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
一、问题的产生
很平常的一天,很平常地踏着铃声走进了课堂。
在轻柔的音乐的伴奏下,新课开始了。学生齐声朗读宗璞的散文《紫藤萝瀑布》,我静静地听着,静静地注视着全班学生。相信那字里行间所透露出来的美,一定深深地陶醉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朗读完毕,李晓静突然赞叹道:“写得真美!”她的同桌孔林峰却冷哼一声:“世上真有这么美的花吗?”
这句话全班都听见了。我有点恼,好像越来越不注意课堂纪律了。
“有!”这是一个很认真的声音。
“有!”这是一个很有点生气的声音。
叫声四下而起──乱了!
“看课文前面的彩图。就知道了。……学生们好像更起劲了,有的还似乎义愤填膺,更有学生已迫不及待地去翻书了。
二、应急措施
毫无预兆,便出现了这样的“花絮”,真让我措不及防。这情景,犹如一颗小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湖面,涟漪虽小,却也需要相当的时间才能消散,我无端地想起了李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句子来。
全班57只小小的“鸥鹭”,有的振翅,有的啁啾,有的低眉,有的脸上显出不安的神色,有的却安静地伏在座位上,等着大家静下来,等着我的下一步行动。
用老方法,眼一瞪,静默半分钟,自然而然会波澜不惊,仍旧照预先设计的思路上课。而如今,我还能这么做吗?
腾出时间去专门讨论前面的插图,这时间能算是花在了刀刃上吗?
以学生目前的水平,也只是“猫看花被单”吧,他们能争论出个什么“子丑寅卯”来?
犹豫只是刹那间,我索性依着学生的兴致,顺其自然了:
“那好,咱们先不上课,大家来欣赏一下前面的彩图吧!”
一帧绝美的紫藤萝的插图展现在眼前。
“真是漂亮,我好像在哪儿看到过。”一生说。
“宗璞真有水平,花够美了,文比花更美。”善感的女生开始了感叹。
“我也会写呀,抽空也来崇拜我一下!”看样子自信满满。
我心生一念:何不顺水推舟,让学生自己也来试一下呢?
于是,我把争论的焦点过渡到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上:
“那好,接下来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插图并研读课文,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描写一下紫藤萝花。要注意两点:一、形态描写要逼真、贴切;二、要注意挖掘花的气质和精神。”
三、别有洞天
准备了几分钟,已经有学生迫不及待了,于是一场“脱口秀”开始了:
生:“我觉得宗璞描写错误,它根本就不像瀑布。整串花倒是像一串沉甸甸的葡萄。紫色沉淀的,该是甜的;颜色浅的,酸的要命,它在阳光下泛着白光,仿佛在大声宣告:别吃我!我是酸葡萄。”说到这里,这位学生自己也笑了。
(有人摇头,显然认为这描写并不精彩。对于第一个发言的学生,我先作了含蓄而简要的点评:描写是否有错误。不能轻易下结论;不过你的观察力和比喻都比较好,能从颜色和味道上进行联系;还有,你的发言让老师想起了一句话:少年不识愁滋味……)
我微笑着沉默了片刻,然后请下一位同学发言。
生:如果走近花旁,必能听见“哔哔剥剥”的爆裂声,那是它在风中大笑。可是它的小嘴巴实在太多了,只能分散人们的注意力。你听,有的咧着嘴,笑声脆脆的;有的抿着嘴,神情涩涩的`。再走近去,那高高低低的笑声太密了,会被你撞得在阳光下“哗”地一声四散而去。
(好形象的描写,有人拍起手来。我也惊叹于这样的想像和措词,这个学生有很好的感悟力和语感,如此文笔,不久就能有佳作问世。)
生:我认为那是成千上万只紫色的蝴蝶,它们身披薄如蝉翼的紫色羽衣,栖息在细细的枝条上,随着春风的吹拂,“哗哗”地扇动着翅膀。
(这个描写华美,声色俱佳,场面壮观,动感分明,生动而贴切。我毫不吝啬地表扬了这位同学。)
生:你们的描写太秀气了!这花其实很霸道.无论是一朵还是整树,都透出十分旺盛的生命力和乐观的精神。细瞧,花朵那么多,密得连枝条都看不见了,生命的气势真是壮观!
(学生们开始看到主题和象征意义了,不错!)
生:我也认为花灿烂辉煌。你看,不是枝条上垂下了花串,而是花串紧紧粘住生它养它的细细的枝条,再也不肯离开,它们忍不住去抚摸和自己长得一模一样的孪生兄妹,风吹来,如绸缎般的花瓣脸贴着脸,紧紧拥抱着。多香啊──它们嗅着,闹着,好像幼儿班下课了一样,这是一群天真烂漫的生命。
生:有风吹来,那淡淡的白色花瓣会不会随风飘散?那时,一片片花瓣争先恐后地飞离枝条,漫天飞舞,那景象是美丽还是忧伤啊?
(这是位多愁善感的女生,平时胆子很小,今天她犹豫好久才举手,那淡淡的疑问里透露出对生命的珍惜。想像最能使人陶醉,有的学生闭着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生: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绿色配紫色,但那紫藤萝盛开在深绿的背景上,色彩搭配别致而和谐,让人赏心悦目。
生:我想,那花一定是甜的,连花旁的空气,都充满了香甜的气息。
生:宗璞说它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我倒觉得那是缩小了的完整的瀑布,一道一道地垂挂在枝上,树枝乐得笑弯了腰……
生:如果那绿色背景换成黑夜,我认为是绚丽到极点的烟花。它开放时不再寂寞,那瞬间的精彩足以照亮漆黑的夜晚。
四、意犹未尽
口头作文还在继续,课堂变成了学生们争相展示个性、表现才华、流露情感和表达思想的最佳舞台。
不知不觉中,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所涉及的相关重点如对于生命的感动、对于生命力的赞美、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于直接描写、对于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的学习和运用。一都已得到了分析讨论和落实。而最重要的是,这里面所包含的那种感悟是建立在学生自发的、充满意趣的、生动而具体的练习之中的,他们仿佛是一群刚刚开始觅食的小鸟.群居在一起,在团体的氛围中.互相角逐、竞争,充满了激情,充满了发现,并享受着创造的快乐。起先也许他们什么都会啄食,但最终咽下并消化的,往往是最有营养的食物。
在感到欣慰的同时,这堂课也让我的内心惊动不已。我在课前预先设计的精美语句的品味、用词造句的特点、修辞方法的分析、象征意义的揭示等内容,现在看来离课堂是多么遥远迷朦,多么苍白无力。
这是一次偶发的行为,但又可以说是一次比较成功的行为。其实,世上很少有事物能够被预先设计和安排,课堂教学也一样。在新课标的实施过程中,随时随地抓住各种课堂契机.营造氛围,激活课堂,让学生时时处于创新与生发的机制之中.不正是我们应该改变观念、着力去做的事情吗让课堂生动起来,点燃思维的火花,让学生们敞开心扉、以实战解决问题.不也正是提高语文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吗。
“争”的课堂,便是激活了的课堂。自主、平等、充满激励机制的课堂氛围,才能产生热情、自信、灵感和文采。让我们一起深深地思考两个最朴素的问题:语文能力究竟是什么?如何快乐地学语文?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2
对这篇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学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不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的话,那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无从体现了。我总是先给学生一些时间看书预习、独立思考,再激发他们相互纠正、相互讨论、相互评价,他们就会有话可说,并且从中学到一些自己没思考的东西,他们互相学习到的东西比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要来得深刻。还能改变学生期待老师最后给个正确答案的传统思维
散文好读不好教,这是许多语文老师的共识,在我看来,借景抒情散文的教课就象是跳水运动员做高难度的跳水动作,成功了满堂喝彩给人美的.享受,失败则成残缺品全部变味,教的人不是滋味,听的人更是无聊。该怎么上好一堂借景抒情的散文课呢?准备《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我着重思考这一问题。以学懂一篇课文为目标转变为进行某项语文能力训练为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我在《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中设定的目标是学会品味文章的优美语句,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课后能够模仿课文写描写景物的小文章。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把课堂的主动权给学生,我采取了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教学方式:在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预习解决生字词,扫清教学障碍,这样才能让学生上课专注品味文章的语言,做到有的放矢。扫清文章生字词障碍,对于整堂课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可以通过课文生字词的自习,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这样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新课标特别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口语交际,上课一开始我就设置了一个回忆性的启发导入,要学生将小学时学过的,《望庐山瀑布》背出来,回忆其中描写瀑布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想象瀑布的形态和气势,接着我问学生喜欢什么花,描绘一下自己曾经见到过的最难以忘记的花开的情景,包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环境中见到的开着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花。接着我又要他们想象,自己喜欢的花象瀑布一样是什么景象,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最合适,学生沉默了,我让他们翻开课文。简单的将课文背景以及作者的情况介绍了一遍。课文的导入应该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听的很认真,积极的参与了课堂的讨论,讲述自己曾经历过的感动一刻。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3
我主要根据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最好场所。”这一点来设计本课。
本课用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以自读自学为主,先读课文初步感知,然后读宗璞的《哭小弟》,了解背景,为深入学习课文,准确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做好铺垫,再反复读课文,自己解决简单问题,提出疑难问题。第二课时,基本由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老师把学生的答案写在黑板上,选出同学们最认可的答案作为最后答案。这样,很快就解决了这些问题:从哪几方面描写紫藤萝花?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顺序怎样?哪些写景的语句精妙?在随后的质疑问难过程中,有的同学认为,面对小弟的绝症而有“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有些不合情理,这时我设计了一个发挥学生想象力的题目: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怎样?有个女生说:“我会非常沉痛。”另一女生说:“赏花时可能轻松,过后又会非常难过。”这时有个同学说:“你们的境界太低了。”于是有了一番“高谈阔论”,是关于生和死的,于是有了一番热烈的讨论。至此,学生明确了作者表达的感情是含蓄的,并不是感情不深不真。在自然明确了主旨“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之后,又有一番对"无止境"的质疑。为了化解难度,我引入了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生命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有个同学想起了他的哥哥的一篇作文《假如我还有十天生命》,也有的同学自然地想到了保尔的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有的发言很有创意。
对这篇课文深层次的理解,主要是靠了学生的智慧,但是如果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为学生的智慧和潜力的发挥创造条件,不为不同的学生进行选择提供可能”的话,那课堂上的“个人智慧”和“集体智慧”就无从体现了。我总是先给学生一些时间看书预习、独立思考,再激发他们相互纠正、相互讨论、相互评价,他们就会有话可说,并且从中学到一些自己没思考的东西,他们互相学习到的东西比从老师那里学[]到的东西要来得深刻。还能改变学生期待老师最后给个正确答案的传统思维,形成这样的意识:哦,这些答案都是我们想出来的,并不难呀!
新基础教育理论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作年龄虽小但同样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的人,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替代的主体。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时刻关注这一点,做好反思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做下去。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4
《紫藤萝瀑布》在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课,作者为宗璞,现代著名女作家。本文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之作,作者借紫藤萝的兴衰寄寓自己对人生的感悟: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文章语言一如作者一贯风格:清新,典雅,隽永。为最大限度体现藤萝的美丽,作者不惜运用大量修辞,极尽比拟之能事。授课中,为充分体现新课标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理念,本人把学习主动权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自读中寻找修辞,反复讨论并体味个中蕴含的感情和哲思,而后以汇报的`方式反馈,师生共同赏析。不妥处,再让其他学生补充,畅所欲言,老师适时点拨并指正,因而整堂课气氛活跃,发言积极,极大地加深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不足处在于太过注重赏析,而忘了笔记,重视了人文性,而忽略了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知识性。憾哉。《新人教七年级语文上册《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五》这一教学反思,来!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5
散文好读不好教,这是许多语文老师的共识,在我看来,借景抒情散文的教课就象是跳水运动员做高难度的跳水动作,成功了满堂喝彩给人美的享受,失败则成残缺品全部变味,教的人不是滋味,听的人更是无聊。该怎么上好一堂借景抒情的散文课呢?准备《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时,我着重思考这一问题。以学懂一篇课文为目标转变为进行某项语文能力训练为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目标在教学中起导向、激励和检测作用,任何有效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先有明确的目标。这是已被教学实践所证明了的。我在《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中设定的目标是学会品味文章的优美语句,体会文章借景抒情的写法,课后能够模仿课文写描写景物的小文章。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把课堂的主动权给学生,我采取了合作与独立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教学方式:
在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预习解决生字词,扫清教学障碍,这样才能让学生上课专注品味文章的语言,做到有的放矢。扫清文章生字词障碍,对于整堂课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可以通过课文生字词的自习,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这样也就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目标。
新课标特别注重语文教学的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口语交际,上课一开始我就设置了一个回忆性的'启发导入,要学生将小学时学过的,《望庐山瀑布》背出来,回忆其中描写瀑布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想象瀑布的形态和气势,接着我问学生喜欢什么花,描绘一下自己曾经见到过的最难以忘记的花开的情景,包括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环境中见到的开着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花。接着我又要他们想象,自己喜欢的花象瀑布一样是什么景象,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最合适,学生沉默了,我让他们翻开课文。简单的将课文背景以及作者的情况介绍了一遍。课文的导入应该是比较成功的,学生听的很认真,积极的参与了课堂的讨论,讲述自己曾经历过的感动一刻。
由于课文的生字词特别多,而且比较难,所以我在课堂上将重点生字词再解释了一遍,并且将所有生字词带读了两次,,然后让学生自己朗读两次。这样,对于字音、词义就有一个巩固的作用效果。
新课标提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根据这个要求,我让他们听课文的录音后,带着问题默读课文,问题是作者在文章中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她是按什么思路来组织文章的?检验他们能否读懂文章。设定目标,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有助于他们仔细看课文,有针对性的思考问题。等他们看完课文后,我提问时很多同学举手表示能够回答这两个问题,叫了3个同学都基本能够回答正确。
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总是力求用准确、传神的语言作材料,把自己感受的事物通过真实、生动、包蕴丰富的形象呈现给读者。因此,必须积极启发学生进行审美想像,把学生引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才能真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事物,达到与作者心灵的沟通,从而深刻地体味文章的内涵。成功的导入了文章之后。我采用了“欣赏法”的教学方法,即以审美为主干的阅读方法。这篇文章首先打动人的是美,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美的表达形式与结构。我首先要求学生将他们认为的文章中最精彩的句子划出来,并且思考这些句子文段好在哪?这个问题我让他们四人学习小组讨论。这个过程也可以称之为:品词品句,欣赏美大概是第一次见到这种教学形式,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争着举手,当时场面有些混乱,学生都认为自己找的句子是写得最好的,主动分析句子罗列理由证明自己的选择是“英明”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基本没怎么分析学生自己就将文章句子分析了,并且分析的很到位。新课标要求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根据学生对文章中“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以及“我不觉加快了脚步”等句子能够理解到这是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能将写景的句子的妙处说出来,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加的生动具体形象化。我觉得品味语言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
散文常以生动的语言取胜,散文将文章的语言分析好了,文章结构就好办了,剩下的收尾工作也好做了,接着我就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我要学生将文章朗读一遍,将文章中写到紫藤萝树和花的句子画出来。然后思考三个问题:
1、作者从那些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树的?写出树的什么特点?
2、作者是怎么描写紫藤萝花的?
3、作者描写紫藤萝树和花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给五分钟的时间思考,同桌之间可以讨论。
这三个问题分析文章语言时都有提到,基本只要他们归纳总结好就行啦。到这里文章基本就讲完了。接着,我让学生提出文章还有那些地方没有听明白,或者有疑问都提出来,提了几个问题,同学之间自己解决了。
这篇课文是我真正走上三尺讲台教书以来,最有感觉的一堂课,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愉快并且完成了预定目标,这从作业批改可以看出来,我布置学生课后作业是学习紫藤萝瀑布的写法写一篇小作文,完成的非常不错,绝大多数学生都是“优秀”,并且其中很多人还写成了大作文,只有极少数学生拿“中”。
我不由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
一(1)班的语文基础比较扎实,学生很活跃,自己设置的课堂导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没有任何“压力”的欣赏文章是他们以前所没有体验过的,觉得很新鲜,有与他人分享自己阅读心得的欲望。愿意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完课文之后,他们很激动,很乐意借用这篇课文的描写手法写自己感兴趣的景物。因此我较高质量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成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讨论很投入,有时没有听其他同学对文章句子分析的发言,只顾自己发表意见和看法,课堂有些乱。使学生学得更好,这应该是一切教学形式的最终目的所在。千万不要只顾让学生“自主”学习,追求形式上的课堂活跃,而乱了课堂,疏忽课堂老师的引导作用。今后的教学路还很漫长。对于如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更好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兼顾课堂纪律,我将会去摸索,去总结。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6
面对一篇课文,教师要作为一个“学习者”出现在课堂上,面对文本,他必须有一种“初读”时的新鲜感。只有这样,他才能容许学生的阅读活动作为一种“真实的阅读”来发生,而不是教学程序的一个点缀。教师只有是“学习者”、“初读者”,才会遭遇真问题,在问题面前发愁伤脑筋,把思考作为“劳动”来经历,从而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紫藤萝瀑布》这一篇文章写于1982年,创作背景离现在的学生很遥远,但是只有联系创作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单凭老师的讲解,学生是不能深刻理解作者宗璞当时的心境的,我们借助工具书共同协作,完成了一次探究,而且是一次“意外”的探究。当然,意外是相对我而言的,在提出问题的学生那里,它是来自真实阅读、自主思考之后的所得。我和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拜访了作者的心灵,虽然这种方式可能是很唐突的,却毕竟是真实的。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在这次探寻途中,我一直就站在学生的身边,他们不时地提醒我,他们所在的位置在哪里;我鼓励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我们就是这样搀扶着,一路走过来。
我班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扎实,思想很活跃,自己设置的课堂导入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没有任何“压力”的欣赏文章是他们以前所没有体验过的,觉得很新鲜,有与他人分享自己阅读心得的欲望。愿意主动去学习去思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完课文之后,他们很激动,很乐意借用这篇课文的描写手法写自己感兴趣的景物。因此我较高质量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成功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学生讨论很投入,有时没有听其他同学对文章句子分析的发言,只顾自己发表意见和看法,课堂有些乱。使学生学得更好,这应该是一切教学形式的最终目的所在。千万不要只顾让学生“自主”学习,追求形式上的课堂活跃,而乱了课堂,疏忽课堂老师的引导作用。今后的教学道路还很漫长。对于如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更好的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兼顾课堂纪律,我将会去摸索,去总结
真正的“自主学习”,应该是从学生心底出发的。无论他们多么幼稚,只要是从他们的“昨天”走过来,就会有层次,有深度,就会留下进步的痕迹。我让学生在预习课文后再观看教材上相关的彩色图片,这种“看图说话”是他们熟悉的活动,很容易进入;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无意中感受到了作者的行文顺序和观察顺序,反馈到“说话”时自觉地讲究“叙述的顺序”,这种影响无形中也会带到写作中去。
语文教学中,不能总是拿体验说事,因为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生活经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体验,文章中一些深奥的句子比如,“生死谜,手足情”,“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他们一时是无法完全理解的,也不必强求,老师一厢情愿的解释,效果反而不好,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然后让他们借助有限的生活经历来理解这些蕴涵哲理的句子。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7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是一首让人心动的歌,它让那些身心遭受劫难的人,重新踏入了人生奔腾不息的长河。而曾文彦老师执教的《紫藤萝瀑布》是一首扣人心扉的诗,它似涓涓细流注入了每个听者的心田。
听完这堂课,探寻它的美,首先是曾老师用“花语”定位,花便有了灵性,整堂课也似一下注入了活力。
其次是这堂课整体的设计思路,犹如一篇脉络清晰的文章。它有自己的线索,曾老师用“花语”一词串联了整堂课:听花语──品花语──写花语──献花语,让这堂课有了一条主线。而且这一线路沿着目标逐步推进,让整堂课具有了层次美。
探寻着这种灵性美、层次美,我又为曾老师高超的朗读指导所折服。每品完一个句子,曾老师都会让学生用情把这段文字读出来。所谓文为心生,我们就要用读把作者的心声读出来,不论哪一句的读曾老师都有精心的'指导,而且指的精当,读的有情。
探寻这堂课的美,其实在于曾老师将文本、将作者的思想、将学生都装进了自己的胸中。用心灵去教学,用心灵去演绎文本,才让我们领略了如此之美的紫藤萝!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8
《紫藤萝瀑布》是宗璞的一篇状物抒情的优美散文。教学这篇散文,意在使学生从作者对紫藤萝花的描写文字中,感受紫藤萝花的繁盛与美好;从作者回忆紫藤花不幸的过去与现在的繁盛所形成的对比中,理解文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感悟生命的永恒和美好。最终在品味美的形象、美的语言,体验和陶冶美的情感中,学习美的表达。为此,我反复品读原作并仔细斟酌,结合散文主旨,精心制作了图文并茂、声情并茂的课件来辅助教学。
本课用了两课时。第一课时以自读自学为主,先读课文初步感知,然后读宗璞的《哭小弟》,了解文革背景,为深入学习课文,准确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做好铺垫,再反复读课文,自己解决简单问题,提出疑难问题。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一个看图说话的环节来导入,借助形象具体的美丽图片来形成视觉冲击,在简短的交流之中,学生很快随之入境,思维随之被激活,浓浓的教学情境与学习氛围由此创下。随后,以”读“为手段,以问题为驱动,引导学生在“听读——研读——美读“的过程中,理解结构,把握思路;研读理解,品析文意;美读欣赏,训练表达。
在“听读、理结构”的环节中,抓住简洁而关键的字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加以设问,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这是为什么?“⑵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又是为什么?⑶初读并感知课文,说说作者从紫色藤萝的美好和不幸经历中悟出了什么?(原文句)⑷“赏花——忆花——悟花”是作者构思本文的思路,请分别找出各部分相应的文字段落,并说说“我”悟出了什么。由于抓住了简洁而关键的字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加以设问,从而引导学生顺理成章地理清了文章结构,把握了文章思路:“赏花——忆花——悟花”。于是,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找出各部分相应的段落并加以概括。
在“研读、品文意”的环节中,设置了如下思考题,每一个问题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向每一个研读的角度。⑴“这样盛的.紫藤萝”,表现在哪些方面?说说“我”是如何进行观察的?⑵“伫立凝望”紫藤萝瀑布,“我”产生了怎样的感受?在“梦幻一般轻轻笼罩着”的香气中,“我”联想到十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的不幸命运,你能理解“我”那时的心情吗?⑶紫藤萝彼时的衰、今天的盛,引发了“我”心中的感悟,你是如何理解“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一感悟的?
在“美读、做交流”的环节中,我这样设置问题和要求:1.美读交流点:《紫藤萝瀑布》是一篇状物抒情的优美散文,作者从眼前的实景——盛开的紫藤萝花写起,融情于景,由情入理,抒发了积极的人生情怀,寄寓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请你从文中找出感触最深的句段,美美地品读,加以体会,并概括本文主旨。2.美读交流示例:”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此段以空中垂下的瀑布来比喻紫藤萝,状写出它的繁盛与壮观;又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的活泼、美丽、生机勃勃,还暗示出生命长河之伟大。
语文教学中,不能总是拿体验说事,因为学生没有那么多的生活经历,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体验,文章中一些深奥的句子比如,“生死谜,手足情”,“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他们一时是无法完全理解的,也不必强求,老师一厢情愿的解释,效果反而不好,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调动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然后让他们借助有限的生活经历来理解这些蕴涵哲理的句子。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9
从前的课堂里,教师似乎无所不知,授课成了呈显才学的机会,是居高临下式的;现在学生主体以后,教师便煞费苦心地将课堂设计成娱乐板块,自己成为节目主持人,还是那种“快乐大本营”式的。我并不否认,教师在课堂里有时候需要作为“知识的上帝”出现,有时候扮演节目主持人效果可能更佳。但教师的本色使命除了课堂的组织者外,更应该是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尤其是参与者,教师应该有身临其境的'参与姿势,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超然于学习活动之外,做一些应节而舞的假动作。而进入学习状态之后,教师表现出来的通常就是“一小步一小步”的真实姿势。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在组织学习《紫藤萝瀑布》时,格外注意与学生“同甘共苦”,从而有了意外的收获。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0
学期初开了一节课,在702班上了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对于像我这样的青年教师而言,自认为一天的准备时间尚嫌不足,虽然这只是自己学校内常规开课,谈不上什么级别。
整个课堂的生成和预设并没有出现太大偏差,如果以两年前刚上讲台时的标准来看,能够将一堂课讲下来就很不错了。但是已不能用两年前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了。对于课堂,总有些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虽说粗浅,总还是结合自身实际的。在此仅就课堂流程谈谈自己的感受。
整个课堂,能够按照课前的准备和认识落实。这确实是一篇有一定难度的文章,主要体现在课文内涵的把握上。《紫藤萝瀑布》有着较为深层次的情感,而且没有在文章内直白地表露,教师对课外知识的引入就需要把握分寸。对作者弟弟的死亡这一事件的引入上,我做到了繁简适中,既不让讲解占去过多的上课时间,又要学生能很好地把握情感。
但我在对“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一句的展开时花费了过多口舌,不但没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而且这个问题较为特殊,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课文主题的把握。我的讲解就没能很好地展现课文的积极面,对过往生活及社会环境分析过多,不但没有必要,也偏离了课文中心。经过反思,我觉得对文章的整体感知一定要准,并以准确的'认识全面指导课堂。
其他方面,我的课堂结构过于紧凑,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能会跟不上,对基础知识的提点不够,令整个课堂感觉太“素”。在讨论人生感悟环节中,除部分小细节需再改进外,整体把握尚可,学生气氛得到调动。教态:与学生交流的态势不够,似有自说自话之感,目光和学生的交流有所欠缺。对人生感悟的讨论,要学生能谈出自己的理解,实现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这也很能体现教师的功底。
不管如何,通过课堂还是能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也认识了自己在两年内成长的情况。希望自己能通过日常的教学成长起来,形成自己的课堂风格。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1
第一次接触《紫藤萝瀑布》是高考试卷,文章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行文很美,属于修身养性之篇。一看后面的题目,难度不小。感觉学生很难理解宗璞在文中表达的情感。时隔八年,我第二次见到这篇文章,自己已转型当上了正式的初一语文教师,重新拿来仔细品读,文质兼美,的确是篇好文章。我请教了姜宝华、陈建鹏、王斌、张延玲等老师,她们都耐心地帮我出主意,主要就教材分析及课堂设计方面。大家的统一口径就是文章不是很好讲。我就想再难的文章如果缺少学生的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理解,老师的讲解都只能是抓标不抓本,我必须在教学突破口、问题设计和教学思路上下功夫!
本单元中《在山的那边》和《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两课的教学我自认为上得比较细致到位,而本文的难度应该是介于二者之间,于是决定不妨让学生多读、多想,老师少说,我想我先要找好符合初一学生认知规律的突破口,于是我决定从他们比较熟悉的修辞及写作手法入手,这不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吗?正好还可以温故知新,这不就是“探究”的`开始吗?。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调动”学生学以致用!
记得去年丰际萍老师来我校视导评课时,提出教师一定要作为一个“学习者”出现在课堂上,面对文本,教师必须有一种“初读”时的新鲜感。只有这样,才能容许学生的阅读活动作为一种“真实的阅读”来发生,而不是教学程序的一个点缀。教师只有是“学习者”、“初读者”,才会遭遇真问题,在问题面前发愁伤脑筋,从而为学生提供切实的帮助。在整堂课中,我一直就站在学生的身边,他们不时地提醒我,他们所在的位置在哪里,我鼓励他们一小步一小步地往前走。比如今天在课堂上周子煜提到的通感,便是活学活用,因为我头一天刚给学生们讲了这一不常见的修辞手法。那一刻,我感到很欣慰,为了学生这丁点的进步。我用《在山的那边》中的原句修辞,引导学生怎样去分析《紫藤萝瀑布》中的修辞,让他们体会到知识的前勾后连。另外我进行了文本拓展,设计了两个仿写训练,教给他们答题的方法,我先做示范,然后让他们模仿学习。因为学生们仍需对付考试!为了突出我们语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我课堂最后设计一个练笔环节,并且要求学生必须用上今天课堂上学到的修辞及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通过梅花、竹子、松树等图片的战士,很好得调动了学生们的想象力,他们等着跃跃欲试站起来口头作文,但很遗憾,下课时间到了。
虽然课上得不是很流畅,但我觉得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不时变换教学方法,我将与我的学生走得更加和谐坚定!
王瑞华老师给我的课做了点评,在这里我只讲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第一、作为散文,让学生读得偏少。第二、小组合作的利用还没发挥到极致。课堂缺少小组之间的碰撞,没有真正完全地动起来。第三、个别环节(比如检查字词预习最好放在前面刚开始上课)安排不是很科学。
张国忠局长也实在地点评了这堂课,我也只说说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第一:课堂用威灵顿将军的故事导入不错,但没岔开去,完全可以随着学生的感悟,拓开去谈“万物都可以给人启迪”,建议进一步把握教育机智,及时的进行点拨。第二、课堂上学生的。在课堂上老师一定不能说“给大家几分钟,完成──”第三、合理科学地用好工具书。第四、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老师在教室的巡回务必转到四个角。第五、因材施教,鉴于孩子不同的个性,允许学生保持沉默。第六、语文课堂一定是打开的。
尽管算是有了点教学经验的老师,但我深知,自己跟优秀教师的差距,学海无涯,教海更无涯呀!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2
教学这篇课文,有两点体会:
一、原来设计的1。5课时,第一个板块里,学生在研读“绘花”这个环节的时候,对于美句的品析精彩纷呈,我临时改变了教学预设,让学生充分的品味赏析语句,并且总结归纳出写景的几个注意点:特点、层次、角度、修辞、情感……因为有了充分的'学生活动时间,所以,把这个环节做得很透彻。我们应该在课堂上真正尊重学生,站在“学”的角度来灵活推进自己的教学设计。
二、在研读紫藤萝花这个环节以后,我这样问“面对这一树闪光的紫藤萝,作者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在文段中找到了“焦虑、悲痛,宁静、喜悦”等词语。按理说,就可以罢手转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但是,当时,灵光一闪,我让学生回读课文写花的语句,看看哪些句子渗透着“喜悦”,并用喜悦的情感来演读。学生在找句子演读的过程中,我觉得她们对文本又嚼了一遍。最后,我归纳:一切景语皆情语。觉得,解读文本的时候,老师带着学生,在文本里“走一个来回”,收获是多么大啊。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3
整个上课环节总体我觉得比较顺畅,可能是设计时抓住了“瀑布”这个比喻的缘故,当然,学生回答也比较踊跃,使我容易进行对话,初一学生参与的热情一向是较高的。
对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的含义分析,考虑到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关系,不大好理解,所以用教师的理解代替了学生的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加以某种程度的铺垫或许学生也可以自己理解出来,但怎么加,加什么,我还没有明确的思路。
对于先前比较得意的一个设计——让学生说说“心上”和“心底”二词的`巧妙之处,虽然是可以比较顺畅地引入“作者更深的感悟是什么”这个问题,但事后想想,作者“心上”“心底”两个词真有这样的用意吗?真的是由浅入深吗?“心上”和“心底”或许就是同一个意思,我这样鲜明地加以区分,其实是过于技巧化的一种托词,追求过程的顺畅反而变得不顺畅,做作了。
最后,仿句总结的形式好吗?这种套路真的是太泛滥了,尤其是公开课。来点清新自然的好不好!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4
一、导入
教师引入抒情性散文的概念。提示课题。
板书:
紫藤萝瀑布
二、教学过程
1、教师请同学起来朗读课文。
师:下面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课文?
生:(稍待片刻,几位同学举起手)
师:(巡视片刻)还是请我们的语文课代表来朗读一下吧。
生:课代表朗读,其他同学看书。
(教师播放课件)
2、教师与全体同学一起朗读课文。
3、教师出示第一组问题,请一位同学朗读问题。并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以下问题。
围绕紫藤萝花这一中心事物,作者安排了哪些内容?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一串挨着一串,花的瀑布,骨朵)
选择你认为作者描写紫藤萝花的精彩之处,说说你的.看法?(题目)
4、教师出示第二组问题:师生在交流中解决问题。
“我”既然很想摘一朵花,为什么没有摘?作者这样设计有何用意?
“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止我眼前,也在我心上流过?”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作者联想到了十年前家门外的一株紫藤萝,它有什么特点?作者写它的目的是什么?
5、教师出示第三组师生探究性问题:
本文开头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而结尾又说“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是否矛盾?为什么?
对作者说的“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你如何理解?
在生活中,你有过作者这样的深切的感受吗?请你谈谈。
三、总结全文
由文章作者的感遇,也希望对学生以后的生活有所帮助。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15
听完《紫藤萝瀑布》一课,我获益匪浅。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朗读与赏析的相得益彰,让灵动的文字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中熠熠生辉。
教师是聪明智慧的,在课的正式环节中虽没有加设生字词训练,但在导入正文前的间歇却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大声朗读生词,这无疑让学生在正课开始的时候便意识到生字词的正确朗读与积累对文章的阅读起着铺垫作用。
教师的引入令人出其不意,从生活中切实可感的的情节入手,出示几种常见的花。这些花都有自己的秉性,这是它们不同与其他花的独特之处。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将它们用精准的文字演绎出来,将诸如向日葵、玫瑰这些形形色色的花鲜活的展现在大家的眼前。这些为人所熟知的花给学生带来了亲切感,也为本课学习紫藤萝瀑布起到水到渠成的推动作用。花与花的对比和过渡,加深了学生对不同花性的认识。
本课最充分展现学生学习素养的地方是朗读与赏析,教师在这一部分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围绕直接描写紫藤萝花的句子,让学生勾画和品评。这无疑在细节处给了学生发挥的余地,锻炼了他们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的引导更是令人拍案叫好,精湛的'语言引导,适时的点拨,让学上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对课文的品味有的放矢。本文的题眼“花语”,也在这样的师生互动中迎刃而解。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与赏析,让“紫藤萝瀑布”这一主角的灵魂特征赫然醒目。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是为了更好的走进作者,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所以教师在执教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更多的对作者当时的身世背景作了介绍,让讲解从课内到课外有机结合,促成学生有效的将花与人的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全文主旨深刻、透彻。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紫藤萝瀑布教学反思06-12
《紫藤萝瀑布》说课稿09-22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05-28
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12-05
关于紫藤萝瀑布教案4篇05-27
【热门】紫藤萝瀑布教案三篇10-21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06-11
[热门]《望庐山瀑布》教学反思05-28
壶口瀑布教学设计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