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2-12-08 09:36:4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我这次成长课选择的是第三册最后一单元《活化石》这篇课文。结合课后领导和老师的建议和反馈,下面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

  一、联系课文,抓语文的训练点,在联系中积累运用

  在理解课文大意这一环节,找一找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用一句话说一说。经过老师的句式提醒,二年级的孩子初步学会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

  在教学银杏树这种活化石时,我抓住了两句重点句。一句在读中让学生体会银杏树长得慢这个物点。另一句是“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这个句子除了让学生在读在知道讲述了银杏树的叶子很像扇子这一特点外,我还抓出了两个语文知识点。第一个,这是一个比喻句,我让学生模仿句子,进行打比方句子的训练。第二个知识点是,在这个句子中,有两个重叠量词,分别是“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这是这篇课文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在这里时,我进行了这样的处理。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有什么物点,学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片”和“把”字重叠了。我让学生对比“一片叶子”和“一片片叶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叶子”只有一片叶,“一片片叶子”就是有很多叶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弄清了意思后,我让学生给合课后“主读读写写”一题,做做“一块块”、“一条条”、“一棵棵”、“一只只”学生由于有了以前学过的数量词作基础,所以完成这几个填空完成得很快。在此基础上,我并没有停止了训练,而是让学生在联系中积累运用。我让他们再写出两个像这样的词语,是上面几个词中没有用过的量词。学生很积极、踊跃,有的写了一个个面包、有的写了一张张白纸,有的写了一群群鸟。学生在联系中学会了积累运用。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整个课的设计都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课前,我先介绍一点有关化石及活化石的知识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布置学生回去收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收集什么,范围我不加限制,可以是这课里面介绍的三种活化石: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可以是其他的珍稀动、植物,也可以是自己感兴趣的动、植物。但对收集的资料要求进行整理,能流利地给同学作介绍。在学习时,我还注意到了学生有个别差异性,让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多选择一种甚至三种活化石都作介绍,没那么强能力的学生可以只读读自己学会的生字,或读读音会读的句子。如果在小组中,几个同学都喜欢同一种活化石,也可以几个同学都各自说说,自己对所喜欢的活化石的认识。

  三、需要改进的地方是:

  1、以化石和活化石的区别引入新课,没有激发学生的兴趣,反而使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稀里糊涂。

  2、整个教学过程都是教师在引导着学生学习,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深层次的超越性的发挥。

  3、教学设计不够深入,对教材的把握有待加强。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预计不够,应急能力弱。

  4、最后对“化石”的解释要简化、清晰、再口语化些,要和“活化石”的概念比较后讲透彻。句式训练可以用填空式的练习与课文内容相结合起来,这样课堂节奏更紧凑。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8》是形声字归类识字。教材由插图、四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儿歌三部分组成。插图中的卡片“包”、“火”、“艹”、“饣”、“氵”通过组合拼图具体地告诉学生,“包”字可以分别与四个偏旁组成新字。接着是一组“包”为声旁的形声字及其组成的词语:书包、花苞、饱满、火炮、水泡,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区别字形,防止混淆,提高识字效率。儿歌中的一些生字就是从该组形声字中选取的。这就为学生识字、理解字义提供了语言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识字效果。

  尽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但这一课只有四个生字:包、饱、泡、吐,学习任务很轻,所以学生学起来毫不费力。为了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进一步理解形声字的含义,我还补充了一连串带“包”的生字词语:胞(双胞胎)、雹(冰雹)、刨(刨子)、袍(白袍)、咆(咆哮)。虽然增加了学习内容,但学生学起来倒也是兴趣盎然,并没有加重学生的任何负担。下课后,有些会查字典的同学还意犹未尽,捧着字典欣喜地告诉我:“老师,还有鲍鱼的鲍。”“还有孢、疱……”这一课真是收获不浅,我不由得喜滋滋的。

  本课的一首儿歌浅显易懂,所描绘的的情景是:池塘中两枝荷花亭亭玉立,正咧着嘴笑,小金鱼在水下吐着泡泡。儿歌配有一幅情景图,充满诗情画意。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图想象,学生说得充满情趣。过了两天,我安排学生就这幅图画写了一篇短文。因为课上讲得十分清楚,而且时间间隔也不长,于是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写,没作什么辅导。在巡回检查过程中,我奇怪地发现:很多学生在写到“荷花苞”的“苞”时,大都用拼音替代。虽然,这个“苞”字不是田字格中要求书写的生字,只是要求认读的二类字,但课堂上却是分析得很详细的:“包”加上草字头,因为花苞是植物的花骨朵儿,与植物有关……居然有这么多学生不会写,是课堂效率问题,还是学生大都遗忘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不由得直皱眉头。快要下课的时候,我做了一个调查:“花苞的苞你会写吗?会写的就举手。”教室里的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咦,没几个不会写呀!“那你们写话的时候为什么写拼音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是二类字,田字格中不要求写。”我恍然大悟,好一个“田字格中不要求写!”我不由得想起班中有这么一个同学:音乐老师向我反映,他接受能力特强,谱子唱过几遍就记住了,学起电子琴来比别人快多了。象棋老师夸他,这孩子反映特快,是块学棋的好料子。当然语文课上,我也发现,他想象非常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就是这么一个孩子,课外的识字量并不多,写话本上除了田字格中要求书写默写的字以外,其他没几个字会写的,一律用拼音替代。这大概就是受到“田字格中不要求写!”这一思想的束缚吧。

  新课标第一次提出了“快速识字,提前阅读”的理念,要求小学一、二年级的识字量要从原来的1250个提高到1800个,小学二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其中四会字800---1000,二类字虽然只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结合词句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书写和运用。但并不是说不许书写和运用,如果是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书写,又有何不可呢?学习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例如苏教版第三册21课《水乡歌》中才学习“清”字,因为经常接触,在这之前,每个学生早已会写会用了,难道老师要强制学生:这个字还没学到,以后再写,现在不许写吗?再如:《识字4》就学了“偏”,只要教学生用“减一减”的方法就认识了“扁”。有时作业中写到“小鸭子的扁嘴巴”,提醒学生别写拼音,写汉字,几次以后,学生对“扁” 字自然能达到“四会”的要求了。二年级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已经学习了一些识字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甚至掌握了一些汉字间架结构的书写规律,对于那些有能力会写会用的学生而言,应该以鼓励为主。

  提前阅读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想阅读,一个首要的前提是必须先学会识字。鲁迅先生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起步。识字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和基本素质,以至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都必须以识字为前提和基础。”

  其实,班里那些不爱看书的同学,就是因为识字量少,看起拼音书籍来特别吃力。而识字量少的原因之一就是有意注意、有意记忆的潜力没有得以充分发挥。相反,那些识字量多的学生,特别爱看书,甚至对没有拼音的书籍都爱不释手,因为他们的识字量多,分析字形的能力很强,接触过几次以后的生字在头脑中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日积月累,他们的识字量就越来越大了。这些学生,他们的书写能力大大超出前者,老师还没教到的生字早就会灵活运用了。

  于是,在以后的作业中,我让学生明确:“简单容易的、会写的尽量用汉字;笔画较多、确实不会写的,就用拼音。”试行一阶段下来,效果十分明显,学生读书时能有意识地记忆字形,自能识字、写字的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3

  《再见了,北京》课文中生字新词较多,第一课时,没有完成预设的目标。因为学生读课文读得很不熟,读破句的很多,读错的也不少,如“舷”“佛”等。我用了两节课的时间带着学生读通课文。

  总结本文的确有许多词语句子不是二年级学生能理解得了的,所以课前的预习,主要是朗读,一定要多而扎实,否则课上难以完成任务。在这一点上,我没有和家长沟通好,往后一定要在细节上关注,难读课文一定要严格把住在家预习关。

  第一课时自认为做得较好的是将《补充习题》上的第二题放入学习中进行。奥运会的会旗是( )。北京奥运会的主会场是“( )”。奥运会场熊熊燃烧的火叫奥运( )。“落下帷幕”就是奥运会( )了。

  第二课时,我备课时。多准备了些课件---鸟巢、水立方、火花四起的北京成、熊熊燃烧的奥运圣火、激动人心的领奖台、手拉手视频,上课时抓住了“无尽的留恋与不舍”这根情感主线,让学生处处围绕这个展开学习,中心突出,冲击力强,反复的朗读,有助于情感的推波助澜。老师上下来比较投入,兴奋。但由于课容量比较大,词句理解难度比较大,要在一节课里完成任务一定要把握好节奏,所以不可能在一些细节上纠缠与辅导,因此在教学时就无法顾及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不可能一而三再而三地停下来品,说,只能通过读,品,再读,让全班同学在基本意会的情况下学习。但我想,这样的课文许多地方也只能意会而已,不可能说明白,也说不明白。因此,在一些词句的理解上我觉得自己处理得还比较好。为以后的教学能借鉴。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4

  一、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国庆的资料。

  教师准备:图片、生字卡片、有关国庆资料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背诵课文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教材分析

  依据教材的特点,结合单元目标及新课标的要求,充分考虑二年级学生的心智水平及年龄特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纬度进行考虑设计。

  《欢庆》是新课标实验教材第三册三单元的首篇讲读课文,第三单元的课文是围绕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一主题进行编排的。《欢庆》是一首描写欢庆祖国妈妈生日情景的小诗。诗句短小精悍,语言优美生动,感情真挚,课文中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洋溢着欢庆、喜庆。那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和奔腾的海涛,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欢乐、详和的画面。

  识字教学是低段阅读教学的重点之中,因而认读本课时的7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同时,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悟到欢乐,喜庆的氛围,把感受到的通过感情朗读表达出来,也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而二年级的孩子对国庆所知略少,因而感受到节日的隆重及人们的欢快心情是本课时教学的难点所在。

  四、教学方法

  1、激趣学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挖掘教材中的潜在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首先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生日,再来说祖国的生日,让学生在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引导下理解欢庆、国庆的意义。接着在美读课文、背诵课文、指导书写的教学中安排了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一读、采用各种形式比着读、用自己的方式背一背,始终注意调动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能始终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自主学习

  课堂主张发扬学生的自主。在这堂课的每个环节中,从朗读到识字,从你用怎样的方法记住它到读你喜欢的句子,从你怎样记住的到你发现了什么?每一环节都争取让学生来说、来读、来背、来发现,教师是引导者,是学生的学习伙伴。同时针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也安排了词中识字、文中识字、指导写字的环节。

  优美的小诗《欢庆》,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国庆时祖国一片欢庆的欢乐场景,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习

  选择内容,下发资料

  潜心自读,自主识字

  课堂导入

  提问:什么是国庆节

  分享资料:六十年国庆大阅兵

  师生说欢庆

  (二)自主学习生字

  一、自主学习题:1、认真朗读课文 2、圈出我会认的生字 ,标出我会写的生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生字

  二、自主学习符号:我会认的生字 我会写的生字

  三、检查自主学习情况

  1、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师相机正音

  例:庆后鼻音,帜翘舌音,曲读第三声,奏平舌音

  师问怎样记住生字的?

  例:庆=广+大,献=南+犬,帜=巾+只,

  左右结构:洁 亿

  上下结构:奏

  多音字:曲

  怎样写生字

  例:亿右边是乙,折笔处应尽量向左;洁右上边是士不是土;庆字广字旁横不宜太长,大的撇写成竖撇;曲字口应写的扁些,两竖起笔应错落有致左高右低;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旗字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

  学生自由练习写生字,小组同学交流,比一比看谁写得好。

  (三)小组合作朗读感悟

  一、师生感受课文

  二、自主合作专题:欢庆场面

  三、自主合作形式:重点句- 疑问?

  四、释疑解难:小组内快速读课文,讨论解决不懂问题

  例:十三亿孩子指的是全国人民,我们大家都是祖国妈妈的孩子。

  旗帜就是枫林,秋天变红了,就像一面红旗一样。

  (四)朗读指导

  一、出示课文插图

  二、看到这一些,再把你的感受读进去

  1、齐读课文

  2、男女生比赛读

  三、今天是祖国妈妈的生日,大海会唱什么歌?

  生:《生日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像大海一样快乐的齐读:大海奏起欢乐的乐曲

  四、感受新中国变化

  图片交流

  五、带着自豪、骄傲的心情齐读课文最后一句。

  (突出十三亿,快速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高声读十月一日,深情、速度慢祖国妈妈的生日。

  (五) 合作探究

  一、全班齐背课文,感受欢乐气氛。

  二、小组合作表演背诵课文

  三、课后实践: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板书设计

  欢 庆

  田野 献 果实

  枫林 举 旗帜

  蓝天 飞 鸽子

  大海 奏 乐曲

  十三亿孩子 庆 祖国的生日

  教学反思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本课在进行指导学生识记课题中的生字时,采用自主识字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好办法记一记,并进行全班交流。在初读课文感知的环节中,让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读一读这个词所在的那一行,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个词?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教师在这里只起到引导的作用。

  现代教育

  观提倡教育要以人的发展为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以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自主读书的能力为出发点,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本节课的教学绝不仅仅是完成教案上预设的每一个步骤,而是一切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需要,让学生获得新的体验,获得认可和欣赏,让他们自主探究。在指导背诵时,引导学生注意归纳总结自己的背诵方法。在指导写字时,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认为最难写的生字,尊重学生的意愿,指导学生写好旗字,并采取学生说,老师范写的形式完成这一教学环节。

  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没有平等的师生关系,就不可能达到真正和谐。课堂中,教师一直努力创造一种民主的气氛,时时与学生对话,绝不是高高在上。在课堂中,教师注意把尊重的言语送给每位学生,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通过热爱和尊重学生的行为,创造出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最佳的学习心态,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5

  《有趣的动物》口语交际是二年级上册第一组教材《语文园地一》中的内容。第一组教材是以科学为主题编排的,力求通过这次口语交际训练,既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水平,又能丰富学生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动,植物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由于低年级学生对动、有比较浓厚的兴趣,本堂课的教学策略是:尝试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一种有趣的动物或,通过创设情境、示范引路、尝试接触、小组交流、班内交流的教学流程,体现出学生学习口语交际时循序渐进、逐步递升的特点。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认真倾听”、“把话说清楚、说完整”、“能提出自己的想法”、“抓住特点介绍”、“注意有礼貌”等口语交际的基本要求,引导学生进行介绍和交往,使学生养成善于交际、乐于交际的好习惯,并能在活动中感觉到动植物的有趣以及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为了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设计中,我注重鼓励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中精心创设各种交际情境和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努力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并让他们在交际中了解各种有趣的动物、植物,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因此,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培养,同时更注重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6

  《朱德的扁担》全文没有一句对话,但通过人物的行动和心理,让我们看到了一位革命伟人的鲜活形象。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我着重使学生通过质疑,让他们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对于那些浅显的问题,力争当堂解决,为精读课文内容再次去深入理解课文主题扫清障碍。

  在教学中我先范读了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并提出要求:仔细听,想想哪些地方不懂。也许是我的朗读声情并茂,孩子们都一个个听得特别认真。然后我再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其中有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比如打上小问号)。孩子们边读边做记号,我在教室里巡视,发现孩子们的书上小问号满满的,提的问题真是五花八门。比如词语:一、词语类。不理解的词语有:井冈山、会师、坚守、粉碎、围攻、储备、茅坪、山高路陡、草鞋、斗笠、翻山越岭、不料、连夜、敬爱。二、句子。1、为什么朱德同志和毛泽东同志会师了?2、红军为什么要储备粮食呢?3、为什么大家要争着去挑粮?4、大家为什么要藏扁担呢?5、为什么大家藏起了扁担后,朱德还要做一根扁担呢?为什么要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6、为什么大家不好意思再藏朱德的扁担了呢?

  孩子们的这些问题我给予了表扬,虽然像“井冈山”、“茅坪”这种词语对我们大人来说根本不成为问题,但在孩子的眼里这些依旧是很大的问题。所以我重视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因为鼓励孩子们发现问题,培养质疑能力,这是我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

  对于这些问题,我进行了梳理,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予以解决。首先是看图理解。比如“草鞋”、“斗笠”等词语通过观看课件中的图片,孩子们一下子就会理解。而“会师”、“粉碎”、“坚守”等这些词语学生根本不懂,我只好结合课文故事的背景去讲解,希望孩子们能真正地明白。其次是把词语放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通过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比如“储备”、“山高路陡”、“翻山越岭”等。而“大家为什么要藏扁担呢?为什么大家藏起了扁担后,朱德还要做一根扁担呢?为什么要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为什么大家不好意思再藏朱德的扁担了呢?”这类问题学生通过认真读课文都能弄懂,虽然没能深刻地感悟出课文的主题,但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7

  《小马过河》一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故事说明的道理则由老马一语道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从字里行间,孩子们轻易而举地悟出了“动脑筋”“去实践”的道理。等小马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对岸,它的体验是: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其中的“为什么”孩子竟也对答如流。

  如果就以孩子“明白了什么”为目的,心里忽然觉得不甘心。新课程倡导阅读教学要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加强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沟通,注重生活体验与实践活动。我想:道理来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不仅要让学生懂得道理,更要指导孩子实践道理。于是,我把问题抛向孩子: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与小马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做的?暂时的沉没过后,十几个孩子小手高举。

  “我背《论语》的时候,有一个字不认识,去问爸爸、妈妈,爸爸读一个音,妈妈读一个音,我不知道谁说的对,就想:还是去查查字典吧。结果证实了妈妈读得对。”

  “爸爸给我买了一辆四驱车,让我自己插起来。楼上跟我一起玩的哥哥说很好插,而表弟说很难插。到底是好插还是难插,我决定亲自试试,没想到我一会儿就插好了。”

  “我与姐姐、弟弟去公园玩,在游乐场过独木桥时,弟弟说会掉下去,很危险,而姐姐说大胆走,不会有危险。虽然我很紧张,但我还是很快地跑了过去。第二次再走,我就不害怕了。”

  ……

  孩子们举得例子虽然有点幼稚,甚至牵强附会,但我相信:“死”道理已变成了“活”道理。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孩子们已不需要“妈妈”的指点了。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马过河》教学反思三

  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童话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东西还不止这些呢!再读读故事,有没有自己读书所得而又希望与大家共享的呢?”一石激起层层浪,孩子们又去读书思考了。不长时间的宁静之后,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小马很愿意帮妈妈做事,热爱劳动。”

  “从小马对牛伯伯说的话,我看出小马很有礼貌。”

  “虽然松鼠对小马说得不对,但它是为了小马好,它很善良,有一颗爱心。”

  ……

  “老师,我想提个问题?”

  “好啊,什么问题?”

  “如果水真的很深,小马一试,结果掉进河里淹死了怎么办?”

  “老马知道水不深,不会淹死,才叫小马去试的。”“如果水很深,老马不知道,她叫小马去试试,小马不就淹死了吗?”

  我想起了刚从网上看到的一个假设:天刚下过一场大雨,河水上涨了很多,小马又要过河,它该怎么办呢?

  是该动动脑筋了。课让学生带着问号结束了。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马过河》教学反思四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无法预见。就以《小马过河》这一课为例,我来谈谈自己在教学这一课时,如何围绕着这一核心理念的。

  一、适量的讲。

  用“四两拨千斤”和“牵一发面动全身”来说明讲的适量也许是最适合不过了,在课堂上当讲而讲,讲则必精。在《小马过河》一文中,我抓住“评”字,引导学生评价小马的优缺点。接着,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根据自己的感悟说说从哪些字、词、句中可以体会小马的优缺点。

  二、适度的讲。

  所谓“适度”的“度”,就是从学生的认知度出发。教师的讲应该让学生能够接受,应该依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例如《小马过河》一文的教学中,学生朗读妈妈对小马说的话出现困难时,我花了相当一部分的时间讲,通过讲唤起学生已有的体验,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身临其境。

  三、适时的讲。

  课堂中教师的讲应该具有一定的时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小马过河》,在谈到小马的优点时,有学生说小马很“厉害”其实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小马的“勇敢”,只是苦于一时没有确切的词语形容,这时候我便抓住小马的话引导“刚才这位同学说小马‘厉害’,那么小马究竟厉害在哪里呢?我们一起读读小马的话,体会一下小马的语气,就会明白了。”这一番“讲”,使学生的思维找到了“支点”,他们通过朗读马上体会到了小马的“厉害”在于它的“勇敢”,在于它的“敢干尝试”。

  《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中,小马虽然勇敢,但是没有妈妈的正确、耐心的鼓励是过不了河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多讲少讲并没有界限,关键在于“意”,而不在于“形”。小马一定要自己过河,妈妈也可以尽情地说。文本并非仅是一种物化的客观存在,而是一种理性化了的生命体,只在当阅读主体对文本的这种生命意义有所觉悟,有所触动时,文本的生命意义才会真正生存。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8

  叶圣陶老先生说: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对诗意的理解如果孤立地去品词析句,往往对诗的意境领会不深。但是变换了角色,你就是诗人,你就处在诗中情境,孩子们的想象力就会被激活,他们幼稚天真的话语,往往自然地把诗的意思吻合了。

  (1)首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初读古诗: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准确字音,读通顺诗句,利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难读的生字,学生很有自信,读诗的积极性自然就上来了。并给学生自主权,让读的形式多样化(和同桌的小朋友两个人一组一行一行地读,也可以一句一句地读,或者一边看图一边读。)其实这也是一种方法指导:接下来了解学生读懂了什么地方时,学生就能从课题到每行诗句进行表达。

  (2)其次,对于理解有困难的词语进行注重了让学生进入角色。“高洁”的理解一定有困难,引导学生看图,看看雪化之后松树叶子的变化,有学生说出叶子是鲜亮鲜亮的,有学生说雪化后青松显得更加挺拔苍翠了。结合上课开始老师画的松树,我让孩子们把自己当作是一棵小松树--“大雪就是想压折你们,可是你们却坚强地与他较量,你们会说些什么?”孩子们的想象力就是丰富:“雪,你来吧!我正好用你洗澡呢?你被太阳晒化就会变成水,让我喝了,我会更漂亮、更坚强!”情感激发了,语言训练也恰倒好处。

  (3)拓展阅读的环节证明孩子是可以在一节课上同步学习一组古诗的。效果比较好。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9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要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培养语感”……这是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的理念。如何使儿童在读古诗的同时,真正感悟到古诗的意境,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下一个片断,我们或许会有所启发:

  【案例片断】

  (通过自读──—同桌检查纠正──—齐读等方式使学生能把古诗读正确)

  师:小朋友读书的水平可真高,一会儿就把这首古诗读通顺,读正确了!请小朋友们再轻轻读读这首古诗,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你们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学生小组学习)

  师:哪一组先来交流。

  生:我们组知道“远上寒山石径斜” 中后半部分的意思: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生:我可以帮助第四小组的同学补充一下。“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意思是说远远看去,山上有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生:我们知道“白云生处有人家”是说白云的深处有一户人家。

  师:是吗?

  (教师随机板画山中云雾绕绕的地方有几座房子)

  生(看了黑板上的板画后举手):老师,我觉得不是白云的深处,应该是在山上有几户人家的房子。

  师追问:那古诗为什么说是“白云生处”呢?(教室里一片沉默,片刻,有一名学生举手)

  生:因为山很高,比天上的云还要高了,所以是“白云生处”。

  师:我今天惊奇地发现,我们小朋友读书的水平已经超过了老师。读书的方法也越来越高明,像刚才结合图画来读懂古诗,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其他组还读懂了哪几句呢?

  生:我读懂了“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是说霜叶比二月的花还要红。

  师:你说得不错,但这里的“霜叶”是指什么叶子呢?

  (教师随即出示书中的插图)

  生:“霜叶” 指枫树的叶子。老师,我有点知道“停车坐爱枫林晚” 的意思。

  师:那你说说看呢。

  生:我是从书中看出来的。作者在小路上走,看见傍晚路边的枫叶太美了,就停下车来。

  师:小朋友,你们真是太棒了,自己读懂了这首古诗的意思。

  (这时,一名学生把手举得高高)

  生:老师,我不知道“寒山” 是什么意思?

  生:“寒山”是一座山的名字。

  师反问:真的吗?

  生:我认为不是。

  师继续追问:那为什么要用上“寒山”呢?(教室里鸦雀无声)

  师启发:小朋友,你们想想,这首诗是描写什么季节的呢?

  生:秋天。

  师补充:而且是深秋时节,这里的“寒山”指的就是深秋时节的山。因为深秋时节,天气转冷,因此作者在这儿用上了“寒山”。

  生:第四行为什么说“霜叶” 呢?

  师:谁能回答这位小朋友的问题呢?

  生:天冷了,早上就会下霜。所以说是“霜叶”。

  师:说得准确一点,应该是被霜打过的枫叶。小朋友,杜牧用几句短短的诗句写出了深秋时美丽的景色,使我们也似乎看到了深秋时节生机盎然的景色,真是太美了。让我们也来赞一赞这美丽的深秋,好吗?

  (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古诗)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0

  【设计理念】

  注重教师“导”的过程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为目标,注重为学生的理解、感悟、积累搭好“脚手架”,拓展、延伸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体会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学会正确、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设计特色】

  关注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丰富学生语言实践的形式。

  【教学流程】

  一、紧扣题目,导入全文。

  课文的题目“我选我”是王宁同学美好心灵的展示,也是课文内容的概括,可这样入:

  1.先出示课题“我选我”,要求把课题读好。

  2.出示阅读要求:

  (1)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通每一句话。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检查反馈。

  (1)检查生字的读音,指导学生在读“今、林、名、让”等生字时区别出前鼻音和后鼻音。

  (2)说说对课文的初步理解。

  二、分步导读,加深体验。

  王宁为什么选自己当劳动委员呢?课文又是怎么写的呢?我们还要再认真地读课文:

  1.请同学来读课文。(课文有4段,可以请4个同学来读。)

  2.集体评价。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把课文读通顺。

  3.王宁选自己当劳动委员,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边读边画出有关句子: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王宁说:“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三、重点引读,拓展延伸。

  这一环节的学习,可分以下3个练习板块进行。

  练习之一: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突然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

  练习步骤:

  1.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一句话?

  (“选谁呢”是每个同学都在思考的问题,大家都在想,此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因此,这一句话既要读出疑问的语气,声音又不能太重;“我选我”反映了王宁为同学服务的愿望,但这种结果出乎大家的意料,读的时候语气要真诚、坦率。)

  2.我们再来读读下面的两句话,想想他们的意思:

  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选谁呢?

  教室里静悄悄的,选谁呢?大家都在想。

  (引导学生比较、体会这两个句子,不但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还使学生初步学会捕捉句子中的语气信息,并知道对于同样的意思,可用不同的语言方式来表达。)

  练习之二:林老师亲切地说:“王宁,说说吧,你为什么要选自己?”王宁说:“我和李小青是好朋友。他爱劳动,爱集体。我要像他一样热爱劳动,关心集体。”

  练习步骤:

  1.我们怎样来读林老师的话呢?(读对话要注意提示语,留心这些词语,就能帮我们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2.王宁的话该怎么读呢?我们先学着给他说的话加上提示语。

  (在学生说出“王宁认真地说”“王宁诚恳地说”“王宁笑着说”“王宁回答说”等以后,可加以评价:提示语可以是表示神态的,也可以是表示动作的,运用恰当,就能把话说得更明白。)

  练习三: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练习步骤:

  1.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并联系上下文,体会同学们对王宁的举动由“愣”到喜的变化,感受同学们对王宁“我选我”大胆举动的鼓励、赞赏和钦佩之情。

  2.指导学生用“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大家说”的句式表达各自对“教室里就响起一片掌声”所含的意思的理解。

  我选我,三个简简单单的字,但字背后承担的责任却并不简单轻松,要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我选我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选劳动委员这件事本身,作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们能理解这层意思吗?怀着这样的疑虑,进行了下面的教学步骤。

  一、生字教学

  在理解课文之前,先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学习了本篇课文的生字,有的小朋友用了编儿歌的方法,如:愣字,有小朋友说是一心想着四面八方;委字,有小朋友说有个女孩,头上顶着禾苗,我给他稍作改动,说一个女孩子手里举着禾苗,大家觉得言之有理,因为第一个里学了举字,这里正好用上,孩子们觉得特别兴奋;宁字,小朋友们说是有个小孩叫丁丁,头上戴着一顶帽子;掌字,说是有个和尚,把手放在臀部底下,等。还有些小朋友采用了猜谜的方法,比如:补字,说是萝卜穿衣服。虽然小朋友们编的儿歌没什么韵味,还显得有些俗,但这是他们喜欢的方法,是他们自己在动脑筋想办法记生字,整个认字过程,是非常愉悦的,效果也是比较不错的。

  二、课文理解,首先从劳动委员开始,

  让小朋友们说说劳动委员在班级中会做些什么事?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看来他们对这个词语包含的意思很理解,接着就是从“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这句话为起点,让小朋友们说说大家在这个时候都会想些什么呢/本来以为小朋友们未必会说出来,没想到他们都想到,累呀,脏呀,没有玩的时间了,真是不能小看二年级的孩子呀。顺势让学生们说说从“突然”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们很容易就感受到了王宁站起来说我选我的不容易,以及王宁说我选我的了不起。

  三、生字书写

  二年级开始,每一课要书写的生字数有所增加,学生写字的速度并没有一下子快起来,大多数字还得老师领着一个一个地写,时间花费比较多,但还是有些小朋友在书写的过程中出错,这是我一直比较苦脑。但在这一课里,我采用了同时指导写具有相同部分的字两个,这样等的时间节省下来一点,而我巡视的时间相对来说长一点,感觉效率上有了些许提高。

反思

  《我选我》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简单,而且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开课时学生就根据课题提出了“我”指的是谁?他选自己干什么?为什么选自己?结果怎么样?这样一系列的问题,思路非常清晰,理解起来也并不是很困难。所以我决定在讲这篇课文时,重点放在创设一种选举的情境,让学生在那种具体情境中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悟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我和同学们商量,如果我们大家就是文中的那些人,这次选举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场面呢?同学们认真读书后,我们便开始了表演。首先我扮演文中的林老师,来了一段独白:“同学们我们班的劳动委员李小青,前几天转到别的学校上学去了,现在我们要补选一名劳动委员。”我的话刚说完,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有不少同学托着腮若有所思,也有人在扫视班里所有的同学,看来多数同学理解了课文内容。我抓住机会表扬了同学们,并且让他们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表演。有的人说:“教室里静悄悄的就是非常安静,一点声音也没有。”有的说:“选劳动委员是班里的大事,大家都在认真思考,到底选谁合适。”那接下来读:“选谁呢?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想。”读出思考的语气,既轻又要慢,也就水到渠成了。突然,有几个同学站起来了,说:“我选我。”我就扮演林老师说到:“王宁,说说吧,你为什么选自己?”几个同学你一言我一语,说得头头是道。有的说:“我要学习李小青热爱劳动关系集体的优点。”有的说:“我相信自己能当好劳动委员,为大家服务,给班级争光。”说到这里,教室里真的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于是我抓住机会,问:“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要鼓掌?”有的同学手都没举就嚷嚷开了“我们相信王宁能当好劳动委员。”“王宁我真佩服你!”回过头来再读王宁的话,自然而然地就能读出那份自信,那种坚定的语气。

  就这样,整篇课文就在选举的情境中很容易就被体会的很好,所以再讲这样的课文时还是要努力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这样才能使他们更好的把握人物的语言和内心世界。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1

  《蜗牛的奖杯》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善飞的蜗牛获得飞行比赛的冠军奖杯后,自我陶醉,不思进取,结果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的故事。课文将深刻的道理寓于朴实浅近的语言中。因此,本课我以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中心,根据二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主要采用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我把“自主朗读,读中感悟”作为本课教学的主要形式,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反复朗读,相互交流,自主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理解寓意,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动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我认为,这样让学生自己通过朗读感悟出来的寓意,比老师说教更让他们牢记。课文的第三段是重点,寓意包含其中。我在学生初读课文,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并学会正确用词造句后,我设计了一个采访学生的环节“假如你获得了冠军奖杯,你的心情会怎么样?今后会有什么打算?为什么?”可是课文中的蜗牛不是这样想的更不是这样做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是怎么写的!就以这样方式自然而然地引导孩子们进入重点段落的学习。先是学生自主把段落读通读顺,然后我把重点句子显示在大屏幕上。让学生用自己愿意的方式再练读。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以后,我问学生:谁能够满怀自信地把屏幕上的句子读一读?相机指点学生读出得意洋洋的语气。我认为读的过程就是提高认识的过程,这里通过多次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到这个寓言故事蕴涵的道理“满招损,谦受益”!

  课后,在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下,我认识到了这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在导入新课的设计上,我是选择用实物蜗牛让学生观察它的外形特征,然后告诉学生其实很久以前蜗牛有一对强有力的翅膀,得过飞行冠军。这样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抓住孩子的注意力。假如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歌曲《蜗牛与黄鹂鸟》,让孩子们用心听歌词,明白蜗牛爬行速度非常缓慢,再告诉他们蜗牛还得过飞行冠军呢!效果会更突出的。另一个我感到教学比较吃力的地方在分析“生怕”和“唯恐”这两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可以调换位置吗?我讲解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理解蜗牛那种得到冠军以后得意洋洋,骄傲自满,不思进取,每时每刻都在想着炫耀自己,把荣誉看得很重的心理。课后很多教师都认为这个分析不适合二年级的小同学,我也觉得这个问题是我自己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过于追求完美课堂所造成的。第三,在这节课中我对写字的指导不够,今后会加强这个方面的训练。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2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能够在教师指导下预习课文,在平时的训练中初步学会了有了问题在小组内合作研究的学习方。

  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堂教学就是一次语文实践过程。本着“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念,根据“自主、合作、应用”的原则,本课的学习我下发预习提纲,指导学生自主预习,针对其中的一个问题在小组内开展研究。课堂上,将自主感知、合作交流相结合,从词句入手感知昙花的特点,理解“昙花一现”的含义,进而体会抓住植物特点来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10个生字。

  2、了解昙花的特点及“昙花一现”的含义,了解“古今中外历哪些人或事是‘昙花一现’的”。

  3、初步感受抓住特点来描植物的写作方法。能观察一种植物,并抓住这种植物的特点向大家做介绍。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10个生字。

  教学难点:

  了解“昙花一现”的含义,结合课前调查了解“古今中外历哪些人或事是‘昙花一现’的”。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

  同学们,在本单元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植物妈妈有办法》《小鸟和牵牛花》两篇课文,认识了薄公英、苍耳、豌豆、凤仙花、小草和牵牛花,它们各有各的特点。本次“快乐读书屋”又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奇特而珍贵的花——昙花【老师板题】。

  昙花有哪些特点呢?让我们快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检查读课文情况,了解文章大意:

  1、利用教师演示文稿,出示难读的句子,评正读音。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体会特点。

  1、借助音节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昙花的哪些特点?用线画出有关句子。〔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

  2、全班交流。

  (1)夜间开放。

  (2)花色白,花朵大,花朵香。

  (3)花期短。

  交流中进一步研究:

  ①师:昙花为什么会在夜间开放呢?第一小组的同学研究了这个问题。有请第一组汇报。【播放演示文稿1】

  师:我们说适者生存,植物也在适应环境呢!昙花在夜间开放,就是适应它的生长环境,而时间久了就成为了它的生长习性了。

  ②刚才第一小组同学的介绍中还提到了昙花的另一个特点,昙花为了在又干又热的环境中生存下去,不仅选择在晚上开花,而且还有什么特点?

  预设:昙花开放的时间很短,一般只有三四个小时。

  师:所以人们把昙花开花称做“昙花一现”。“昙花一现”最初是指昙花开放的时间很短暂,它还有一个意思呢!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吧!

  全班交流“昙花一现”的比喻义。

  师:古今中外历,有哪些人和事是“昙花一现”的呢?有请第二小组给大家介绍一下。〔展示学生演示文稿2〕

  师:稀有的事物,显赫一时的人物出现不久消逝了,我们都可以用“昙花一现”来形容,这是它的比喻义。

  ③师:昙花还有什么特点?

  预设:花色白、花朵香。课文中写到〔利用教师演示文稿出示语段〕

  师:课文中用了一个词形容昙花的花朵?

  预设:素雅。

  师:这几种花,你认为哪种花可以说是素雅的?〔出示几种花的图片〕

  预设:莲花、凤仙花、樱桃花可以说是素雅的,而串串红、月季花是鲜艳的。

  师:作者就是抓住了昙花花朵白、大而且香的特点。在夜间开放,只开放几个小时,昙花把自己的精彩浓缩在那短短的几个小时,大家想看看昙花开放的过程吗?〔播放视频〕

  师:看了刚才的片段,你有什么感受?让我们读出昙花的美吧!〔全班齐读昙花开放的语句〕

  师:同学们,作者用很简洁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昙花的生长特点、外形特点,还介绍了关于昙花的成语。这样,使得我们没有见过昙花的人,读了课文就仿佛见到了昙花一样,看来抓住特点来写,就能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课前,老师请你观察一种的植物,下面有请第三小组的同学来介绍一下他们观察的植物,其他同学要注意听,看看你能不能猜出他们说的是什么。〔学生演示文稿3〕

  (四)总结全课:

  师:大自然是位了不起的妈妈,世界上的植物大约有多少种,每种植物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是它们让这个世界更美丽,是它们让我们的生活更丰富多彩。只要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大自然中你会收获多多!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3

  在讲这节课时,我充分利用了班班通。教学中觉得比较成功的两点如下:

  1.资源的利用切合学生实际。

  在指导孩子理解“雷奈克发明听诊器的经过”这一难点上,我充分利用最简单的资源——听诊器、课桌,让孩子在看一看、做一做、听一听的过程中,使学生明白怎样正确运用动词,以及体会木板能传递声音的事实,记得在一本教学书中看到,只有通过利用每一种经验可能会产生的多重结果,才有可能使教学更有效。

  2.在教学时,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学生通过自己朗读,解决问题,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不足:

  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没有进行检查、反馈,如能利用来进行写字教学,我想课堂效果会更好一些。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4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因为这首诗通俗易懂,课前已让学生对全诗进行了充分的预习,可以说,领悟能力强的学生通过自学完全可以理解诗意,感悟诗的意境。因此,我准备改变以后学习古诗时,逐句讨论串讲的方法,而着重在关键字词上讨论赏析古诗在锤炼语言方面的精妙。

  板书完诗题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垂钓”的意思,这大部分同学都已明白。学生说出就是“钓鱼”之意后,我追问:“为什么称‘钓鱼’为‘垂钓’呢?”由于平时学生大多只是从资料上查到意思记下来,并没有进行“知其所以然”层面的思考,所以一下子被问住了。不一会儿,有过钓鱼经历或看过钓鱼的同学举起了小手,他们从钓鱼时钓竿上垂下的钓钩及钓线上理解了“垂钓”。

  在讨论“蓬头稚子”时,学生都知道“稚子”就是小孩子,我让学生说说对“蓬头”的理解。有的说“蓬头”就是“头发很乱”;有的还联想到上学期学过的《维生素C的故事》中的“蓬头垢面”一词;有的说“蓬头”一词写出了农村孩子形貌不加粉饰,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还有一个细心的学生发现文中的插图上,垂钓的小男孩头发梳得很整齐,他认为“蓬头”就是头发蓬松的意思。我对他们的理解一一给予肯定,特别是最后一个同学,我还告诉她,古时候男的到了一定的年龄都要把头发束起来,而文中的小男孩显然还没到这个年龄,所以“蓬头”是很正常的。

  同学们对“遥招手”讨论得非常激烈。有的同学认为“招手”就是“摆手”,意思是因为怕惊跑鱼儿而不予理睬。有的同学认为“招手”就是告诉他往哪个方向走。也有不少同学认为“招手”是让“路人”走近点,再轻声告诉他。我说,如果你就是那个钓鱼的小男孩子,你会怎么做?让学生体会到,虽然同样是不惊跑鱼儿,但后者的做法对人更有礼貌。这样,学生还领悟到这是个热心的小孩子,在享受钓鱼乐趣的同时,还不忘帮助别人,真是十分可爱。老师想,同学们也愿意像这位小男孩一样处处乐于助人吧。

  孩子的心灵都是纯洁的,就像一张白纸写上什么就会是什么,随着他的年龄增长,发展成一种人生方式。因此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从细微之处塑造儿童健康向上的美好心灵。正是从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小动作出发,让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同时结合行为规范的准则,引导学生养成礼貌待人、乐于助人的好习惯、好品质。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

  “简单”,这是苏教国标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篇课文《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给我的第一印象。初读课文,觉得它的简单在于:

  (1)与前三篇《小草和大树》《轮椅上的霍金》《生命的林子》这三篇文章不同,似乎没有歌颂伟大的人物,也似乎没有十分难懂的哲理。

  (2)文章结构条理清晰,让我一读就一下子了解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继而就思考:这样的文章该如何设计教学过程?似乎浅显易懂,似乎没也什么地方值得细细探究的!

  带着疑惑,我再一次细细阅读课文,随着对作者杨红樱的进一步了解,对《鲁滨迅漂流记》的阅读,又翻阅了教学参考用书,又上网浏览了相关教学辅助资料,才逐渐改并了最初对它的认识。它很不“简单”:

  (1)它是一篇文中文,是杨红樱作品《男生日记》中主人公吴缅的一则日记。它除了是一则日记之外,还是一篇优秀的读书笔记。

  (2)杨红樱创作,是借孩子的口向孩子们推荐好书,这样更容易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孩子们乐于接受。

  想到这儿,我豁然开朗,除了把教学重点放在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之上,还应该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所以,我的教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适当拓展故事内容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课本涉及故事内容出发,引导学生质疑,如主人公鲁滨迅如何种植大麦和水稻,如何救下星期五?他后来又是如何离开孤岛的?请正在阅读或已经阅读本书的同学相机介绍。因为开学初就布置了对本书的阅读。所以,很多学生都跃跃欲试,介绍得眉飞色舞,眉开眼笑。其他同学听得也津津有味。从他们的表情我可以看出他们对这些读过书的同学无比羡慕。相信他们课后也一定会去主动阅读这本书。

  (2)欣赏名言以指导读书方法。在师生共同品析的名言的基础上,我又出示了我自己在读书过程中发现的名言,让学生品读理解。相机启发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但要读懂故事的内容,还要学会用慧眼发现佳句,并把自己的读书感悟写下来。要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不能只满足于对故事的了解。

  (3)领悟送书目的以获得人生启示。提出探究性问题:为什么爷爷把书赠给爸爸,爸爸又把书赠给我呢?联系课文第一部分爷爷和爸爸写在扉页上的文字,让学生同桌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其实一家三代之间并不只是在传递一本书,而且还在传承一种精神:学会生存,学会坚强,学会面对困难不畏惧。这本书真的有么大的作用吗,在本书中你还会有怎么样的收获,就请学生课后认真阅读,还可以与读过的同学互相交流读书心得!

  教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全班学生都能津津有味地听讲,真正地跟着我走进了课文,走进了鲁滨迅,使他们能在快乐的课堂氛围中迸生了浓浓的阅读兴趣,也收获了阅读的方法。最大的遗憾是在学完之后的一个阶段,没有及时和学生开展《鲁滨迅漂流记》的读书交流会。

  反思写到这里,突然又冒出一个不“简单”:杨红樱真是个不简单的作家,她总是以看似浅显易懂的文字,讲述的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故事,却能给孩子们带来不简单的收获,她真正做到了深入浅出。这难道不是我们课堂教学所要学习的吗?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记述了波兰音乐家肖邦被迫离开祖国,全心全意投入音乐创作,客死巴黎的经过,突出了他“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临终请求,表达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课文“送行”一段是全文的一个重点段,描写具体细致,情感渲染淋漓尽致,对人的情感与心灵具有很强的冲击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一段落,我要求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熟读、领悟、背诵。

  第一步,初读感知。这一段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第二步,引导品读。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都深深地表达着一个期望:无论你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自己的祖国啊!

  第三步,诵读背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感受肖邦内心情感的变化,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浓浓的同学之情,深深的师生之情,反复诵读,背诵。

  教学时,我发现学生很难理解“他将自己的一腔热血化成音符,写下了著名的《革命练习曲》。那催人奋起的旋律,表现了波兰人民的呐喊和抗争。”在教学中,我出示《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播放音乐,让他们全体起立唱了一遍,然后让想想当时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听了这样的鼓舞人心的歌曲会怎么想,怎么做。接着我就顺势引出当波兰人民听到这催人奋进的《革命练习曲》他们也一定会从起义失败的痛苦中挣脱出来,继续抗争。所以说肖邦虽然处在异国他乡,他却在用倾注全力创作音乐的方式来拯救他的祖国。我觉得通过这样的联系,学生对句子的含义理解比较深刻,对肖邦这个人物形象的感受也更加鲜明。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学反思10-15

二年级语文坐井观天教学反思08-25

语文:桥教学反思08-23

二年级语文上册坐井观天教学反思11-19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反思09-26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09-22

语文的教学反思15篇11-10

《语文园地三》教学反思10-31

二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5篇12-03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反思15篇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