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教学反思

时间:2024-09-15 11:33:10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估算》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学反思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估算》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估算》教学反思

《估算》教学反思1

  在估算时,除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进行估算,也经常根据具体情况,用不同的求近似数的方法进行估算。在小学阶段,怎样渗透教材以外的其他估算方法呢?下面是本人在“乘法估算”一课中对估算教学所作的反思。

  一、 创造性使用教材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数学只用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索的动力。

  “乘法估算”一课中原有的两个例题“王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篮球58元。他带的.钱够吗?”“用这些钱买3 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教学中,我没有局限于书本,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着力开发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改编教材。在教这课的前一段时间,我校都在为迎接省示范校复检做各种准备,各功能室都在重新添器材,布置各室,体育组也正添置各种器材,我选择这一情况作为学习的素材,创设了以下3个情境:

  ①我们学校的体育老师张老师带了200元钱,想买3个篮球,每个58元。她带的钱够吗?

  ②如果用这些钱买3个足球,每个足球74元,够不够?

  ③如果张老师带210元够买3个足球吗?带多少钱合适?创设的这些情境使学生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从教学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都是“张老师怎样”,都入情入境地替张老师设想。第3个情境是本人使教学内容持续生成,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成功之处。在这一情境中,学生自己质疑、释疑,明白了用进一法估算的方法。学生的表现达到了本节课的高潮。

  二、渗透多种估算方法

  学生估算习惯的培养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估算意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充分挖掘估算题材,在教学中重视进行估算示范,使学生认识到估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调查一年级各班的人数,估计出一年级的总人数,使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通过创设的前两个情境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估算。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估算。在此基础上,本人创设了第3个问题情境,学生在解决第3个问题时,就运用了不同的估算策略:

  ①大部分学生直接估算:74≈70,70×3=210,带的钱够了。

  ②把74看成80,80×3=240,张老师带240元就够了。

  ③我想张老师可以带300元,每个足球74元,带100元,只带3张,很方便。在学生基本上都用第①种估算时,出现了认知上的矛盾:估算出来是够的啊,可是计算的结果怎么不够了?

  学生自发讨论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从而明白了估算和精确计算之间是有误差的。“带多少钱合适?”这一问题,又把学生引入采用什么估算策略解决问题的探索中,这时就有了②③两种策略的精彩生成。对于“把74看成80”这种方法,学生依据四舍五入法提出质疑,通过学生间的互动解疑,明白了用“进一法”进行估算的策略。“把74看成100”实际上也是进一法的运用,又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的做法。学生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中意识到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估算策略,估算能力得到提高,在自主探索中解决了问题。

《估算》教学反思2

  我在教学本课时,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对具体问题,先确定是否需要计算,再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口算、估算、笔算等)使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我觉得教学后反思如下:

  1.让学生寻找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实际计算的,有估算的,进而比较这些方法,让学生能够复习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也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打开了思维的闸门。对两种估算方法的选择中,孩子们迅速的判断出两种方法各自的利弊,并根据实际情况,一致同意采用第二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3.让学生做题时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认真书写,格式规范,步骤清晰,尤其是估算体先比较后再回答的问题。

  在课堂上,孩子们的思维就象插上了一双翅膀,在充满快乐的数学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孩子们思维之活跃,想象之丰富,考虑问题之全面,数学知识运用之灵活,真的让人佩服。

《估算》教学反思3

  本节课主要教学加法估算的基本方法,课初我首先出示电话机、电饭煲、自行车、电风扇等日常生活用品的直观图及其价格,并由此提出“买一部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几百元”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加法的估算。由于图中每件物品的价格都接近整百元,因而学生根据所求问题不难想到:可以先把电话机和电饭煲的价格分别看作与其接近的整百元,再口算出结果。

  学生在小组内尝试进行估算后,我利用卡通挂图进行交流,呈现了表达估算过程和结果的一般形式,使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估算的思考过程,并学会正确地表达结果。

  随后的“试一试”主要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例题所学习的估算方法。教学中我先利用例题中的已知信息提出新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决;再鼓励学生利用例题中的.已知信息“任意选购两件商品,并估算大约需要几百元”。体现了由扶到放的设计意图,有利于吸引学生主动参与估算活动。在练习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正确的表达中估算过程。

  随堂练习主要帮助学生巩固加法估算的基本方法。如第1题把一个数看作与其接近的整百数的专项练习,有利于帮助学生突破加法估算的难点,为正确进行加法估算打好基础。第2题是用加法估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估算的现实意义,增强根据问题特点合理选择估算的意识。

  在教学中,发现仍有部分学生不会正确进行估算,课后将继续辅导学困生,跟踪指导。

《估算》教学反思4

  这节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的第一课时的口算和估算。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自主探究学会口算、估算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估算。经过今天的课堂实践,对于这节课我有了一点自己的想法。接下来,我就谈谈自己对这堂课得反思。

  一、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在中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所以我便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我和学生在操场上玩耍以及我们操场的跑道的情景,因为图片是我们的学校和我们班学生的照片,所以学生的兴趣一下子上来了,整个过程主动而热烈。

  二、提倡自主、合作学习

  在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新授过程中,我便让学生先动脑思考,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然后思考840÷40=21是怎么算出来的?通过比较,全班交流,找出最简便的方法。紧接着,为了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我采用了推火车的形式营造了活泼的练习气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提倡算法的多样化

  课堂上我提倡算法的多样化,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学习口算的过程中,无论是用想乘法算除法,还是把除法转化为一位数的'除法(把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的一个0同时去掉),对后面的学习都是有用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口算。在学习估算的过程中,只要符合“凑整、接近、好算”六字原则都是可以的,所以学生估算的方法是多样化的。在学习624÷23的时候,学生可以把624看做600,把23看做20;也可以把624看做620,把23看做20.因为方法多样化,所以学生学的也比较轻松。

  四、存在的问题

  本节课虽然讲完了,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不高,老师的数学语言不够规范,没有给学生很好的示范。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我会更加努力的去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

《估算》教学反思5

  估算是反应一个人智商和办事能力的重要标志。诸葛亮的运筹帷幄就是对各种事物进行有效地分析综合,就是一种“估”。工作计划的制定也是一种“估”。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活动更是一种“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在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时,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使估算的过程尽可能简便。从而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a 、创设情景,激起学生的学习与探究兴趣。本课一开始就用大东方超市店庆引入新课,让学生估算大约要带多少钱,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b 、相互讨论,共同探索实际问题。在这一环节中注意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使其有独立思考的空间,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思维方式,主动地、自由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开放性、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解决如454 ×28 的此类题目时,先安排独立计算,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交流,这样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在讨论谁的估算好一些时,当学生出现“450 ×30 ”和“500 ×30 ”两种不同意见时,强调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实际又接近准确值,引导学生在交流、对比中掌握估算的方法。

  c 、尊重学生,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出发进行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选取自己最熟悉的事件作为素材,使数学学习变得生活化,最终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获得自己的估算方法。

  估算的教学,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因此,我们只有结合日常生活进行教学,在实践中体验估算的方法,才能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估算能力。

  

《估算》教学反思6

  通过万以内的加减法学习,同学们三位数加减都掌握得很不错了,有的同学甚至能达到口算的水平。开心之余,又有诸多担忧,因为这节课,将接触“估算”,我就很担心孩子们看见算式就直接报出计算。,所以我在上估算课堂之前,就想着一定先要引入“估算”的概念,并且让他们了解到“估算”的意义。让他们明白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离不开估算;而且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养成估算的习惯”。这堂课我的反思如下:

  1、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估算,也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有部分孩子还是先算后估、不能正确选择估算方法的'现象。例如估算“398+131”他先把398+131计算出来,得到529,然后运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530。这样实际上是对估算的意义不理解。在解决购物问题时,有的孩子估算后说够,有的孩子通过计算知道不够。于是我对学生们适时引导:实际的结果与我们估算出的结果有时可能有一定的差距,像这类购物的估算问题应该往大的方面去估算,这样我们购物时才不会出现钱不够的情况。

  2、但大部分孩子还是做得不错,能找到接近的整十数或整百数来进行估算,也让他们分享了估算方法与技巧。这样教学既满足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又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让每个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进行估算。

  总之,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是一步一步培养起来的,需要多体验生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我们要不失时机的让学生进行估算,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的习惯,明白估算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有用之处,让他们主动积极的进行估算。

《估算》教学反思7

  上学期学生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已经掌握了估算的基本方法,本节课的估算教学又就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估算的方法和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节课内容,能为今后学习多位数除法估算以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对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例题在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同时还旨在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同的估算方法,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技巧。

  本节课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通过自主合作探究掌握估算的不同方法,在落实课标的和教学重难点的同时,使学生体会算法多样化,并在掌握这些算法的同时能够掌握估算的技巧,即结合具体的题目内容选择最佳算法。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本学期已在我校全面铺开,经过开学以来这一个多月时间的试行,学生对这种学习模式已基本适应,并且很喜欢这种学习模式。本节课依然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表达能力和表达的欲望增强了,学习能力提高了。本课时共设计了四个预习题目:

  问题1: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说说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有几种算法?

  问题3:如果有多种算法,比一比哪种更接近准确值?为什么?

  问题4:在这几种算法中,哪种更好,为什么?

  在四个问题中前两个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都能够解决,而第三、四两个问题班中几位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够解决。在教学中我又把这四个问题分为两组,让学生分别进行讨论展示。在第一、二两个问题交流中组内的学生均能畅所欲言,即使是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会因为有了课前的预习也会写出一种甚至两种解题方法,自己有了发言的底气,便在小组交流时抢着来说。大大增强了这些学生表达的`欲望,同时通过与组内学生进行交流又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内容。而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补充的其他方法,他们也能够接受并理解。做到了好中差学生之间的互补,充分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帮扶作用。有了课前的预习和课上小组中的合作交流,学生对所学内容已经基本上掌握,因此在全班展示时,所有学生都跃跃欲试,愿意在同学面前展示自己,以往传统课堂上没有理会老师提问的现象杜绝了。

  本课时的重点是让学生在多种解题方法中总结并掌握估算的技巧,即一是怎样估算才更加接近准确值,二是什么时候选择上估,什么时候选择下估。

  通过问题一、二的解决学生已经掌握了解决例题的多种算法。在此基础上小组内再探讨问题三如果有多种算法,比一比哪种更接近准确值?为什么?通过与精确值比较学生很容易找到最接近准确值的那种方法。而这种方法为什么会最接近准确值是学生讨论的重点,也是学生探究和掌握估算技巧的难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通过老师的适时点拨,学生总结出把算式中的较大的那个因数估成整十数时,得到的估算值最接近准确值。通过问题四在这几种算法中,哪种更好,为什么?再进一步巩固,使学生能够掌握估算的技巧,即使学生懂得在计算时不应忙着下笔,应该先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到最佳的算法,得到最佳的计算结果。通过这样的环节,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在例题后设计了一道有关钱的估算题,学生在独立完成估算后,在交流时发现得到答案不一样:上估后得到带1200元就够了,下估后得到带900元就够了,通过与准确值比较带900元就够了这个答案是错误的。于是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观察例题和本题,想一想到底什么时候该上估,什么时候该下估?通过学生讨论,老师引导学生得到在估算座位够不够时我们一般下估,在估算钱够不够时一般下估。进一步通过观察、讨论掌握估算的技巧。

  每一节课下来总会有些遗憾或不足,本节课亦是如此。

  1、课上虽然总结出了估算的技巧,但是由于对估算前观察因数特点选择估算方法这一环节强调的不够充分,所以出现了学生在实际解题过程中还有一部分学生仅仅是完成估算,而没有选择误差最小的的算法。

  2、由于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课堂上解题数量较少,课堂时效性不高。

《估算》教学反思8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第98页上的例5(收集矿泉水瓶),这个例5是关于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内容,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估算,是书上的小朋友(明明)提出的要求进行解答。这一课的教学,我是这样按排的。

  首先是创设情境,激活思维。这节课是通过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事例-----收集矿泉水瓶入手,引导学生从统计表里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数学,解决问题。

  第二是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探索估算策略的多样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索估算方法的多样化。例如:在估算(192+219)时,策略一:192接近200,219接近200,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400个。策略二:192接近190,219接近220,大约收集了410个。使学生体验估算的全过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并掌握一些基本估算方法和估算策略,表现在学生对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能选择恰当的算法,还能根据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第三是培养估算的应用意识,注意实际问题的解决。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估算方法和策略后,引导学生解决了第100练习二十中的第6题“乘火车比乘飞机大约便宜多少钱”从而密切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体会到估算在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平常应该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用数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估算》教学反思9

  “数学源于生活”,而生活又促使数学不断发展,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的数学,才能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如本课教学以富饶的大海这一题材引入,唤起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又如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对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设计了一些场景,有骨有肉地把练习的内容寓于其中,帮助学生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热情,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遵循“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展示交流,内化提升”——“回顾整理,拓展应用”的教学模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给他们提供充分的思维空间。教学中,我尽量把学生的'思维火花都引发出来,让他们大胆地想、尽量地说,让学生主动用不同的方法去求计算的结果,使思维的火花开得灿烂夺目。如计算20乘4的计算方法,学生讨论后得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

  运用迁移类推,发现解题规律。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放手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这一数学学习方法探索学习,由学生在主题图中发现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与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如学会20乘4的方法后,就让学生同桌讨论出200乘4的计算方法。

  计算教学要和解决问题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在巩固知识中建立情感;在建立情感中体验成功之乐,以此达到课虽尽而趣无穷的效果。

  课堂预设不够,本以为学生可以马上想到把29看做30再与6相乘,但是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预料,此时表现有些慌乱,没处理好,影响后续教学。以后应该充分预设,熟悉学生不只是认识他们,还要了解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另外板出算式后,师应明确的引导学生进行估算,如:同学们能很快地估计出29×6大约是多少吗?比200多,还是比200少?

《估算》教学反思10

  今天上的是《乘法估算》,从三年级开始,一直觉得最难上的便是估算课,没有标准的答案可言。有些学生甚至先算出标准答案然后再进行估算,我不知道对这些学生说什么好。

  三年级到现在,几乎每个学期的都有乘法估算。但是教学目标和学生所要达成的知识点却不一。我找了一些资料,将区别罗列如下:

  重视估算的教学,注意各种算法的结合,加强算法选择的教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因此估算教学不能走过场。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这要靠教师持之以恒经常给学生创设估算的情境和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多做估算的练习。

  在这一单元中,口算、估算、笔算都出齐了,怎么处理好这三算之间的关系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这里要处理好两个方面,一是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到共同提高。二是三算各有其适用场合和范围,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判断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使用什么样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应用的能力。

  加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

  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本单元教材,不仅在口算乘法中专门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还在笔算乘法中展示了估算方法,切实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扎扎实实地组织数学活动,让学生学会估算的方法。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估算意识和能力需要逐步培养。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运用估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运用估算检查计算结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的必要性,逐步形成估算的意识,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另外,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口算、估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要做到三算互相促进,达成共同提高的目标。更要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并通过比较、交流,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数感。

  加强估算,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单元以单列一个例题的方式(例5),组织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估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估算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方法,估算的方法虽不确定,但必须符合以下两个要求:一是符合实际,二是计算方便。如,例5的教学通过解决购票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理解将票价和购票的张数适当的估大一些,并把它们分别估成整十数、整百数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才能方便算出足够的钱买票。另外,教材在练习十中安排了6个需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的简单问题,使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理解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将因数估小一些,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辨证观点。

  在四上估算中,第一次提到在生活中要正确合理的运用估算。一要符合实际,二要方便计算。课上出现了4种方案:104*49第一种:把104看成100,把49看成50第二种:104看成105,把49看成50第三种:104不动,把49看成50第四种:把104看成110,把49看成50。经过学生间的激烈讨论,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在讨论慢慢发现了第四种方法的优越性。符合实际又方便计算,体会到了估算带给我们的捷便。

  因此,教学时要重视估算训练,只有在实际情境中,才能产生多样化的估算方法。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曰常生活进行训练,体验估算的方法,明确估算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应用,才能提高学生估算能力。

《估算》教学反思11

  乘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并且还可以用来检验计算的结果,同时估算意识的建立也有利于数感的培养。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乘法估算的开始,学好估算的方法并不难,关键在于培养估算的意识和习惯,因此这节课的目标定位于估算意识在前,方法在后。

  教完这节课,有以下的反思:

  1、一节好的课,不仅应追求近期的知识能力目标,更应追求高远的育人目标。

  在上“乘法的估算”这节课前,查阅了不少资料,了解到了别人已经做到了什么,还有什么没有做到,而我觉得又是应该做的,比如:大家都做到了将估算与生活紧密联系,而缺乏通过估算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于是围绕这个目标我开始进行课的设计,把估算能力的培养与学生生活问题的思考联系在一起,不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而且通过估算还要学会思考问题,经常保持对周围事物有关数据的敏锐性。

  2、一节好的课,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始终把握住“估算来自于生活”这一认知目标,在教学中首先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创设情景,使学生产生估算的愿望,并在学生掌握了估算意义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实例,让学生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从而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服务。而从学生的反馈看,估算意识的建立仍需在今后的教学中渗透。

  3、一节好的课,要有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学生表现出对生活问题的敏锐和个性化的学习能力,课堂上有矛盾的产生、与有学生之间的思维撞击,这样的课才具有生命力。在这堂课中,学生参与了,但缺少同伴间的交流,如能让他们之间也有争辩有碰撞,对估算的理解将更有生命。

  回顾我在备课过程中,自以为对教材作了一定的了解,还查阅了很多资料,而现在看来,这些只是为上这一节课而准备的,也仅仅是钻研了教材上的例题,查阅了许多老师的教学设计而已,对于与估算相关的本体性的知识又知道多少呢?深知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做长流水,这长流水不应仅停留在小学数学课本上,还应阅读掌握作为数学这门学科更广泛的知识。

《估算》教学反思12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这句话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的。也说明了学习应该是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以往教科书上枯燥的例题让学生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我们现在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会关心什么、经历了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在生活中想要发现些什么。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将学习和学生们的生活充分融合起来,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中去寻找、发现、探究、认识和掌握数学。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积极主动,才会学得兴趣盎然。

  2、估算与生活

  估算的内容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对量的描述,很多时候只要算出一个与精确数比较接近的近似数就可以了。这堂课的教学,让学生把自己的经历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因此培养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估算》教学反思13

  一、教学设计

  估算是数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前只作为选学的内容,但它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学习估算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现在国家教委颁布实施的新大纲、新数学标准中,对小学数学有许多变动,其中一条就是加强估算的教学,不像过去对于估算犹如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且更加注重灵活性、应用性。但是这种灵活性不能是随意性,还必须有优劣的评价,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握教材,掌握方法,让学生能学到即方便又准确,而且还实用的估算方法。

  我的这节课就是出于这个目的设计教学的。本课以刚刚结束的校运动会为背景,对教材进行了修改,让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先出示例题:高琦小学三到六年级有433名运动员参加了在市体育场举行的春季运动会,每个年级大约多少名运动员?

  433÷4≈?

  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们自己选出最好的估算方法,即“在方便的基础上求准确”。在达到共识之后进行巩固练习,而后借用“幸运52”上的“看商品猜价格”游戏放松课堂气氛(猜商品价格应该从整数猜起,逐步缩小范围,实际上也和估算有关),游戏结束,把估算运用到生活实际应用中(结合运动会上本班运动员成绩的一些数据进行估算),最后要求学生明确在实际生活中,被除数有时只能取(近似值)多,而有时只能取(近似值)少,增强学生学习估算的实用性。同时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

  二、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

  出示例题:高琦小学三到六年级有438名运动员参加了在市体育场举行的春季运动会,每个年级大约多少名运动员?

  438÷4≈?

  师:我想请同学上黑板写出你的估算过程。

  生1:438÷4≈400÷4=100

  生2:438÷4≈420÷4=105

  生3:438÷4≈440÷4=110

  生4:438÷4≈432÷4=108

  ……

  师:刚才上来的同学都做出了很精彩的估算结果,我们一起探讨一下这些同学的估算方法谁最好。

  生:我认为生1的最好,因为估算时应该把被除数四舍五入到最高位

  生:我认为生3的最好,它的答案最接近精确值

  生:我也认为生3的最好,它的估算最简单

  生:不是最简单的,生1的最简单

  生:生1的简单是简单,但是结果相差太远了

  ……

  师:同学们讨论得真好,很热烈,现在你们认为谁的方法最好?

  齐声:生3的最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的方法又简单又接近答案

  师:对了,我们在估算的时候,不但要方便,而且最好还能准备一点,也就是“在方便的基础上求准确”,这样我们才能达到估算的目的。下面一些算式要求同学们估算,看看同学们能不能做到即方便又准确。

  118÷4276÷92214÷77403÷8

  250÷6814÷83710÷96105÷2

  同学们十分精彩地完成了练习。

  教学反思:本课我将教材做了全面的`的修改,从例题到应用,都是用学生刚刚参加过的校运动会为背景,表扬了为班级拼搏的运动员,进行一次培养集体荣誉感的教育,创设亲切、愉快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其次,打破常规,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到估算的本质和目的,从而掌握估算。计算题的估算精确范围比较宽松,一般情况下正负误差均可。这正是锻炼学生创新意识的好时机,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打破常规,除了教学书本上的方法外,还鼓励全体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找出与书本不同的方法。只要在合理误差的范围内,能迅速地口算估出答案的,均予以肯定,从中又找出“在方便的基础上求准确”这样一个不是定义的定义下进行最精彩的估算。

  第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先试估算,再让他们自己观察、对比、讨论、辩论,最后达成共识,老师在其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学生自己找到好的估算技巧,比老师直接的传授要好得多。

  不足:在学生试估算时,学生说出了四五种后还硬要学生再想方法,本意是为了有更多的对比材料,谁知弄巧成拙,让学生不知所措。

  片段二:出示例题

  (1)方老师为了慰劳运动员,带了96元钱去买饮料,每瓶5元,每个运动员都能喝到饮料吗?

  师:想一想,这道题如何估算?

  学生1:96÷5≈100÷5=20(人),我们确实有20名运动员,刚刚好。

  师:同不同意?

  学生:同意……不同意……

  师:有同学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

  学生2:我班有20名运动员,96元只能买19瓶,不够

  学生3:买东西钱要带多,不能带少

  学生4:这一题被除数只能往少的方向取近似值

  ……

  师:对了,有时候我们还得看实际的情况,不能盲目的估算。买东西就属于这种情况,买东西钱带少了是买不到东西的。

  出示例题

  学校开表彰大会,表彰在运动会上110名优秀的运动员,每4个运动员坐一条长凳,大约需要多少条长凳?

  师:想一想,这道题如何估算?

  学生1:110÷4≈100÷4=25(条)

  学生2:不对不对,你把人数看成100近似值,那另外十个人不就没凳子坐了吗?

  学生:说的有道理……

  师:很好,同学们真聪明,这一题跟上一题又不同了,像坐凳子,坐车,坐船类似的问题,我们不能把人数给取少了,否则就有人没有凳子,车,船可坐了。通过这两道题,同学们知道在生活中的估算,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教学反思:

  这部分中,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新知,估算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同时又一次掌握了估算要在具体的环境中来考虑,结合实际选取最合适的近似数。然后运用新知识来解决问题,使学生更真切地感觉到估算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从而体现了估算的应用性。这一部分课本没有涉及,完全是对课本的延伸和扩展,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没有安排更进一步的探讨。本人对这部分的加入是否恰当没有十分的把握。

《估算》教学反思14

  在二年级下册的数学计算教学中,三位数的加法是较大数的计算,列竖式求得结果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往往不一定要精确的结果,只要知道得数大约是多少就可以了,这就需要估算。教材认真落实《标准》“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技能”的要求,在教学笔算的同时也教学估算。教学估算并不是把估算方法告诉学生,而是在现实情境中激活学生已有的估计经验,自己探索估算方法。教材第45页例题通过“买一台电话机和一台取暖器大约需要几百元?”这个实际问题,向学生提出估算要求,启示估算方法。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把两个加数分别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通过整百数加法完成估算。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已有生活经验上。”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选取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景,创设了当“小营业员”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在学习加法估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该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到学有所用,学生在做数学中亲身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较快地掌握了本课内容。但此时的估算毕竟是学生在低年级接触到的`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新技能,真切的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在实际的解决问题操作过程中,还是应多指导学生注意具体的情况具体对待,不能一概论之。

《估算》教学反思15

  一、估算是一种数学思想。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

  本节课通过例题说明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用一位数乘的乘法估算方法。我从学生实际生活事例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理念。让学生了解估算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教例运用购买电影票、参观航天航空展览,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等。使学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三、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可以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孩子们怎么想的,只有通过他们的言语得以表现。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已尽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已完善,每个孩子的思维和情感也得到了发展。而这一点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四、创设生活情境,突出估算教学的重点。

  从计算方法的角度来看,学生长于精确计算,估算意识淡薄,对估算的作用与价值,没有真实的体验与感受,在认识和行为上都感到“不习惯”,常常为估算而估算。因此,我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购买邮票、购买电影票、参观航天航空展览等问题情境,让学生

  在情境中经历估算,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思路,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感悟精算与估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估算的价值。真正突出了估算教学的重点,即由单纯的技巧性训练转变到估算意识的培养。

【《估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估算教学反思07-18

估算的教学反思09-13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10-19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09-19

“乘法估算”教学设计10篇06-21

《估算》教案08-29

估算比赛11-16

乘法估算教案08-25

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教学反思06-22

《称赞》教学反思称赞的教学反思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