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云》教学反思

时间:2024-10-02 22:39:57 教学反思 我要投稿

《火烧云》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火烧云》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火烧云》教学反思1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逼真,想象丰富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因此,了解课文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本文的学习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抓住作者观察和想象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去学习重点段,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那些段落是作者的观察和想象,然后在分别找出作者观察和想象分别抓住了火烧云的什么特点去描写的。这样学生快速的就找到了,我自然的就引导了重点段的学习。在说你还知道其他类似文中描写的颜色吗?你能向文中那样想象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吗?两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七嘴八舌的抢着表达。让学生感悟了火烧云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的喜爱。

  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中,我觉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几点,值得我以后在教学上要注意的。第一,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状变化是怎样的还不够。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理解的不够透。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想象云形状的变化时,还是有很多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别人说,而自己不动脑筋想象。

  《火烧云》教学反思2

  《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写景文章。她全文以火烧云的出现到褪去为时间轴,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向我们展现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里,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让我们对呼兰河美景产生无限的遐想,让读者感受到景美和文字美的完美结合,作者用准确而优美的文字,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盛景图。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我预设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全文大意,主要采用带着问题自由读文的`方式进行教学;师生共同研习本课生字词,授课方式采用集中识字教育,此处,需提及区里专家指导统编教材下,应尽可能采用随文识字这一观点我十分认同,学字词不离语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字词的意思,避免死记硬背。从而进行有意义学习。我尝试过一段时间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语文识字教育,我发现,实在太费时间,我需要大量的做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老师“讲过头”了,或者学生活动时间超时等情况。使得本是一课时的教学任务要用两课时才能完成。

  在第一课时中我结合课后习题设计小组讨论问题:作者笔下的火烧云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诵读课文,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听取同伴的观点,最终整合组内成员信息,每组推荐一人汇报,大多数小组能抓住关键词,进行简单的概括。比如学霸组朱桢毅同学汇报说:老师,我们组在第三自然段找到了“变化极多”一词,我们认为这是火烧云的一个特点,而且我们还具体找到了它的变化~是颜色变化和样子(老师给出引导用“形状”更恰当)变化~就这样每个小组都能或多或少的说上一些内容,加上老师有意识的梳理,全文大意就很好掌握了,在这个环节,我改变策略~有原来的老师教给孩子,到孩子们生成性主动建构学习。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没有留时间给孩子能书写生字词。

  《火烧云》教学反思3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设计本文的教学过程时,我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一、抓住一个“读”字,锤炼语言美。

  《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一句,一个“烧”字,道出了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文中还用了很多叠音词,如‘笑盈盈”“红通通”“金灿灿”“偏偏”以及“跑着跑着”“恍恍惚惚”等,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而且形象地描绘出火烧云的色彩、形状变化及人物的情态。所以,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火烧云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的喜爱。

  二、抓住一个“多”字,领略色彩美。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为了感受火烧云的颜色美,让学生圈出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红彤彤、金灿灿,葡萄灰、茄子紫,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并配以图片认识这几种颜色,给学生以直观的感觉,边读边想象加深对颜色的理解,体会火烧云颜色美。而后引导学生发现这3组描写颜色词语的规律,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发现其规律:第一组为“ABB”形式,第二组为“事物+颜色”,第三组为“半……半……”。接着点拨学生说说这种形式的描写颜色的词语。短短的几分钟,他们就说出了多个不同形式的描写颜色的词语,既加深了对火烧云颜色美、变化多的理解,又发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三、抓住一个“奇”字,想象形状美。

  在教学火烧的形状时,让学生找出描写形状变化的语句:“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配图想象火烧云的样子,然后让学生发现课文是按照“动物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写了火烧云的形状奇特,变化快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段落结构,这为后面的拓展训练作了铺垫。最后设计了一个练写的内容:天空中还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火烧云?学生们一个个争着展示自己的作品,情绪非常高涨,课堂气氛又一次达到高潮,此时,他们主动地实实在在地进入了语文学习和语言思维的锻炼中。通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来促使学生的想象越来越丰富。

  我觉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几点:第一,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状怎样变化的,理解的不够透。第二,时间的利用欠妥,没有在预设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课堂的有效时间完成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即扎实又灵活。

  《火烧云》教学反思4

  在《火烧云》的备课过程中,我站在教师的立场,理应引导学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因而产生了各种教学设想;但是,我的设想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实际呢?因此,我又时时不忘从学生的角度去衡量我的设想,看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否能造成思维活跃、情绪欢快的课堂气氛。比如,我在讲课中安排了四项词语练习:

  一、用“烧”和用“红”的比较。

  师:“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的“烧”字改成“红”字,通不通?既然也通的,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红”字,而用“烧”字?这个题目学生很感兴趣,在教师的启发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说兴致越高。

  生1:句子中已有“红通通”一词,用“红”字就重复了。

  生2:课题是《火烧云》,用“烧”字起点题作用。

  生3:用了“烧”字,能跟句后“着了火”照应。

  生4:“红”表示色彩,是静态的,而“烧”表示动作,会给我们一种动感。这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目的是培养学生“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语文教学要取得成功,关键之一在于要营造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其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难易适度,是否有足够的思考价值,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这里提出的用“烧”和“红”比较的问题,在课堂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二、说火烧云的其他名称师:火烧云还有什么其他名称?

  生:朝霞、晚霞、云霞、彩霞、红霞。这也是词语训练,能加深对“霞”“朝”“晚”等字字义的理解,有利于积累上述词语,并能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三、仿“红通通”“葡萄灰”的形式讲颜色师:作者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么,我们来试试说这些颜色?

  生:红通通、金灿灿、葡萄灰、茄子紫、梨黄。学生都能说,而且争着说。当然,也有说错的,如:白茫茫、灰蒙蒙等,从词的结构来说是对的,但跟火烧云的实际景色不符。这种词语训练的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方式新颖,要求具体。四、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的某种变化师: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和变化快?

  生:五颜六色、变幻莫测。师: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和变化快?

  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用“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火烧云三个方面的景象显示出共同的特点。这样,教学思路显得清晰,学生获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这些练习,学生都很感兴趣,发言踊跃,效果是不错的。

  它们都是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反复衡量、反复琢磨而筛选出来的。又如,经过筛选,我安排了一项片断说话练习,要求仿照课文说说火烧云的形状。这个练习,仿中有创,学生经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因而学生情绪高涨,争相发言,竟至欲罢不能。

《《火烧云》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火烧云》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火烧云教学反思06-12

《火烧云》教学反思06-14

火烧云教学反思08-06

火烧云的教学反思05-25

《火烧云》教学反思09-22

[精品]《火烧云》教学反思07-11

《火烧云》教学反思【优秀】07-10

火烧云优秀教学反思06-06

火烧云教学反思15篇11-17

语文火烧云教学反思10-01

文章代写服务

网站编辑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火烧云》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火烧云》教学反思,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火烧云》教学反思1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用词准确,描写生动逼真,想象丰富是本课表达方法上的特点,因此,了解课文怎样描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积累材料,大胆想象的方法是教学的难点。

  本文的学习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抓住作者观察和想象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去学习重点段,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那些段落是作者的观察和想象,然后在分别找出作者观察和想象分别抓住了火烧云的什么特点去描写的。这样学生快速的就找到了,我自然的就引导了重点段的学习。在说你还知道其他类似文中描写的颜色吗?你能向文中那样想象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吗?两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同学们七嘴八舌的抢着表达。让学生感悟了火烧云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的喜爱。

  在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中,我觉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几点,值得我以后在教学上要注意的。第一,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状变化是怎样的还不够。主要是让学生自由读的时间不够,导致学生理解的不够透。第二,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想象云形状的变化时,还是有很多学生只是被动的听别人说,而自己不动脑筋想象。

  《火烧云》教学反思2

  《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写景文章。她全文以火烧云的出现到褪去为时间轴,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向我们展现了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里,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让我们对呼兰河美景产生无限的遐想,让读者感受到景美和文字美的完美结合,作者用准确而优美的文字,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晚霞盛景图。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我预设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第一课时,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全文大意,主要采用带着问题自由读文的`方式进行教学;师生共同研习本课生字词,授课方式采用集中识字教育,此处,需提及区里专家指导统编教材下,应尽可能采用随文识字这一观点我十分认同,学字词不离语境,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字词的意思,避免死记硬背。从而进行有意义学习。我尝试过一段时间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进行语文识字教育,我发现,实在太费时间,我需要大量的做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老师“讲过头”了,或者学生活动时间超时等情况。使得本是一课时的教学任务要用两课时才能完成。

  在第一课时中我结合课后习题设计小组讨论问题:作者笔下的火烧云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带着问题诵读课文,在小组内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听取同伴的观点,最终整合组内成员信息,每组推荐一人汇报,大多数小组能抓住关键词,进行简单的概括。比如学霸组朱桢毅同学汇报说:老师,我们组在第三自然段找到了“变化极多”一词,我们认为这是火烧云的一个特点,而且我们还具体找到了它的变化~是颜色变化和样子(老师给出引导用“形状”更恰当)变化~就这样每个小组都能或多或少的说上一些内容,加上老师有意识的梳理,全文大意就很好掌握了,在这个环节,我改变策略~有原来的老师教给孩子,到孩子们生成性主动建构学习。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没有留时间给孩子能书写生字词。

  《火烧云》教学反思3

  《火烧云》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描写的是晚饭过后,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在设计本文的教学过程时,我力求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一、抓住一个“读”字,锤炼语言美。

  《火烧云》一文是著名女作家萧红写的。课文描写了日落时晚霞的美丽景象,以“变”字统领全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之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一句,一个“烧”字,道出了火烧云的范围之大,气势之宏,色彩之艳。文中还用了很多叠音词,如‘笑盈盈”“红通通”“金灿灿”“偏偏”以及“跑着跑着”“恍恍惚惚”等,不仅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感,而且形象地描绘出火烧云的色彩、形状变化及人物的情态。所以,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火烧云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的喜爱。

  二、抓住一个“多”字,领略色彩美。

  第三自然段主要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多,变化快。为了感受火烧云的颜色美,让学生圈出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红彤彤、金灿灿,葡萄灰、茄子紫,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并配以图片认识这几种颜色,给学生以直观的感觉,边读边想象加深对颜色的理解,体会火烧云颜色美。而后引导学生发现这3组描写颜色词语的规律,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发现其规律:第一组为“ABB”形式,第二组为“事物+颜色”,第三组为“半……半……”。接着点拨学生说说这种形式的描写颜色的词语。短短的几分钟,他们就说出了多个不同形式的描写颜色的词语,既加深了对火烧云颜色美、变化多的理解,又发展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三、抓住一个“奇”字,想象形状美。

  在教学火烧的形状时,让学生找出描写形状变化的语句:“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配图想象火烧云的样子,然后让学生发现课文是按照“动物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写了火烧云的形状奇特,变化快的特点。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了解段落结构,这为后面的拓展训练作了铺垫。最后设计了一个练写的内容:天空中还可能出现什么样的火烧云?学生们一个个争着展示自己的作品,情绪非常高涨,课堂气氛又一次达到高潮,此时,他们主动地实实在在地进入了语文学习和语言思维的锻炼中。通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来促使学生的想象越来越丰富。

  我觉得做得不足的地方有几点:第一,重点段落读的时间还不够。本课重点是形状的变化,但是学生对云的形状怎样变化的,理解的不够透。第二,时间的利用欠妥,没有在预设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充分利用课堂的有效时间完成教学目标,使教学活动即扎实又灵活。

  《火烧云》教学反思4

  在《火烧云》的备课过程中,我站在教师的立场,理应引导学生受到思想的感染,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因而产生了各种教学设想;但是,我的设想是不是符合学生的实际呢?因此,我又时时不忘从学生的角度去衡量我的设想,看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否能造成思维活跃、情绪欢快的课堂气氛。比如,我在讲课中安排了四项词语练习:

  一、用“烧”和用“红”的比较。

  师:“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句话中的“烧”字改成“红”字,通不通?既然也通的,那作者为什么不用“红”字,而用“烧”字?这个题目学生很感兴趣,在教师的启发政,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越说兴致越高。

  生1:句子中已有“红通通”一词,用“红”字就重复了。

  生2:课题是《火烧云》,用“烧”字起点题作用。

  生3:用了“烧”字,能跟句后“着了火”照应。

  生4:“红”表示色彩,是静态的,而“烧”表示动作,会给我们一种动感。这个问题是前一个问题的继续。目的是培养学生“咬文嚼字”、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语文教学要取得成功,关键之一在于要营造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其中,教师提出的问题是否难易适度,是否有足够的思考价值,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这里提出的用“烧”和“红”比较的问题,在课堂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二、说火烧云的其他名称师:火烧云还有什么其他名称?

  生:朝霞、晚霞、云霞、彩霞、红霞。这也是词语训练,能加深对“霞”“朝”“晚”等字字义的理解,有利于积累上述词语,并能让学生体会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三、仿“红通通”“葡萄灰”的形式讲颜色师:作者说,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那么,我们来试试说这些颜色?

  生:红通通、金灿灿、葡萄灰、茄子紫、梨黄。学生都能说,而且争着说。当然,也有说错的,如:白茫茫、灰蒙蒙等,从词的结构来说是对的,但跟火烧云的实际景色不符。这种词语训练的方式很受学生的欢迎,因为方式新颖,要求具体。四、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的某种变化师: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多和变化快?

  生:五颜六色、变幻莫测。师:用一个词语概括火烧云形状的变化多和变化快?

  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用“变化多、变化快”这条线索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使火烧云三个方面的景象显示出共同的特点。这样,教学思路显得清晰,学生获得的印象也就集中而深刻了。这些练习,学生都很感兴趣,发言踊跃,效果是不错的。

  它们都是我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反复衡量、反复琢磨而筛选出来的。又如,经过筛选,我安排了一项片断说话练习,要求仿照课文说说火烧云的形状。这个练习,仿中有创,学生经一定的努力,即可完成,从而获得成功的满足;因而学生情绪高涨,争相发言,竟至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