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3-06-13 13:13:56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合集15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合集15篇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1

  近几年,为适应新时期教学要求,语文教学正朝着改革的方向迅猛前进。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期以来我采用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努力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标,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语文学习打下扎实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开发智力,培养想象和创造力,增强世界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结合实际情况学习了别的教研工作者的`新设想,训练发展学生的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领域,培养学生,具体做法如下:

  1、认真备课,坚持提前备课,做到深入钻研教材写好教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2、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3、注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把课前预习、听课学习、训练拓展、反馈迁移各学习环节结合起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文学习与课后练习相结合,做到听、说、读、写协调发展。 在写作教学方面,

  将课堂作文和课下周记结合起来处理,既完成了教材规定的写作教学任务,又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本册教材课文教学与写作训练脱节的不足,学生的写作水平较过去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写出了不少有思想、有情感、有文采的好文章。

  4、做好语文背诵。一般来说,学生善于背诵和记忆,我利用学生在这方面的优势,加强学生的背诵和记忆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5、关心爱护和转变差生。总的说学生语文基础较一般,当学生取得一点点进步时,我就给学生很大的鼓励,使学生充满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6、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每周一节的阅读课,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同时积累更多的知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总的来说,通过学校领导的关怀指导以及师生的共同努力,本学期高二语文教学取得了一点点进步,但在工作中也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我们年轻的语文教师在工作经验和教学方法上还存在较大不足,需要向优秀的老教师借鉴学习和改善提高,对语文理念的深度把握还要在实践中加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将不断鞭策自己,继续扎扎实实干好本职工作,力争使语文教学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2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为中国四大小说之首。《林黛玉进贾府》是历来被选入高中语文教材的篇目,取自原著中的第三回。这回主要讲述宝黛的初次会面,以及为以后的感情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贾府中的主要人物,或实写或虚写,都有了简要的轮廓。篇幅相对有点长,但层次鲜明,语言优美,主要人物的性格已经比较突出的显现。学生学习这篇文章,即是对《红楼梦》的初次感受,也是为以后的整篇阅读奠定兴趣的基石。

  在以往的教材中,此课文是出现在高二的教材,现在让高一的学生学,相信会有一些难度。但从教材编写的角度来看,让高一学生学习是有好处的,借此机会接触《红楼梦》,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能够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阅读这部大部头。

  上此课前,原本打算找86版的电视连续剧和一些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看,记得了05届教授此课时就把学生带到多媒体,让他们看林黛玉进贾府的电视,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也活跃了不少。但后来我发现,观看电视剧,学生对人物形象较为关注,对人物性格也有了一些把握,但看了电视剧后,就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而忽略了对名著语言的品味鉴赏,这与语文教学的宗旨是相悖的。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我在上这节课时,上课前没有组织观看剧电视剧《红楼梦》,也没有向学生展示与《红楼梦》有关的图片资料,在介绍完作家、时代背景及红楼梦前五回的内容后,就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间接性,通过“点评式读书法”的介绍和运用,再加上对欣赏方法的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贴近文字,走进文字,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从而领略文字所蕴涵的丰富内容,从文字中感受形象,感受文学大师运用文字的高超技艺,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例如引导学生点评林黛玉,从“众人的眼里”、“凤姐的眼里”、“宝玉的.眼里”,从课文找出相应的语句,然后让学生进行点评,并且告诉学生:点评,就是圈点并批评。圈点,是在需要评论的地方画圈或点点,做些符号;批评,就是评论。点评的方式有圈点、总批、眉批、夹批等。如宝玉眼里的黛玉:“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我就提示学生特别注意“愁”“病”等词来体会她的“体弱多病”,注意“含情目”一词来体会她的“多情”,并在原文加上一些点评符号如着重号等以提醒学生注意。接着对这一段文字点评到:“气质超凡脱俗,容颜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王熙凤眼里的黛玉时,我还插入了脂砚斋的评语:“真有这样标致人物,出自凤口,黛玉丰姿可知,宜作史笔看”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而对贾宝玉的分析中,主要抓住别人对宝玉的评价、两首《西江月》的判词以及黛玉眼中的宝玉来理解宝玉的性格特点。这样,不仅使学生通过对一些关键词的理解一步步地走进文字,更深入地理解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提示学生要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认真揣摩语言,细细咀嚼品味”。这样一来,其实就是让学生将那些朦胧肤浅的感觉用文字进行加工、提升从而表达出来的过程。换言之,也就是引导学生读文学作品从“看热闹”的层次提升到审美鉴赏的层面。 这样的教学处理,既避免了学生浅尝辄止的不良思维习惯,又使学生能更明确更有深度地理解文字、解读名著,提高鉴赏力。

  为了进一步理解贾府中的人物,我还设计了一个探究题:探究《林黛玉进贾府》中的哭和笑,从人物的哭和笑当中理解人物性格,透视贾府的环境。并且让学生跟着林黛玉的行踪,和林黛玉一起细心观察贾府,了解贾府这一典型环境对生活在这里的人的性格的形成有怎样的影响。

  最后,还布置了练笔,让学生写“我眼中的黛玉”,在写之前,我先读了“网友之黛玉”和“专家之黛玉”。

  语文课通过文字的间接性,引导学生想象品味其中的韵味,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获得精神愉悦,审美享受。引导学生体会曹雪芹描写人物不仅写人物外在的形貌,还通过极精练的语言写出了人物的神韵的高超技艺。本课也旨在通过这节课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方法,引起他们阅读的兴趣。

  授完课后,我开玩笑似的问学生:学完这课,有没有激起你们一点阅读《红楼梦》的兴趣呢?文科班学生表示通过这节课,极大地激发了他们阅读《红楼梦》的兴趣,但理科班的同学则表示兴趣不大,看来,文理科班的教学应有所区别才行。

  本课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给学生朗读的时间少。还有课时严重超时,原计划用四课时教学的,最后用了六课时,这无形中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有时可能会适得其反,本来想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结果有可能反倒让学生厌烦,估计理科班的情况就是如此。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深文浅教,依然是我今后教学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3

  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是一个老话题了,而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效率,至今还没有圆满的答案。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内容要讲到点子上

  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或按照“作者介绍、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种八股味很浓的程式化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就难以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学效率必然低下。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抓住课义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千方百计地提高45分钟的利用率。如教《故都的秋》时,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一提起秋天,大家也许会浮现出一幅硕果满枝的丰收图景,也可能会有“无边落木萧萧下”的悲凉感慨,那么,郁达夫给我们带来了一幅怎样的秋天图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都的秋》。学生翻开书,很快地找到了故都秋的特点“清、静、悲凉”,并结合自读提示,初步把握了景物特点与心境及时代背景的关系。这样,在兴味盎然中也较容易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有提高了学生的听课效率。

  三、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高一语文教学反思共5篇】高一语文教学反思共5篇。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要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字词句章等知识。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如在讲授《药》时,鉴于鲁迅小说语言的含蓄性,我先让学生自读设疑。学生的问题主要聚焦在“阿义可怜”“乌鸦箭一般飞走了”“华大妈的不足和空虚”等问题上。借着一位同学质疑小说第三部分与前后文的衔接问题,我们一起讨论情节的发展,弄清了双线结构。就“乌鸦”的描写重点阅读第四部分引出对主题的发掘。然后请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茶馆的对话,分析人物间的关系和思想状态,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感受其效果。最后让学生自己体味环境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四、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高一语文教学反思三:高中语文教学反思(2291字)

  高中语文教学已经进入基础教育的尾声,许多学习习惯已经养成,教学工作的开展不是很容易见成效.虽然对于高考来说,学好语文对于学生选择自己满意的学校有一定的帮助.但总的说来,语文课作为陶冶情操激发思维,促进交流能力的工具性学科力量的发挥却还远不能尽如人意。据调查表明,有大量的学生对语文课有厌烦情绪,语文课作为人文精神的载体所应发挥的作用可能是所差更远。也就是语文越来越成为一门"得分机器,而不是人文精神的载体."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发现因受传统观念和现行考试制度和评价方法的影响,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阻碍着语文课的工具性、思想性和人文性作用的发挥。

  误区一:语文课堂--"问题全解决了"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属于类似:"通过…

  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意识,就不会去独立思维,更谈不上创新。语文课上,教师为了"紧扣教材",为了"调动"学生,便把"满堂灌"演绎成"满堂问",而所问的那些问题基本上属于类似:"通过……你读懂了什么""还读懂了什么""作者用意何在"等形式化问题,学生回答这些问题都无须思考。还有些教师把教学参考书上的程式在课堂上"说教"一遍,把学生的思维完全限制在课本和教学参考书的框框之内。课堂上的阅读也成为一种被动的阅读,学生并没有真正对课文用心去感悟,他们所"读懂"的也只不过是根据以前的思维定势而得到的"微言大义",至于课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都无从知道。因而,课上学生自能"读懂"等课结束了学生没有问题可以问了。其实这种没有问题实则是最大的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大误区,是学生缺乏独立思维的一种表现。

  语文教学怎样走出没有问题的误区呢?我认为首先要转变观念,放手去让学生思考问题,给学生以自由思考的机会。学生一旦提出问题,就应该鼓励,语文教学反思,并顺着这一问题去引导学生,给他从小种下探索思考的种子。就象我们经常所说的那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次,我们应该认识到语文课与活生生的生活实际的联系,而不应囿于书本和教参的框框。我们不应该带有"什么什么不是语文课要解决的问题"这种错误观念。我们只有打破学科分界,学生的问题意识才有广阔的空间。而且所提问题不一定当堂都能澄清,更重要的是要留给学生一个善于思考的头脑。最后,教师要尽可能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开阔学生的思维,先开阔自己的视野。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4

  本月第二周学校进行了本学期期中考试。学生考完试之后出来说:“老师,体量太多了,我们做不完。”考试结束以后,高二汉语备课组老师们开始阅卷子了。经过三天的努力终于完成了阅卷子任务了。阅卷子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是不够扎实,需要进一步强化。考试成绩出来了,发现自己所带的班级的追高分102,最低分18,这差距真的让我很惊讶。通过反思总结出了本次考试出现的问题、原因及改正措施。

  1、从试卷分析来说,考查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书上和练习册上的内容。虽然考试之前给学生复习过,但是学生没有高度重视,导致了这样一个本不应该出现的结果。

  2、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回想这段的教育教学工作,虽然对学生严格要求,但是力度不够也导致本次学生成绩的不理想;尽管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工作,但不够到位,对懒学、厌学的'学生没有及时正确引导、培养、提高他们的兴趣。虽然课堂上进行过有利于学生学习、提高学生兴趣的一些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刚刚起步,在课堂组织和管理上不够严谨,课堂效率达不到预定的效果,所以教学质量和成绩有些不尽人意。

  改正措施;

  1、努力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

  2、认真钻研教材,教法、课程标准、深入了解学生、以便有效地指导学生。

  3、重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懒学、厌学的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4、加强组织课堂和课堂管理,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5

  高二是高中三年中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学生经过高一一年的适应,对高中语文的特点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高二这一年对学生来说是掌握基本知识培养基本能力的黄金时期,在这一年里我们更有必要不断反思,不断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在期中考试即将来临之际,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做一个梳理,这对接下来的教学和复习将有很大帮助。

  一、备学生:

  任教现在的两个班级快一年了,我对他们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感觉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没有信心,应付学习

  部分学生对自己没有信心,没有想过自己在学业上有什么发展,对学习总是采取应付的态度,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大致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2、学习表现全凭个人喜好

  有些学生的学习状态很不稳定,对学习缺乏思考,没有轻重也没有主次。是否要学全凭个人喜好,喜欢这门学科,听讲就认真,作业就完成。喜欢这个老师就发言积极,主动参与。有时候即使是喜欢的学科喜欢的老师也要看学习的内容,没兴趣的内容即使是难点重点,也不会多做留意。

  3、没有方法,效率低下

  有些学生的学习态度很好,整天都在学习,但考试结果总是不怎么理想,这类学生大多是女生,上课笔记记得书满本满,实则并未掌握。课堂上不掌握解题思路,基本方法,而是满足抄抄写写。课后不能有效复习,而是机械完成作业。学习没有科学方法,效率很低。

  二、备教材

  本学期我们将要完成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的学习,教材的目标:

  1、阅读古代优秀的诗歌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2.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3.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三、备自己

  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 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思考:

  1、 教学内容要能体现主体需要,能激发主体兴趣

  备课时要勤思考,多动脑。站在学生的角度解读文本,选择他们的学习兴奋点。教学实践中,要创设有利情境,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重难点知识用学生们感兴趣的方式加以呈现。一篇文章要讲的东西太多了,而一节课的时间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我们每节课都有所取舍,抓住一些关键性的要素,运有各种条件和手段,努力创设情境,使每节课都有亮点,更有效地吸引学生参与课堂。

  2、 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习信心

  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自信心对于我们的学生更为重要。我们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建立成功目标。 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 例如 :默写满分的学生、背书最积极的学生、上课回答问题最快的学生、进步明显的学生、书写认真的学生、作文完成好的学生等等。还有上课时有针对性地提问,把“适合的问题”问给“适合的学生”, 但无论怎样,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快乐 ,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3、 强化基础,反复训练

  这一点是我感触最深刻的,即使是上课,听课很认真的学生,他们也做不到提前预习,课后复习。尤其是“软作业”基本就等于没有作业,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及时做了调整,把作业落实到笔头上,同时强化课堂上的动笔,及时提醒,及时督促,及时检查,这样的情况目前得到一定的改善,在以后的教学中,这样的问题还要继续探究。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6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年级1班和6班的语文教学工作。1班是理科实验班,6班是理科普通班。虽然两个班的层次不太一样,但在语文学习方面,却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学生基础薄弱,学习语文兴趣偏低,信心不足。教学过程中,我本着“教有耐心,教有定法”的原则,以单元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从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欲望着手,坚守传统语文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想方设法开展各种语文教学活动,坚持“每课能得、每课必得”。在使用教材过程中,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

  回顾半个学期的教学过程,感慨多多,收获多多,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既备教材又备学生。

  开学初,我认真地研读新课标与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重点难点,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以此为据我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的过程中我既考虑到教材又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力求充分备好符合学生水平的课。

  二.用生动灵活的教学方式焕发课堂活力。

  传统教学课堂围绕知识目标而展开教学过程,但忽视了学生创新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以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例如,在处理每单元的重点篇目时,我们始终采用整体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质疑――拓展延伸的教学模式,并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三.重视文言文教学。

  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把学习重点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指导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庄子》的学习,帮助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并强调对古诗文名篇的记诵,补充有关文言知识,巩固文言文阅读的知识基础,并能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四.及时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

  作业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每篇课文教学结束后我都根据班上大部分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布置作业。作业有字词抄写、课后拓展、高考热身、小作文等形式。对作业的批改我一直坚持。全批全改才能对学生知识落实情况有更好掌握,并且可以据此随时调整教学。

  五.利用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爱好。

  本学期,我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活动,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只要有征文比赛我就让全班学生都写,再挑选出优秀的作文进行评比。推荐学生阅读《名著导读》和课外阅读书籍,扩大学生阅读量,帮助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及审美。课外阅读活动有计划、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过场,不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积累和素质,极大地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积极参与教研组、备课组活动。

  每周,我准时参加语文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在研讨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坚持听课、评课本学期平均每周听课一至二节,并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

  七.教学反思。

  回首这一学期,我收获的相当多。但是,我的教学工作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时仍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不够等。今后我会更加努力工作,在以下这些方面多加改进。

  1.在课堂上还要要更加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多想多说多练。

  2.进一步将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结合起来,督促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思维和理解能力。

  4.和学生多进行交流,特别是给学生强调一种意识,语文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渐进的,要多读多记多写,切莫想一口吃个胖子。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继续完善我的教学工作。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7

  本期,我担任高二587班和589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很忙碌,也很充实。不知不觉,这一期又接近尾声,回顾起来,收获不少,也有许多需要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小结如下:

  一、合作互赢,努力做好教学、教研工作

  本学期,我们仍然承接高一的语文教学经验,按教师人数将一期教案与导学案的撰写任务分工到个人,然后通过教研方式交流探讨,力争写出较为合适的导学案。我在拿到教案与导学案后,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认真研读课文,根据本班的学生特点,适当调整教案与导学案,力争有的放矢,让学生学有所获。因为587班是创新班,589班是青苗班,他们是高二最为优秀的学生,我深知自己身上的担子不轻,比一般班级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下列几点:努力备好每一堂课,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及时将作业反馈给学生,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批改方式,注重系统性与阶段性的融合互通,注重课内与课外的相辅相承。立足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针对优秀学生吃不饱的情况,适当增加课外知识,增补课外阅读。同时根据学生的教学反馈,以及自己的教学得与失,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大限度地提高语文兴趣和语文水平。其实,不断总结的过程,就是不断反思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的过程。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平时注重与其他教师的沟通与分享,听课交流,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二。知识不断更新,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如果不注重学习,很可能就会被社会的进步淘汰。本期,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学习,学校特点分给每位教师一本书。我选的是《如何形成教学风格》,里面有很多名师典型案例的'多维解读,对我启发很大。例如:语文的教学教学,必须解决两个问题,教材的价值与师生教学行为怎样才能实现限度地教学价值,就很能引起我的思考与钻研。为此,我还专门撰写了一篇论文《追问反思与教学风格的形成》。另外,暑假的时候,我听了来自湖北和广东等地的几位名优老师的报告,印象比较深刻的两场报告是《创建有文化含量的智慧课堂》和《寻找教师的幸福密码》,颇受教益。通过这些手段,拓宽了自己的视野,也对我的教学工作起到了辅助的作用。

  三、参与作文竞赛,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离不开作文,高考离不开作文,作文不但没有减少,占的比重反而有越来越大的趋势。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语文写作,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为了让学生的作文有一个充分展示的平台,我会有意识地去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为此,我曾两次让学生参加全国性的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两次大赛中,有多人次获得全国二三等奖。例如思颖同学获得“为先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二等奖和湖南省一等奖;楚楚同学和美霞同学分别获得“神笔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讲评作文时注重实践,归纳出学生作文的弊病,并用本班或同龄人的作文比较阅读,扬长避短,知彼知己。通过这些激励机制与有效措施,学生的作文水平较之以往有了明显提高。自己本身也喜欢阅读喜欢写作,也不断励志,本人的作品也多次获奖,入选多本文集。这对学生也是一个不小的激励作用。

  四、宽严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的两个班虽然生源不错,大多数学生都比较自觉,可是,人是有惰性的,他们也不例外。有一部分同学尤其是青苗班的部分同学,有许多不良习惯,例如:背书只背在口上,转背便忘记;导学案发下来不到一天便丢了,找都找不着;作业赶任务,甚至抄答案;回答问题不深入思考,浮于表面,抓不着重点,落不到实处等等。因此,在本期刚开始,我便给他们制定了一系列措施:背书必须先理解,导学案整理成册,不定期检查,作业及时反馈,出现问题及时提醒,个别辅导、谈话,让他们学会归纳整理,了解答题的方式方法,思考问题时如何更深入更透彻,答题更到位。总之,因材施教,有教无类,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习惯,该严厉的时候必须严厉。但一个人的弦不可能总是紧绷着,也需要休养生息。所以,在平时,对待学生我一向温和宽厚,笑脸迎人。

  教师,永远代替不了学生,只能起着主导的作用,但教师,是学生前行的引领者。因此,在前进的路上,我深知肩上的担子有多重,责任有多大,工作不管有多么繁琐,都来不得马虎。“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本期结束了,下期又在前方挥动着双手,等着我再次扬起风帆,继续前行。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8

  文言文课文的讲授重点是文言现象和文言语句。本篇文章的作者西汉文章文章大家贾谊,同学们不熟悉,所以我要求同学们课下上网收集资料了解贾谊生平以及本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效果很好。留出五分钟时间让同学们根据注释给生字注音,通读课文。并把难以理解的词语画出来结合资料先做了解。接着,齐读课文第一段,指出问题,对生词词义给同学们答疑,其后四段也如法炮制。然后找每一组读一段,其他小组同学边听边思考文章的意思。这一遍之后,同学们逐渐熟悉文章大意。五分钟时间结合资料对第一段进行翻译,并注意里边的文言现象。三分钟小组讨论,结果整理到纸上。其后四段也如此过程。都整理完之后,分组展示讨论成果。这时候大部分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都被总结出来。稍作点评。提出几个一词多义的词,让学生总结一词多义现象。文言现象部分基本结束。对于文章结构并没有多加分析,只选取了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对比手法,并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辞赋话的语言风格。

  总体来讲本节课较令人满意。好的地方在于让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思考,在小组讨论中掌握知识,互相交流。

  问题在于:文言现象难掌握并枯燥乏味,过程中学生积极性不容易被调动,有的.同学容易懈怠,期望坐享别人的成果。内容量太大,学生学习过程明显吃力。

  这一部分知识本来枯燥乏味,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可能适当的联系战国和秦朝的历史背景会让学生更喜欢一些。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9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快结束了,反思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作一小结,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学期的到来。

  针对班级中后等学生较多基础较薄弱以及班级语文课上人文性过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加强了语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设计,经常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我认为只有语文的基础夯实了,才有能力进行更高层次的追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孩子连走路都不会,就要让他学习跑步,这是不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语文教学亦然。

  语文教学的脚踏实地还体现在日积月累的坚持性上。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凭小聪明就能学好的科目,必须有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要求每位学生都有一本积累本,坚持积累,争取做到厚积薄发。积累还体现在课外阅读上,争取做到每天阅读一篇课外阅读,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对学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过于解答试题时能展现出一种从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应试倾向最不明显,并不是讲什么考什么,试题内容和教学内容的直接联系表现得最不明显,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对本学科整体素质的考查。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出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中学语文不在深,而在广。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范围决定了语文综合素质的高低,而现在高中生学习紧张,课下学习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英语上,根本没有时间去读一些文学作品,甚至可以说学生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更不会静下心来去品味欣赏文学作品,而现在社会读书风气也不乐观,学生接触的东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语文学习环境的缺少也是导致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鉴于此种情况,对于语文的学习,我认为关键要靠课堂教学,而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的观念和教学设计上。

  当然,语文教学的精华全在课堂上。一节课仅有45分钟,如何调控和把握这个时间,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学以致用,这就需要老师作为引导者应该懂得调控艺术,做到收放自如,开阖有度,寻找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的教学行为,不断学习新课程理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而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教师要把课堂45分钟用足用好,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这是老师的本分,老师要对学生负责。

  总结自己的课堂问题如下:

  1、重感悟,轻分析。

  “语文”姓“语”,“语”就是语言,学好语言,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品味和感悟。对课文中的精妙的语言,如果教师分析过多,势必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去品味、去感悟。比如教学《中国的牛》时,我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感悟上,让学生通过知识迁移,联想到所学的有关别牛的精神和我们人进行对比,尽量把时间留给学生。

  2、重精神,轻应用。

  语文是鉴赏的,也是人文的:语文课堂教学也应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为宗旨,以奠定学生的正确价值取向为根本。适量地进行专题训练与辅导是不可少的,但不能仅仅以考试为中心,以分数为准绳来进行语文教学,更要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比如在教学《提醒幸福》时,我在完成了字、词、句的重点教学后,然后又进行了拓展,给学生补充了《我的五样》,让学生从不同的文章中去领会作者。学会欣赏和感悟。

  另外,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课本文本内容的讲解,应重视知识的相关拓展和迁移训练,尤其是语文学科的学习。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为新教师,我觉得听课非常重要,有助于教师取长补短,听其他老师的课给了我受用不尽的知识和财富,其中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听课让我通过认识他人,审视自己,得到了改变和提高。

  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学生就像工厂加工的产品,学生的学习质量决定了一个教师教学行为的成败,体现了一个学校的优劣。学生才是教学工作的生命线。针对语文学科,有不少学生的学习观念仍未改变,认为听与不听一个样,考试即使考不了高分但也不会比别人差多少,带着兴趣学的学生并不多,学习观念的落后与偏颇导致学生阅读量太少,知识面太窄,基础知识相

  当匮乏,出现许多错别字、错用词语现象,一遇到仿写句子等题就束手无策,作文写作立意不新颖,主题不突出,内容太肤浅,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为老师应负一定的责任,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态度,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专业水准以及教学艺术,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起来。

  总之,教学问题多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水平,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认识,及时总结反思,再到实践中去完善提高。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10

  《登高》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中有六个意象,分别是“风”“天”“猿啸”“渚”“沙”“归鸟”,意象的特点是“急”“高”“哀”“清”“白”“飞回”,《登高》教学反思。其它意象和特点以及构成的氛围都好理解,但“渚清”“沙白”绝对是一个难点。

  如何理解呢?

  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同时兼顾整个意境的总特点。

  “渚”是水中陆地,“沙”是水中沙石。如何理解“清”和“白”呢?

  从色调出发:二者皆是冷色调。

  从联想出发: 暮秋时节,水中的.小块陆地上能有什么景色呢?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芦花飘飘,随风而舞,教学反思《《登高》教学反思》。蒿草满地,枝败叶衰,随风而动,迎面扑来的满是萧瑟和衰败。所以“清”应该是“凄清”“凄凉”。

  暮秋时节,江水寒彻,水中的沙石或出水或不出水,同样寒凉无比,沙石白的透彻,冷的凄凉。一石一粒无不折射着丝丝的寒凉清冷之意。触类旁通,发挥想象,深秋,月色洒在地面上,有“天街月色凉如水”的诗句,这时月色也是白色的,同样传达出“清冷”之意。所以“白”是“凄清”“清冷”。

  清冷 ,是符合整体画面意境的。

  律诗和绝句是浓缩的精华,我们解读诗歌是追求和作者有更多的交集,而细读文本,发挥合理的想象就是一把钥匙。

  这样的尝试是有效的,应该坚持。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11

  近段时间在复习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共分四个专题: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鉴赏中国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越复习越觉得我们中国古代的诗歌博大精深,韵味深长。

  中国古代的诗歌往往通过几个意象的描绘来传达作者深厚的感情,在有限的诗句里蕴含丰富的内容,需要一定的想象和联想才能把握住。但我发现通过从这几个专题的复习,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把握住诗歌鉴赏的诀窍,提高高考得分率,甚至能向满分靠拢。所以系统的指导学生复习诗歌鉴赏就显得非常必要。

  我先从鉴赏诗歌的形象入手,先梳理出一整套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的文化意义和常用的一些意境修饰语,要求学生在早自习的时候背下来,记下来。上课的时候我再用多媒体幻灯片出示一些例子,一步步引导他们答题,并一起归纳出答题的'步骤,最后辅以随堂练习题,巩固学习内容,我发现效果还很不错。

  后面几大板块我都按类似的步骤进行,发现学生比较能接受,碰到诗歌鉴赏题的时候也不再是一头雾水,不知从何下笔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我自己也通过教学对诗歌鉴赏的知识有了个系统的了解,让自己在诗歌鉴赏方面的水平也有了个新的提高,可见,做任何事情认认真真,做好准备,有条理有系统地去完成,于己于人都有好处。

  另外,通过诗歌专题训练也暴露出学生在这方面的很多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看不太懂诗歌,这极大地影响了做题。试想,一首诗歌写什么内容你都不知道,那不管教给你什么方法都是白搭。所以这也提醒我在以后的时间里要多注意引导学生读诗歌,背诗歌,赏诗歌,以期他们能在高考前的这段时间里形成鉴赏诗歌的语感,提高他们一点点读诗歌的素养。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12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二1、2两个班的语文课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进行小结,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促进今后的教学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一、主要工作举措与成效:

  1、精心备课,让学生学有所得认真钻研教材、教学参考,学习好新课标,虚心向同年组老师学习、请教,做到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备学生,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尽量做到分层教学,让学生学有所得。同时加强自身业务理论学习,多研究精品教学设计,吃透教参,精心设计知识点,进一步促进课件制作的精良化。

  2、夯实基础,提升能力我在教学中有意识的从最基本的字词句入手,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学习兴趣淡薄,通过基础知识的公固加强,诱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成绩优异的学生,就其学习的薄弱环节进行专项训练,强化语言表达和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以周记和作文为平台,训练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侧重思维品质训练,积累语言和作文素材。

  3、落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很重要的,而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而“先学后教”就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自学发现问题,同学相互讨论,问题明了,深入探究后,如果还有疑问,教师给予适时的点拨和讲解,这样就可以加深印象。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进行评比,极大的调动了学习积极性。

  4、开展多种多样的语文学习的活动,强化语文积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就是积累。因而,在抓住课堂这一主渠道的同时,还通过多种方式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我除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课堂记录听好课外,还建立了《语文学习积累本》,做好语文的学习积累。

  5、认真搞好培优辅差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的成绩现在的在校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因而,做好培优辅差就显得很重要了。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全体学生,利用每一节的培(详细定稿版)优辅差课分别对优生进行强化训练,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加强基础训练。

  二、存在的问题:

  1、课堂教学方面,教师讲授占用的时间多,学生自主探究和巩固训练的时间少,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还处在较差水平,限于学生的能力,老师也不敢轻易把课堂交给学生。

  2、巩固练习的方式和质量需要变革。学生课下主动学习语文的不多,作业预留也限于练习册或周记、作文,针对性和系统性都不高,不能完全贴合课堂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这就要求教师下功夫,多印发、收集一些习题作业,即贴近课堂,又符合学生学习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3、检查力度需要加强。我的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落实抓得不够,作业面批的数量少,惩戒力度不够,导致有些学生得过且过弄虚作假,学习不踏实。

  4、作文和语言应用整体水平不高,对考察文采和创造性的题目解答不够好,暴露出学生在语文的深层次能力方面还有很大欠缺。

  三、下期工作的思路和改进方向:

  1、基础字词和课文背诵强调指导有余,督促检查不足,下期将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

  2、平时练笔相对较自由,系统性和层次性不够,要借鉴同组其他老师经验,探索作文高效系列训练的方法,同时拓展信息阅读量。

  3、加强高考意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瞄准高考,根据教学实际,掺入高考的相关要求和题型,让学生在平时就熟悉高考,不畏惧高考,一方面在训练中把握解题规律,一方面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4、强化检查,抓落实,抓优生,尽心辅导,尤其是在语文方面“瘸腿’的学生,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宽严相济,努力提高他们的成绩。

  5、针对二班和一班末尾学生,强化基础训练,着力作文教学,提升整体语文学习水平,确保平均分和及格率。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13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有的学生把语文打入“冷宫”,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即使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有的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只是应付老师,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还有的学生投机取巧,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大搞题海战术,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那么,如何改变现状,增加学生的学语文兴趣,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语文的成绩呢?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首先,从教师教学实践中,找出弊端。

  1.语文培养模式单一。

  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偏离了语言教学的正确方向,使学生陷入了纯知识的记忆。学生在学了许多年语文后,听说读写的能力得不到明显的提高。从初中进入高中的学生,普遍存在语文基础知识薄弱的现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许多初中语文教学在应试的束缚中,热衷于大量的词、句、篇的所谓“基本知识训练”,迫使学生陷入漫无边际的题海中,仅囿于语文课本中应试知识的重复演练,死记硬背,看似“双基”知识训练,而实际效果却降低了学生的语文能力。造成有的学生语法混乱,表达不清,错字、别字成堆,标点符号乱用等,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这样,对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训练就有明显影响。

  2.课堂活动空洞热闹

  在新课程实施中,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新课改关于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教学理念,片面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表面热闹和活跃。于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层出不穷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但学生们在热闹的课堂中却收效甚微。

  这是一种为追求课堂气氛,用“牧羊式”取代“填鸭式”的课堂活动。传统的教学活动,只是教师把教材的内容以“填鸭式”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课堂上师生双边活动是被动的、消极的、静态的。“填鸭式”明显束缚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忽视了学生主体经验和个体感悟。为了改变“填鸭式”教学,许多语文教师便采用了“活动式”的教学形式课堂上教师一味追求让学生或分组讨论,或交流情感,或表演角色,而把自己仅仅作为一名“旁观者”或其中的“一员”,导致讨论交流的泛化、肤浅化。事实上,这种“牧羊式”教学片面夸大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语文教学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课堂交往,学生不仅不能有效地接受信息、掌握知识、创新思维,活动能力也难以得到纠正和发展。

  3.大语文化现象严重

  当前语文课堂上,教师们比较重视人文精神,但同时又有弱化工具性的倾向。不注重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对课文内容匆匆带过,字词难点都没理解清楚,就跨过课文做了许多引申和发挥,做些思想教育与“精神培养”的工作,好像教学中涉及“双基”就不是在搞新课程,仅把目光聚焦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光环上。轻了文本的解读,轻了必要的双基,学生学了十几年的语文,连基本的语言问题都过不了关,语文教学更是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使用多媒体不当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不少教师喜欢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然而,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音像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如果控制不当就会成为干扰因素。许多语文课上,幻灯片、动画代替学生的朗读、分析、理解,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去仔细品味课文的语言文字。学生看看录象、听听音乐、谈谈感想,似乎“有声有色”,热热闹闹,但过后却犹如过眼云烟,对课文内容一知半解。重要原因在于: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这个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为中心,而不是相反。脱离了语言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学也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和功能。

  由此看来,不当的课堂教学挫败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习、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习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习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习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近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认为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习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高三复习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习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最后,找到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1.抓住关键,从教师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如,讲解诗歌鉴赏课时,我先从分析《月满西楼》,《但愿人长久》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处开始,引起学生的向往,再讲解诗歌鉴赏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便很好。如在讲写作人物描写时,引入《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具体的动作,肖像等描写就会让文章生动。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习语文的兴趣。“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2.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习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学生只要掌握了科学的有效的学习方法,才能融会贯通,终身受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式,是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基础。

  3.培养学生的几个小习惯。

  其一,记的习惯。掌握科学的记忆习惯。科学的记忆方式,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一条,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试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其实生命的'基本单位不是时间吗?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而且要及时复习,语文不是短时间能出成绩的,但是不要以为一次的好成绩,就忘乎所以。

  其二,爱读书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不要以为名著就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旧时的说法文以载道是之。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看看那些在各行各业取得成就的人,读的书,或者受某一个人的影响,都是一些小事情。欲成大事,必先做好小事。从应试来说,也有其现实意义吧。俗话说,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可能对于今天没有挨过饿的孩子来说,是有点难理解了。看看高考的满分作文,多少在用旧的材料,所谓新瓶装老酒。

  其三,动手的习惯:就是写的习惯。很多的学生背诵了不少,口中的话滔滔不绝如绵绵的江水,可是写得时候却如挤牙膏一般,巧妇有米不会“炊”,这不是找饿吗?平常就写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很多方面的问题。不要以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实还不是都写出来的,真正的文章不是比技巧,看看那些历史上的状元,留下了几篇让你记住的文章啊。可能在中小学的时候特别羡慕文章语言等方面的技巧。不要一味追求那个。可以写写带有哲理性的话语啊,这个对现在的学生很简单了,谁没有个思想啊,尤其是青春期的男生女生。以前叫“代沟”,现在叫“愤青”,其实这正是我们的“优点”啊,正如毛主席说的,恰同学少年。可不要贪玩啊,呵呵,狗尾续貂了。其次,固定的八股文章格式,相信你练练,也会熟能生巧的。

  其四,向别人学习的习惯:善于向别人学,甚至要会“偷”学啊,三人行,必有我师。此言甚之。那个人都有你学习的地方,而且一般语文好的同学都有点才,其实大家回忆一下自己从语文老师那里学来了什么。到底思考一下,学到了什么?你是不是突然发现没有啊,其实在语文老师当中流行这样一句话:语文好的同学不是教出来的。虽然这句话值得商榷,但是也说明了语文的学习不像数理化那样过多的依赖老师,可是当我们会过头来看看的时候,还真有几分道理。但是别忘记了本段中的第一句话。

  4.注重语文的渐进性,通过设置阶段目标,带给学生成功的喜悦。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对于高三学生更为重要。高三学生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简单问题开始,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满分,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再逐步过渡到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作文等难点上。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从而,提高成绩。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习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他们学习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14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是这一回中介绍贾府人物、描写贾府环境的线索。这节课我设置的学习重点是林黛玉人物形象的分析,欣赏精彩的人物语言。学习的难点是如何体会作品如何根据人物外貌描写来概括性格特点,同时要注意一些古今词义的变化。

  在上这节课之前,我引导学生:《红楼梦》写人物已经改变了以往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单一化的写法,塑造出成群性格鲜明的人物,其中林黛玉就是一个典型。这样的引导不仅能使学生明白《红楼梦》在人物描写上的成就,还能让学生更易理解林黛玉的性格不是单一的,而是丰富和深刻的。很多教师喜欢用电视剧《红楼梦》中的人物剧照或电视剧片段来活跃调节课堂气氛。但这样做容易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片中人物的外在形象上,而忽略了对名著语言的品味鉴赏,这与语文教学的宗旨是相悖的。

  语文课就是要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间接性,通过“点评式读书法”的介绍和运用,再加上对欣赏方法的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贴近文字,走进文字,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从而领略文字所蕴涵的丰富内容,从文字中感受形象,感受文学大师运用文字的高超技艺,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

  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我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说出自己对文中林黛玉的理解。在指导理解的过程中,我让学生把众人眼里的黛玉、王熙凤眼里的.黛玉、宝玉眼里的黛玉,三处描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不同人物眼中不同的林黛玉,不同的描写多角度、有层次地层现林黛玉的音容笑貌、神态风度,写意和工笔两种手法交替使用,既有朦胧的美感,又有清晰的美感。

  对《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我具体的抓住了以下几个重点:

  1、关于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分析,可从语言、容貌入手,学生一般也能理解这个人的性格特征,“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

  2、优美的语言可以给人无限想象的空间。在对林黛玉的描写中,作者用了“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一个“柳”字就写出了她的万种风情,写出了她的柔弱纤巧的姿态。

  3、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除了让学生感悟美,提高道德情操之外,更应该学会运用,在当前中考应试的指挥棒下,这显得很重要。学生往往能够抓住某一处的细节进行揣摩,但要把整篇文章进行系统分析就有难度了。这里有很多处的对比,林黛玉对两次“有没有读过书”的不同回答,王夫人的对林黛玉的“携”和王熙凤的“拉”,都可感受到人物性格,但老师如果没有点拨,学生是不可能感受到的。好的文章应该是处处有玄机,但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点,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实践当中去,感觉自己在这方面做的很不够,很多时候都停留在表面。这也值得好好反思一下。

  4、文史不分家,学习古典小说,如果没有掌握当时社会一定的历史常识,是无法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的,即使理解了也是苍白的。这点对老师来说更是重要。阅读永远是提高文学修养最基本的手段。语文老师更应该是个杂家,我感觉到自己知识面很狭窄,这严重影响了对文本的理解。尽管有很多的参考资料,但如果没有自己的理解做主体,那语文课堂就不可能生动。所以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

  以上是我对《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的几点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进行反思教学和行动研究,使自己的语文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15

  一、试题分析和学生答题情况

  下面从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默写题、古代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作文、附加题等八个板块来分析。

  1、基础知识

  这次考试基础题部分增加了3个选择题,分别是字形题、加点词解释、文学常识题,内容涉及必修5和《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一二单元,必修5的内容,有些知识学生已有遗忘,所以正确率不是很高,大概只有30﹪。

  2、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选用的是依然是人物传记,题目的设置依次为:理解实词、筛选信息、分析理解内容、翻译语句。

  ①对于实词的理解,难度不大,但学生由于没有科学高效方法,同时文言阅读的基础也较差,所以正确率只有56﹪。

  ②筛选信息是常考点,也是几道题之中一贯做的比较好的,而且这次题设计的比较简单所以准确率比较高。

  ③分析理解内容,由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是很全面,审题不够细心,这道题的得分率一向较低,这次的准确率为30﹪。

  ④翻译句子总分为6分,很多学生在做这类题时,不能坚持"直译"的原则,也不注重文言句式的考查,往往漏掉了得分点。但由于这次的句子比较简单,所以得分情况良好。

  3、名句默写

  名句默写题10分,由于考前有要求,所以整体情况良好。

  4、诗歌鉴赏

  这次诗歌鉴赏,是一首杜甫的诗,在课本中,杜甫的诗我们学了两首,对杜甫以比较了解,有加之是资料上的原题,所以主要考察了落实的情况,至于学生古诗鉴赏的能力,还要看最后的附加题了,总体看来,鉴赏能力参差不齐,整体较差。

  5、现代文阅读

  本次阅读文章是一篇小说,迟子建的《与周瑜相遇》,内容有些朦胧,但主题还是比较明显的,而且后边的习题设置的较简单,总体得分情况还可以。

  6、语言文字运用

  17、18题难度系数也比较低,同学们都答得不错,快班有80﹪的同学都做对了。但由于太过简单,并不能考出同学们的真正水平,不过得分情况好,也给同学们增加了几分自信。

  7、作文

  这次考查的是材料作文。材料中的故事有很明显的立意方向,即环境对人的影响,而且考试结束时,有同学告诉我,这个作文题高一时候考过,所以,立意上不存在大问题,但仍有偏题现象。作文总分50分,40分以上的占到20﹪,作文主要问题是硬伤太多,比如字迹潦草,文面不整洁,还有明显的错别字,严重影响了得分。另外,还有一些同学作文没写完,或匆匆结尾,字数不够800字,分数直接下降到35分以下,所以,在考试中合理安排时间是很重要的。

  二、今后教学的建议

  1、重视基础,扎实训练,加强背诵,加强积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依然要加强对成语的积累运用、古诗词的.背诵、文言字词的积累,还要多积累一些古诗词鉴赏方面的知识。

  2、专项训练,提高语基的得分。在后段时间对成语、语病和连贯题要进行不间断的训练,题量不能多,要少而精。在做题中查漏补缺,提高应试能力。

  3、加强指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要指导学生学会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研读品味。其次,要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指导,如指导学生掌握关键字词,领会主要句子,把握重点语段,理解文章思想,领悟文章内涵等。尤其要注意典型的题型多次训练,要让学生做笔记,指出答题的模式,引导学生答题规范化。

  4、优化策略,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首先,要重视"作前积累"的指导。"作前积累"是作文指导的必要环节,老师要帮助学生加强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除指导学生多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外,老师还可以针对几类时新的观点为学生搜集些经典故事以及最新事例,以弥补学生积累的匮乏。其次,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切记不要踩上高考作文的低分雷区。平时作文训练中,出现一次,指出一次,强调一次。最后,要加强作文的规范训练,指导积累写作技巧,要在审题拟题、谋篇布局、写作手法,谴词造句等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要加强评改指导,教师评改作文时要抓住主要矛盾,每次习作无需面面俱到,而应该有的放矢,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使学生明确"改什么"和"怎么改",最后,最重要的还是严格要求书写的规范性,努力做到全文无修改。

  20xx年11月20日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01-22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01-26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15篇04-15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15篇06-12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15篇)06-12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15篇)06-13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通用15篇06-12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合集15篇)06-12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集锦15篇06-12

高二语文教学反思集合15篇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