果会更好的。
2、教学语言。之前,我总觉得,上课时语言要简单、精练就可以了,只要学生听的懂。可是后来我发现,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也许老师的一句表扬能激起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一句提示能增加学生们的探究欲望。语文的魅力是无穷的,可是我却忽略了它的重要性。而且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丰富的语言更是必不可少的。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3
课一开始,我就直奔本课的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描写体现下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一条主线,抓住这些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你是从哪里体会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从以下二个环节引导学生深究。
1、找句子,先让学生找体现小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自己读一读,体会体会。特别是是关于小夜莺一些言行的句子,印象深刻,学生应该能够把他找出来。教学下来,大部分同学能够找出小夜莺语言的句子,但是对于他的行动的句子相对来说要困难一点。特别是关于夜莺的歌声的句子,学生没能把它联想到是小夜莺机智勇敢的表现。
2、说句子,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说一说,说说你从是怎样感受到他的勇敢机智的,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表达出来了,我再根据一定的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这里,我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说到哪一个程度就到哪个程度,不要求学生更深的.去理解,因为这些句子的理解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每一句的教学都会有一个重点,比如教学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句话,我要让学生感悟的重点是小夜莺借野兽来骂敌人,体会他的机智,理解不慌不忙体会小夜莺的勇敢。教学下来,学生基本上都能顺利的阐述到这些点上,因此这一句教学比较顺利。而教学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象把身边的军人完全忘了。这句话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小夜莺是以自己的天真烂漫来迷惑敌人,表现他的机智和勇敢。但是学生的体会都不够深或者说不够全面。只言片面,或者理解出现偏差,说是小夜莺已经在向游击队传递情报了。其实这里他并还没有传送情报,只是为了故意迷惑敌人,为他以后顺利学夜莺叫杜鹃叫传送情报不被敌人怀疑做好准备。这里我觉得面对学生的回答后我没有好好的去引导,而是生硬的拉到我的教学设计思路上,因此,在教学这一句时出现了理解感受不够深刻的情况。
3、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
4、在探讨为什么要以“夜莺的歌声”为标题时,我采用快速浏览课文,边找边说,理解歌声的作用。
5、课文的环境描写也起到了烘托人物特点的作用,挑出来读一读。
6、首尾呼应的手法是本课的另一个难点,抓住开头三段和结尾两段,比较朗读,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深化主题。
7、迁移阅读,适时向学生推荐《小兵张嘎》,课文《小英雄雨来》
课堂上,学生表现活跃,不断生成了精彩的场面。我感觉很轻松,对照教学目标,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朗读贯穿了始终。
还有一点点遗憾,如果人物分析的部分安排紧凑点,那么后面就可以让孩子们自己谈谈本课的收获。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4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2.巩固“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训练要点。
3.了解课题与中心、内容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简介时代背景,导入
1941年6月,德国法西斯在已经占领了欧洲许多国家之后,突然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开始了卫国战争。在奋起保卫祖国的战斗中,苏联的敌后游击队非常活跃,积极配合红军奋勇作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本文记述的就是这无数事例中的生动一例。
二、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齐读
2、通过预习,请问:课文中真的是指夜莺鸟的叫声吗?
“夜莺”指的是谁?(小男孩)
“夜莺的歌声”什么意思?(小男孩模仿夜莺的叫声,给游击队传送情报。)
三、整体感知
1、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写到夜莺歌声的句子。
2、出示句子。读句子,思考夜莺的歌声有什么作用?
四、理解课文
(一)1、读“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有什么作用?
2、从哪儿可看出小男孩是有意让敌人发现的呢?读第2、3自然段。
3、指名分角色读军官和孩子的`对话,思考:小夜莺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儿体会到的?
理解“刚刚一开火,……就都跑了。”“野兽”实际指什么?
4、再分角色齐读对话。
(二)过渡:由于孩子巧妙的回答了德国兵的盘问,德国兵觉得他只不过是个不懂事的孩子,相信了他的话,并且让他带路。路上,小男孩又唱起了夜莺的歌。
1、指名读句子“他有时候学……”,此时,他学夜莺唱是为了什么?
(为了麻痹敌人,以便他后来用鸟叫向游击队传送情报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2、他还用了哪些办法麻痹敌人?小组读第二部分。
(一甩一甩……答非所问……故意装做不懂事、天真贪玩,其目的是为了迷惑敌人,取得敌人的信任。)
3、齐读第二部分。
(三)夜莺是怎样向游击队传递情报的呢?
1、小声自由地读课文第三部分,边读边思考,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2、读“夜莺的歌声越来越响了。”歌声的作用是什么?(传递情报)
3、从“如果我们……不要忘了……”这句话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说明小夜莺的重要作用,他不止一次用这种方式同游击队联系,还说明游击队对他安全的关心。)
4、分角色齐读课文,体会歌声的作用。(适时加入口技鸟叫)
5、孩子的举动,以及巧妙地对付德国军官的问话,都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孩子面对凶恶的敌人,难道他不害怕吗?
出示题目:
为什么小男孩能如此沉着、机智、勇敢呢?用上以下词语,说一段话来回答这个问题。
憎恨临危不惧热爱应变自如祖国敌人毫无惧色坦然自若
(四)1、指名读最后两部分。
2、德国兵被消灭后,小孩为什么又坐在原来的地方,他在望什么?
(执行新的任务)
3、齐读“从孩子的嘴里……”,这歌声有什么作用?与哪里相照应?读。
五、巩固,总结
1、找出文中其他相照应的地方。
2、文章为什么以“夜莺的歌声”为题?
师总结:文章从开头到结尾都贯穿着“歌声”,它是文章的线索。机智勇敢的小男孩用歌声把敌人吸引到河边,用歌声麻痹敌人,把敌人带进树林,用歌声把情报传递给游击队。协助游击队歼灭敌人后,歌声又在河岸边响起。这歌声,歌唱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也歌唱了小男孩的爱国主义精神。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5
《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很长,但是由于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和同学们年龄相仿的孩子,而且情节很有意思,所以,同学们学这一课时兴趣较浓。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读。然后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因为有任务在身,所以学生都读得比较认真。他们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读懂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聪明。
这一课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小男孩儿和德国军官的对话,从对话中,从字里行间体现了小男孩的机智、勇敢,大智若愚。学生读得津津有味,特别是让学生们分角色读的时候,他们读出了德国军官的阴险,小夜莺的天真可爱。当我提出:“你觉得这时小夜莺在德国兵眼里是什么样的?”学生们纷纷回答:“不懂事、贪玩、天真老实的。”我接着问:“实际上小男孩是这样吗?”学生抢着说:“不是,他是故意的,他是在迷惑敌人。”我说:“德国兵对这样的一个孩子信任吗?”学生们不约而同:“信任。”然后我又问:“你觉得小男孩是个怎样的孩子?你怎么知道的?”学生自然而然地说:“聪明、勇敢。”那德国兵又是怎样的.人?你怎么知道的?”学生们又滔滔不绝了。
由此可见,课文是读懂的,不是老师讲懂的,讲只能让人明白,读才能使人深切地感悟。放手让学生读,学生的感悟分分钟比老师多,比老师到位。有时老师的讲是多余的。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6
阅读教学最大的尴尬是:情节生动引人入胜的文章由于教学的介入,便不再引人入胜,不再生动感人了。《夜莺的歌声》正是一个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跌荡起伏的战争故事,来自教材本身的刺激已足够调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作为语文教师,我必须找到切入口和训练点,使其浑然天成般地不破坏教材原有的'滋味,且在教师组织、引导和调控下感受成功,迸发智慧。
不是所有的地方学生都能“读”出“感悟”来,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教学第二部分——“给德国鬼子带路”我就引导学生抓两个易忽略的词:
1、“他好像把身边的官兵全忘了”中的“好像”一词。当我幻灯打出此句,请学生注意“好像”这词,学生恍然明白:小夜莺不是把德国鬼子忘了,他装着把德国鬼子忘了,实际上是在麻痹敌人,暗地里却在数敌人的人数和武器。
2、“官兵突然问答”中的“突然”一词。当我请学生注意“突然“一词,学生由衷感叹: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他们不是低能,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机智!
《夜莺的歌声》主角是小夜莺。以上两个部分最能体现夜莺人物品质及其形象,于是我削枝强干,通过扎实有效的朗读、品味精读这两部分,使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同学们,小夜莺的任务不仅是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还要向游击队传递情报。”该分析时就分析,我说,“最难的是人数,小夜莺在前面带路,要数请敌人人数很不容易;最要紧的也是敌人人数,要是把32人数成31人会怎样?数成33人又会怎样?”
这一分析,一问的思维引向更深处,稍稍议论,学生说,要是多数了一个人,最后清理战场时就会发现少了具敌人的尸体,就会以为是一个鬼子给逃脱了,以后就不能再派小夜莺去了;要是少数了一个,就可能出现溜走了一个敌人而游击队还不知道,这对小夜莺的生命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
“同学们,这些情况小夜莺自己当然比我们更清楚,但他仍旧坚守在自己的战斗岗位上,因为他憎恨杀害他亲人、侵占他祖国的德国法西斯。”我把语气转向低沉,“可是,苏联小英雄小夜莺,还是在一次战斗中意外牺牲了。队长、斯切潘叔叔和队员们心情沉痛,他们有多少话想对可爱的小夜莺说啊!——同学们,这就是小夜莺(幻灯出示图片),你又想对这个穿着绿上衣的同龄人说些什么吗?” “小夜莺在战斗中牺牲”是我的一个“善意的谎言”。我以为,悲剧的“美”更震撼人心。小夜莺的“死”更能使他的英勇形象长久地存活于孩子心头。设计这个教学环节,我还想让学生感受到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是我们永远的向往;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牢记:夜莺的歌声本质上是呼唤和平的歌声啊!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7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战争与和平”里的第一篇文章。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这是一篇情节复杂、环环相扣的长文,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
这么长的一篇课文,如何让学生在两课时里有所得呢?又如何体现“指导——自主学习”课题教学的的理念精髓呢?我经过良久的思考,有了课堂的一些模型,并且根据这些板块进行了课堂教学,教学过后,结合课堂实际情况,我作出以下反思:
一、自主学习,字词反馈:
根据课前的预习情况,我让学生进行有关字词的成果汇报,或解析字形字音,或结合课文解释词语,如此达到扫清字词障碍的作用,也发挥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避免教师过多的啰嗦。
本环节由于班级学生扎实语文基础的关系,学生的汇报能够较准确地进行了自我分析,且分析得比较到位。如:“削”的读音,“挺”的字形,“轻蔑”的词义,学生均能重点提到,避免了全部学习的时间浪费。
二、空行引入,趣添标题:
初读课文时,我没有像以往初读后常问的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而是先问学生,通过初读以及仔细观察,你能把课文划分为几个部分。我从课文写作上的一个特征——空行——入手,抓住学生的阅读心理,引导学生感知。进而梳理课文的脉络,使课堂教学条理清晰,也避免了逐段串讲的枯燥乏味。然后再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添加小标题,概括了各个部分的文意。
教学本环节时,我采取让学生结合电视剧剧集的划分,进而看出了每个空行之间上下文的关系,也因为前期早已经过《小英雄雨来》课文取标题的指导,学生学会迁移学法,对于本文进行标题的添取,也不失为“指导——自主学习”的一种长效性的作用。学生普遍可能较好地取得比较贴切的小标题。这这种有联系性的引导,让学生后期的“学”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否则教师的“无趣”引导可能会导致学生后面的“学”,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的引导相当关键,如何点燃学生思考的火花,才是教师“导”的最大魅力所在。
三、问题导学,理解首尾:
我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说说小夜莺是偶然还是必然碰上德国鬼子的?”来引导学生对于整篇文章的粗略理解,并且掌握课文的'一个重要的写法:首尾呼应。而单纯让学生直接找出来,似乎课文的教学不够丰富,所以,我让学生根据这个问题的思考,找出了“必然性”的几个因素,而这些因素也恰巧是“首尾呼应”的一个重要标志,使得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始终保持着,为后面的自主学习奠定了扎实的感情基础,避免学生空泛的自主学习的无章性。
教学本环节时,除了让学生找出必然性的证据之外,我尽量用假设的方法,让学生自己体会一个游击队队长身份需要怎么组织一场游击战,比如说:联络暗号、作战地点、派什么样的人等等,进而了解课文中“小夜莺”的性格特征,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谈出了自己作为一个游击队要组织游击队的一些前提准备,也说出了小夜莺的精神品质,无疑会是更有趣的一种学习调节。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返回课文需找相关语句,进而也顺便学习了课文的粗略文意。
四、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一)扶着导,让学生的自学有根可循。
教学课文第一部分时,我让学生围绕思考题:“你觉得文章对小夜莺的哪方面描写最精彩,选择片段学习,把学习成果写下。其它可在课文简单旁批。”学生的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小组合作进行问题点的汇报,如此两者结合,使得本课题的“学生自己会的不教,学生通过彼此交流会的也不教”的理论得到证实。
教学本环节时,由于当时一个学习能力特好的学生进行了“小老师教学汇报”的方式,加上他自己的发挥与小组间互动,使得时间被占掉许多,其他的学生与小组的汇报就在我自己的“手忙脚乱”中匆匆收结,是本课教学中出现的一个最大的“教师败笔”,我没能控制住课堂,及时把课堂还给全部学生,可喜的是,这个学生的精彩表现,其实也可以是我平时一贯的“指导——自主学习”教学方式的深深熏陶中才具有的,所以,惋惜中还是些许欣喜,因为这样的教育方式使得学生真正受益且运用到学科学习中了。
当然,教学本部分时,我让学生在朗读句子的基础上去谈自己的学习体会,把课堂的朗读声调动起来,使得课堂相对活泼了些。
(二)放手学,让学生完全自主学习:
教学第二、三部分时,我采取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结合自己的预习成果进行小组内的探究学习,把课堂完全还给学生,使得学生成为课堂中的真正主人,而此刻的教师,只需要进行巡视,对于个别学生进行引导。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再进行“夜莺的歌声”进行分析,如此回扣了课题,使得教学中又有了一定的总结,避免交流中的“过于流散”、“像作业讲评课”这些弊端。
本环节的教学,由于前面环节的不紧凑,影响了学生完全自我学习的一个时间,所以感觉十分遗憾。
后来,我再次利用其他半堂课的时间,给学生一个充分读书,充分交流的时间,一时,我们又重新找回了“自主学习”的感觉。这告诉我,以后在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好好设计好课时时间,避免教学超时,因为一旦教学时间超时了,那“指导——自主学习”的课堂高效性就失去了实质性的意义。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8
《夜莺的歌声》是人教版第八册的一篇文章,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一个机智、活泼、乖巧的小男孩形象跃然纸上。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掩卷沉思,那悦耳的歌声仍不绝于耳。课文的重点一是要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很勇敢,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针对课文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重点展开教学。
一、抓住主线,理清脉络
我首先让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说说你你对小夜莺有哪些了解,回顾课文资料,学生也能畅所欲言,到达了解课文资料的目的。在教学中,学生对小夜莺这个人物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入了脑海,因此在谈了解的时候,都能抓住小夜莺繁荣精神品质进行阐述,到达了预期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再默读全文,抓住主线要求学生划出课文中描述体现下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读一读,和同桌讨论讨论。最后抓住夜莺的歌声这条主线,统领全文,点明主题,深化感情。那里由于我没有交代清楚要求,因此学生画句子的时候有点犹豫不决,不够坚定。因此花了很多时间,影响了课堂的其他环节。
二、以读促悟,深究感悟
课一开始,我就直奔本课的教学重点,抓住课文中描述体现下夜莺勇敢机智的句子一条主线,抓住这些句子展开教学,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促悟,重点深究你是从哪里体会到小夜莺的机智勇敢成为本课教学的重中之重。我从以下三个环节引导学生深究。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9
一篇文章,或喜或忧,或悲或叹,或介绍一种知识,或揭示一个道理,都是作者内心的提炼与感发,情感思想都含蓄在字里行间。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交流的一种最直接的知识对话,也是师、生、文本相互共振的情感交流与思想碰撞。
如果说文章是“泉眼”,课堂就得引发一条河。师生共乘一叶小舟,泛舟于水上。而教师就是那个撑船人,在自然和谐中与天光水影共在这源头活水中徜徉,一路慰籍心灵的成长。在这样的课堂上,就得有温情、有深情、有激情。
板书“夜莺”自然的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温情中进入课文的情境。此外,在整堂课上,我有意识地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最大限度地介入学生的成长过程。教师真诚的微笑、信任的目光、尊重的`话语、激励的评价、彼此的给予、共同的拥有,这不单单是为了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更是心与心的沟通。在课堂上,当我以爱心和善意去理解学生的行为,尊重学生的生活体验,肯定学生的长处,不计学生的过失,使我感受到了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也会发自内心的感激和信服,而其智能活动则更灵敏更有成效。这样的课堂环境就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情由读生,以读促悟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我们的课堂上如果有了对文字的触摸和体味,情感自然和谐的引发,整个课堂就将自然实在,充满暖暖的温度。
首先,我从研究教参,挖掘教材开始,在反复的思考、领悟中寻觅、探索,把握文章的重难点,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发现激发情感的亮点以及语文能力的训练点。我深知,这是一个痛苦挣扎的过程,但就是在这挣扎中我兴奋于一点领悟,激动于一现的灵光,自然地会从中产生教学的思路,正确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
其次,语文学习最主要的手段就是阅读。在阅读中感悟语文,有所思考。在教学中,我充分相信学生,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学、主动悟。在这一课中,我重点抓住4——19自然段,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感悟。在学生一次次地发自内心的朗读、称赞中,与作者之心、作品人物之心相会、交流、碰撞,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他们的境遇,深化自己的情感。再让学生读一读,把自己的个性体验与文本朗读很好地结合起来,读出了思考,读出了韵味。此时,我改变了自己的角色,成为一名指点者,一位参与者,我想学生将不但领悟到作品的思想,而且将领悟到作品的语言以及自己的学习方式。
正当学生为夜莺与敌人巧妙周旋而赞叹时,我又抓住“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设计“他没有忘,没有忘什么”,“他忘了,忘了什么”,将学生的情感引向深入,给他们的心灵再一次小小的震撼。此时,他们将获得更深一层的感慨与感动,并从中受到教育。
课堂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当我反思时,发现可写得还很多很多,诸如如何把握略读课文的教学,朗读指导与个性化朗读的统一,以及如何处理语文课堂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关系等,这些都需要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领悟和实践,但我更坚信了一点:把课上得简单点,实实在在上好一节课!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0
《夜莺的歌声》正是一个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跌荡起伏的战争故事,来自教材本身的刺激已足够调起学生的阅读欲望。作为语文教师,我必须找到切入口和训练点,使其浑然天成般地不破坏教材原有的滋味,且在教师组织、引导和调控下感受成功,迸发智慧。不是所有的地方学生都能“读”出“感悟”来,这就需要教师的点拨。让学生把自己找到的`句子说一说,说说你从是怎样感受到他的勇敢机智的,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都表达出来了,我再根据一定的情况进行补充和引导。这里,我要达到的目标是学生能说到哪一个程度就到哪个程度,不要求学生更深的去理解,因为这些句子的理解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每一句的教学都会有一个重点,比如教学“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了,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这句话,我要让学生感悟的重点是小夜莺借野兽来骂敌人,体会他的机智,理解不慌不忙体会小夜莺的勇敢。教学下来,学生基本上都能顺利的阐述到这些点上,因此这一句教学比较顺利。而教学小孩有时候学夜莺唱,有时候学杜鹃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着路旁的树枝,有时候弯下腰去拾球果,还用脚把球果踢起来。他好象把身边的军官完全忘了这句话的时候,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小夜莺是以自己的天真烂漫来迷惑敌人,表现他的机智和勇敢。但是学生的体会都不够深或者说不够全面。只言片面,或者理解出现偏差,说是小夜莺已经在向游击队传递情报了。其实这里他还并没有传送情报,只是为了故意迷惑敌人,为他以后顺利学夜莺叫杜鹃叫传送情报不被敌人怀疑做好准备。这里我觉得面对学生的回答后我没有好好的去引导,而是生硬的拉到我的教学设计思路上,因此,在教学这一句时出现了理解感受不够深刻的情况。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1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十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课文的重点一是要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的品质,受到热爱祖国,仇恨法西斯的教育。二是学习联系上下文等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抓住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很勇敢,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但是这篇课文篇幅十分长,四年级的孩子还很少训练快速朗读课文的潜力,因此我将训练孩子们快速阅读也当成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在初读课文的时候,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边读边注意生字新词的读音。这课的生字新词还是比较多的,因此,在孩子们阅读课文的时候,要给足孩子们时间,让他们有时间去认读去消化。带领孩子们认读生字新词的时候,我也注意了基础知识的落实,不能因为课文较长就匆匆走过场。
之后,让孩子们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孩子们不是概括得太简单就是概括得太罗嗦,此时引导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既将故事说完整,又要说得简洁明了。这学期,我一向在培养孩子们概括课文主要资料的潜力,不少的孩子进步很大。
然后,我给孩子们出示了一道思考题: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夜莺的歌声”,其出现的目的是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了小男孩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还能够从哪些句子能体会出来,并将你的体会批注在书上。其实,让学生找与“夜莺的歌声”相关的句子,是为了帮孩子们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弄清了歌声的作用,也就弄明白了小男孩是如何为游击队传递情报的。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小男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让孩子们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群众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自学的状况还是不错的。尤其在分析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时候,孩子们几乎没有费力就能将句子中的言外之意读出来。并能入情入境地和小组内的孩子分主角对话。文章以浓重的笔墨谱写小夜莺引诱敌人进入游击队的伏击圈,写了小夜莺的很多的语言和动作,此时我注意引导孩子们分析小男孩的心理活动,让他们能展开丰富的联想,同时又要注意联想的合情合理。
总之,本课以小夜莺的机智勇敢为重点,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读、说、悟,思为主要手段,对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熏陶。
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在自学环节中,不少的孩子根本没有动脑,只是在小组交流的时候听取他人的意见,将他人的看法据为己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用心性。如何让每个孩子都用心参与到自学环节中来,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地口动手动脑动,这是我该思考的主要资料。其次,在课堂中,由于课文太长,我老是担心时间不够不够,因此,教学的每个环节都不太扎实。长文如何短教,我心里没数,没把握,因此才会在课堂中如此不沉着。
做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真不容易啊!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2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被歼灭的故事。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非常含蓄、幽默,是学生们比较喜欢的.课文类型。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一、抓住主线,理清顺序
这篇课文很长,当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后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提醒学生观察这篇课文与以往的课文在格式上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读书后很快发现文章每个部分内容都自行空行。于是,我就请学生联系平时看到的电视连续剧,看看课文写了哪几个镜头,学生十分容易按照课文已经分好的段落去理清顺序,并自己加上小标题。这样就把故事连贯起来有了整体了解。
二、紧扣课题,读懂歌声
课文四处写到“歌声”,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合作交流,感悟小男孩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品质。课中,我要求学生抓住精彩语句,反复研读,绝大多数学生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懂得夜莺歌声所蕴含的意义:1、吸引敌人的注意;2、麻痹敌人;3、为游击队巧送情报,痛歼敌军;4、执行新的任务,再次吸引敌人。并能在朗读中表达、强化、升华自己的感受,一个机智、活泼、乖巧、勇敢的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三、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文中的对话,我设计了分角色朗读,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学生的每一次朗读都能比上一次对小夜莺的勇敢和机智体会得更加深刻。由读熟到读得入情入境,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也就由抽象的语言符号,发展为活生生的声音、表情、动作等具象。学生更容易把自己投入所朗读的角色当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由于文章长,整堂课下来,个别后进生可能还是跟不上教学的节奏,对课文朗读方面感情还比较欠缺,对理解文章内容还需要努力。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3
《夜莺的歌声》是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游击队员称为小夜莺的孩子,巧妙地同敌人周旋,用口哨学鸟叫,为邮递员传递信息,协助游击队员歼灭德国法西斯强盗的故事。
《夜莺的歌声》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篇篇幅挺长的课文,教学起来做到细处有些难度。好在学生都能按照我的吩咐课前预习,疏通生字,把课文读准。这是顺利开展语文教学的重要一步。在深入学习课文之前,我绘声绘色地给学生讲述了当时苏联的.历史背景,给学生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于学生能联系背景和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我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在学生谈到“他有时侯学夜莺叫唱,有时候学杜鹃叫、、、、、、他好像把身边的军官全忘了”这一句时,我出示了“好像”一词。当我请学生注意“好像”这个词的时候,学生恍然大悟:小夜莺不是把德国鬼子忘了,他装着把德国鬼子忘了,实际上是在麻痹敌人,好让敌人认为他确实是个不懂事的孩子,以便后来用不同的鸟叫同游击队员联系时不引起敌人的怀疑。 “‘你们这里有游击队吗?’军官突然问”中的“突然”一词。当我引导学生注意“突然“一词,有些学生很快就把手举得很高:德国鬼子也不是好对付的,很狡猾,小夜莺时刻有着生命危险。而小夜莺面对敌人的突然发问回答得又是多么巧妙和勇敢机智!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4
今天上午,我讲了课文《夜莺的歌声》第一课时,在讲完之后发现这节课中许多的不足之处。或许是听惯了表扬的语言,听到领导说这节课讲的很出乎她的“意料”时,我的心情有些失落,我也确实觉得这节课我并没有像之前的课程那样用心的准备。这是我这个年青教师所不应该出现的情况,这节课为我敲响了警钟。
在课文开始的导入部分,对于课文题目中出现的“夜莺”这个词没有说明它和课文的关系,另外,在开始我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场战争发生在哪个国家”设置这个问题我是想和后面情境的铺垫连接上,所以就随口提出了这个问题,忽略了课堂上的任何问题都要有价值,随意性过强。其实,这个问题问的毫无价值,浪费了时间。在第二步初读课文,扫清障碍这个环节中问题较多。第一个问题,上声没读满。这是包括我在内的一个通病,三声读不满,拼出的拼音即像二声又像三声,字音不明确。第二,多音字没有标明。在本课出现的多音字,没有用投影打出,学生没有直观印象,应该采用大括号的形式展示出来,标拼音,并组词。第三,对于易错的字,我采用让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并说出应该要注意的地方。但是我忽略的学生倒插笔严重的现象,给讲台下的学生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在这个环节中,可以有学生来说易错字,教师来写出易错的字。另外,不要给学生出现易混淆的字,因为有些学生听不到正确的',反而会记住错误的。对于“惯”这个字的笔顺问题,应该给学生讲解,很多学生写不多这个字,而我却忽略了这个最容易写字。理解词语的环节中,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词语,可以让学生先来解释,因为有了预习这个环节,很多同学对于课文中的词语都有了一定的积累。给学生一个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
此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作的,我在板书的过程中写成了事件的发展顺序,这再一次暴露了我讲课的随意这个毛病。对于板书课文主要内容,板书内容不够简练。
听领导评完这节课,我深深地感到原来第一课时的教学更加重要,因为它是基础部分,使学生最应该牢牢把握的,而我的讲课却没有达到这个目的。今后的语文课,我应更加用心,只有平日的用心,才会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有更大的进步,才会让自己的教学有所提高。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5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一个被称为“夜莺”的小男孩把德国官兵引入游击队的伏击圈,使德国法西斯强盗被歼灭的故事。文章以夜莺的歌声为主线,构思巧妙,段落分明,语言含蓄、幽默,是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好故事。本课教学反思如下:
一、抓住主线,理清顺序
这是一篇长文,当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后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提醒学生观察这篇课文与以往的课文在排版上有什么不同。学生通过读书后很快发现文章每个部分内容都自行空行。于是,我就请学生联系平时看到的电视连续剧,看看课文写了哪几个镜头,学生十分容易按照课文已经分好的段落去理清顺序,并加上小标题。这样就把故事连贯起来有了整体了解。
二、紧扣课题,读懂歌声
课文四处写到“歌声”,引导学生自读、品味课文,合作交流,感悟小男孩的机智勇敢、不畏强敌的品质。课中,我要求学生抓住精彩语句,反复研读,以读促悟,比较异同,探究寻根,破译歌声。绝大多数学生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懂得夜莺歌声所蕴含的`意义:
1、吸引敌人的注意;
2、麻痹敌人;
3、为游击队巧送情报,痛歼敌军;
4、执行新的任务,再次吸引敌人。
并能在朗读中表达、强化、升华自己的感受,一个机智、活泼、乖巧、勇敢的小英雄形象跃然纸上。
三、反复朗读,体会感情
文中的对话,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表达学生对这些语句的感悟能力,也能促进对这些句子的理解。特别是分角色朗读,更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每一次朗读的进度,都表示他们对小夜莺的勇敢和机智体会得更加深刻了。由读熟到读得入情入境,人物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也就由抽象的语言符号,发展为活生生的声音、表情、动作等具象。
由于文章长,整堂课下来,个别后进生可能跟不上教学的节奏,对课文朗读方面感情还欠缺,对理解文章内容还需要努力。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09-19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04-10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2-01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06-12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5篇12-19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5篇06-12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15篇06-12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06-02
夜莺的歌声教学设计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