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历史课的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历史课的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历史课的教学反思1
为了在教学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我努力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创造条件,活化历史课堂,将课堂的发言权还给学生,努力打造人性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初中生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心,有极强的求知欲,作为历史教师,更要高度重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积极的心理因素,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出能够引发学生好奇感和产生兴趣的情境导入新课。
用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历史课堂后,接下来便是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即先确立目标后,再让学生自主学习,并着眼于学生学会学习,强调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必去做,在重视让学生学习的同时,重在加强学法的`指导,有了学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知道为什么而做、做什么、如何做,知道什么时候应做什么,重要的地方老师要予以强调或指导。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本课中的有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教师只需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在讨论中,我采用了分组的形式,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他们之间相互切磋,取长补短,相互帮助,共同认识,共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高涨,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教师边参与学生的讨论,边巡回指导,共同解决问题,把传统的“先教后学,以教为主”,变为尝试的“先学后教,以学为主”。
通过讨论,课堂上有什么疑难问题,学生们可以提出,师生共同解决。现在的学生,相对来说见多识广,在课堂上有很多问题,有些是超出了历史学科的范围的,不一定需要一一回答,不能回答的课后再解决,但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应是课堂的重点。
我认为反馈矫正是历史课堂教学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时间为3—5分钟。采用这种方式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繁多,教无定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模式。在众多的模式中,要真正的掌握好每某一种模式,使其真正发挥作用,最根本的是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动起来,做课堂的主人。
历史课的教学反思2
个性是指个体的整体精神和面貌总和,个性差异是人性的基本内容。经人为本,强调尊重个性,发展个性教育,是素质教育大纲大潮下的一个重点问题。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品性不同,风格迥异。历史阶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和能力,为其主动适应未来打好基础”。因此,教师只有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客观评价,才会使学生在轻松自信的氛围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学生自身既有共性又有巨大差异,品性、兴趣、爱好不,,潜能各异。教师要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
历史学科博大精深,历史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适应社会与环境的能力。在课堂内应以活动为主,改变师生互动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自由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主动认知,主动创造。鼓励学生大胆直言,对有不同见解的学生应给予赞扬。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有让学生保持最佳学习状态的教学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方法。
可以辅助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历史影片、参观历史博物馆、自编自演历史剧,举行纪念性活动等,给历史课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悠久历史以及世界历史的灿烂文明,众多名人伟人的嘉言懿行足以宽阔他们的胸怀,给其更多的启迪。这些活动,寓教于乐,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己某方面的潜能或不足,锻炼胆量,克服自卑,树立信心,也增强了学习兴趣。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可使学生保持健康愉快的心理、活跃积极的思维和拼搏向上的精神。近几年来,学生心理不健康状况呈上升趋势,表现为心理脆弱、意志薄弱,情绪波动大,人际关系不和谐等。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目的就是教育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心情舒畅地学习。教师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耐心分析、正确引导。对他们某些方面的能力或在学习上的点滴进步,都应大加赞扬,充分肯定,用自己的同情心、责任心和师德言传身教,影响和感化他们。
其次,教师应学会从细微之处关爱学生,以微笑面对学生,用真诚的`爱感化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震动,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给他们创造自由发展的机会。这样,在教学中才会减少阻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与学生不经意的谈笑间或师生共同活动中,在与学生争论时,你会博取他们的尊重、信任、和爱戴,消除彼此心理的距离。你的平易近人,使学生有所愿与你融洽相处;你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和独特的教学风格,使学生把上历史课当作一种享受。对于学生人格和权利的尊重,会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使他们在兴趣中感知,在感知中理解,在理解中创新。同时也唤醒那些家庭分裂、缺少关爱的学生的良心和爱心,使他们由厌学、不合群而变得上进、活泼。反之,教师如果没有丰富的教学情感,师生之间心理难以相融,也就无法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历史课的教学反思3
《三国鼎立》一课的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展示自己历史知识和口才,在讲到“赤壁之战”时,请学生可以根据课外资料、教材来说说赤壁之战,学生们立即炸开了锅,都想试一试,一位学生绘声绘色的讲述了孙权和刘备走上联合的经过,还有同学讲述了黄盖的苦肉计......教室里掌声阵阵。这时一位平常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站起来了,讲述了赤壁大战时的场景以及曹操是如何仓惶出逃的,最后总结:“安徽赤壁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古战场,有机会一定去看看”。听完后我注意到这个同学把赤壁所在地说错了,不是在安徽而是在湖北,但我不忍心泼冷水,还鼓励性的说了声“你真不错”,并没有纠正他的错误。
下课后我仔细想,总觉得那样处理不对劲儿。自从实施新课改以来,特别是在公开课的课堂上充满着“你真不错”、“你能行”、“你真棒”等表扬的`话语。虽然这些表扬话对孩子来说是一种鼓励,但过度的、甚至不切实际的表扬给孩子带来的就完全是好处吗?我的上述处理方式,让学生接受了错误的知识。作为教师,这是一个不小的错!
其实,学生听多了赞赏的话,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当学生做得不对的时候,一定要立即指出他的不足。只有发现了不足,改正了不足,才能不断进步,也才能坦然地面对别人善意的批评、提醒,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所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老师一定要给学生一个中肯,公正的评价!
历史课的教学反思4
新学期接任了七年级历史课,自己就像刚入学的小学生一样一切又从“0”开始了。虽然对历史课的教学有所了解,但心中还是充满忐忑,自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这门课的教学吗?七年级的学生上课是怎样的状态?他们会积极配合吗?这样的学科该怎样提高学习成绩呢?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备课时也一直在想如何解决一系列的难题。“丑媳妇总要见公婆”,终于到了进入课堂的一刻。说实在的,进入课堂前,心里真没底。没想到的是学生们是如此的热情、兴奋,让我心中的石头终于落了地。第一节课自己没有急于去讲解新课,而是先从历史课的学习方法及历史课的'评价制度开始让学生对今后的课堂、作业、考试都有了明确的态度和学习目标。然后才进入了七年级下册历史的学习。这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有了上学期古代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今后学习历史的基础,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备课时,我们本着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引发学生兴趣的原则,创设故事情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繁盛一时的隋朝的历史史实,让学生大胆猜测、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等合作探究活动,获得知识。
虽然在备课时,我精心设计了教案,但由于对知识考虑的过于简单,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能力,在上课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深入地参与。我这才恍然发现,看似简单的问题,即便是在能力较强的小组内,探究得也不是很好。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感觉“老虎吃天,无从下口”,也就是说,我对学生估计过高,对学情了解不准确。因为这节课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毕竟很抽象,很多史实学生没有经历过或没有知识基础,有的学生缺少参与的积极性,结合这些实际情况,老师必须进行合理的引导、解释,学生才会很自然地掌握。因此在探究前进行适当的启发引导是有必要的。否则,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生就会不知所措,无从下手研究,这样就会适得其反,不仅浪费时间,还没有什么效果,既丢了西瓜,又捡不着芝麻。
当同学们互相质疑的时候,老师给予合理的鼓励和评价的机会较少,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对于提出的问题,老师有些急于解答,没有让其他同学来探究问题的关键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效果不是很好。
总之,通过这节课,我深深感到历史课堂不应只是给孩子展示那片灰色的天空,而应是一个充满色彩、充满无限想象空间的世界,把课堂还给孩子们,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彰显无穷的魅力。努力构建一种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的历史课堂,让学生在快乐无比中学历史,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充盈历史味的魅力课堂,才是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的效率课堂,才是真正着眼于学生发展的生命课堂。这将是我今后努力追求的目标和成长的方向。
历史课的教学反思5
长汀县的初中课程改革20xx年才启动,至今已经进行了一年多。一年多来,长汀县的初中历史学科在向兄弟县市学习,在市普教室专家引领下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有如下几点反思,就教于同行。
一、三维目标应宏观把握、扎实实施。
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三维目标的确定,是新课程的一大亮点。确定三维目标,应着眼于宏观把握、扎实实施。
在目前运行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确定目标常局限于一节课,这样的教学目标一经确定,在实施目标过程中就常常显得零碎而缺乏长远性。
笔者认为,至少应从单元的角度来确定三维目标,例如:八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就应以“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为单元主题来组织“难忘九一八”“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血肉筑长城”和活动课这一系列来考虑整体的单元目标以及实施策略。
三维目标是有机整体,不应是三张皮。应在掌握知识、能力的同时,重视过程、重视方法,凸现情感、态度、价值的`目标。而在三维目标具体实施中,不同学段,不同内容的教学,目标落实应有所侧重,比如活动课、研究性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分量就重一些,而复习课教学,知识与能力(答题能力)的份量就重一些。
二、历史教学必须回归生活,回归现实。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只有让学生体验历史,才能使学生理解历史。
钟启泉教授指出,历史讲的是过去,而这个过去却是现今的根源,因此,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就是将我们自身的生活与过去相连接,把我们自身的习惯和制度与过去相互对照,是今天与过去的对话。历史教学一定要改记忆式教学为思维式教学才可能真正吸引学生,使学生获得种种历史学习的愉悦体验,从而发自内心的喜欢历史。
新课程要求我们的历史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将学生的已有知识,、直接经验、生活阅历、生活环境等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把生活引入课堂之中,拉近历史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
三、历史教学方法,提倡自主合作、探究,但不摒弃接受学习。
由于教育教学目标的整体性和丰富性,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必然是多样而变化的。探究合作学习不能完全取代其他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继承和发展了布鲁纳“发现学习”的思想精髓,但我们提倡合作探究并非完全排斥接受学习,关键问题要看所学知识的层次和类型。知识具有不同形态,“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就一定程度上用接受学习。新课程不可能也不应该摒弃接受学习,必须批判的是在接受学习中的“机械学习”的模式。
四、历史教学必须融入社会发展简史的内容和方法。
多年以来,社会发展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一般过程及其规律,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关系一定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等内容成为思想政治课中的重要一块。
此次新课程改革,教育部颁布的课程标准,把社会发展简史的内容分解给了历史,历史与社会等课程。这应该引起初中历史教师的高度重视。应责无旁贷地接受这一块教学的任务,而且还要教好,教活。
历史课的教学反思6
1、从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的完成情况看
第一、在知识传授方面,总体看较好,但也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具体来说,一是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重视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二是要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
第二、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虽已有所侧重,但与素质教育的智能培养目标尚有很大的距离。这也是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内容。笔者认为,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辩性的讨论;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
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地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中国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相比之下,中国史的思想教育要好于世界史部分。形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与应试教育有直接的关系,历史教师应引以为戒,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予以重视和进一步地落实。
2、从教学方法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突出
很多教师,尤其是偏远地区的教师在教法的使用上仍是传统的单一型,即以讲解法与讲述法结合为主,学生的调动很不够,突出的是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提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启发式教学。据统计,目前教法已有14类72种之多。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尤其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并且要教会学生分析历史人物、事件的立场、观点,引导学生去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
3、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底来看,还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关于教师的教学基本功,这里从三点来谈一下个人想法:
第一,关于历史教师的知识结构问题。
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首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完善的知识结构,这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这个知识结构应当包括三方面:一是要有贯通古今的通史知识结构;二是要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识结构;三是要具有超出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的知识结构。
第二、关于历史教师的语言问题。
历史教学以其学科的特点,对教师的语言也有相应的要求:一是既要生动、具体,又要准确、无误;二是既要通俗易懂,又要有时代性;三是既要有文采,又不失质朴风格;四是既要逻辑严谨,又要有节奏感。但要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必须重视教学语言的培养和训练。
第三、关于历史教师的板书、板画问题。
板书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设计板书的过程,既是一种教学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又是教师对教材分析、把握、浓缩和转化的过程。关于板书的要求、形式等,这里不作阐述。只想说明的是关于板书的书写时间问题,这是个易被忽略的问题。恰当的书写时间是在教师说完某一知识后,再掉转头去板书,而非边说边写。板画。笔者只想谈谈自绘地图,这是历史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可惜在教学实际中,其落实情况是不尽人意的。故笔者建议历史教研指导部门,应加强对教师自绘地图的基本功的监督和指导。
此外,在目前的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笔者认为还存在着教学信息反馈不及时、教学评估不尽科学等问题,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历史课的教学反思7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阅读”和“讨论”两个环节中学生接触和理解到许多课本知识,掌握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材料和方法。进一步提高,就要求学生对阅读了的内容进行归纳和综合,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和前因后果,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将知识的各部分按一定逻辑顺序归纳成系统的有机整体。
这样,有助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认识的深化,有利于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每节课都如此,就会形成知识——方法——能力之间的良性循环,效率就会越来越高。
课堂归纳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教师以启发、点拨、释疑、小结的形式和学生一起整理知识,“穿线织网”,归纳出教材知识结构和思想内涵。尽可能由学生归纳,一些难度较大的可由学生先讨论,再归纳总结。
教师的.归纳要精练易懂,所以教师平常备课,就要用规范的最经济的书面语言把答案写出来,并反复修改、推敲,讲时“避免掺水分”,避免学生不得要领,找不出“关键词”、“得分点”。
历史课的教学反思8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在实践探索中得到逐步提高的。教学反思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和智慧,使教师能探索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完善和优化教学内容,最终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甚至实现自我超越。教学反思的过程可分为四个环节:
1.初步实践:发现问题
及时发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许是自己脑海中一个灵感的闪现,或者是同学们在课堂上的表现,或者是通过与同事、同学交流得到提示和意见等等,都能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学中的纰漏与不足。
2.基本理论:分析问题
通过对发现的`问题的进行深入分析,重新审视自己教育教学行为和理念,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形成基本的、系统的理论认识。
3.指导实践:实施策略
基于明确的问题和系统的理论,教师可以从教学实际出发创造性地构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从而指导教师进行新的教学活动。
4.提升理论:解决问题
依据教学环境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和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在这一过程中,仍然能发现新的问题,再通过分析问题,进一步完善原有的理论和认识,从而又开始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如此往复循环的反思,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不断得到提高,只有我们教师自身的发展,才能有学生的发展。
历史课的教学反思9
首先,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联系符合新时期教育理念。《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的编制,要依据历史学科的宗旨和性质,体现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精选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社会,贴近生活。
其次,我们来看看最近几年我市中考历史命题原则和试题与现实问题相关的内容。最近几年我市中考历史命题原则是:
1,依据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
2,突出重点,联系热点,借助材料进行问题创新。
而在最近几年的中考题中的热点现实问题切入有:2008年,中考题联系四川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中俄互办“国家年”活动。2009年,联系改革开放30年纪念,西藏民主改革50年,世界金融危机;;2010年,更是联系南方洪涝灾害,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评选,上海世博会,2009年20国集团伦敦峰会等;而今年试题联系了利比亚战争,青岛海湾大桥,日本核泄露危机等。由此历史中考命题原则和试题,我们应该清晰的看到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联系是历史教育的本意和发展方向。所以,我认为现实问题切入会有利于历史课堂。为此,简单的谈谈我对这一问题的一些认识。
一现实问题切入,有利于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兴趣广泛,思维敏捷。所以我们都知道一个普遍的现象是:现在的学生对历史越来越失去兴趣。如何让学生对历史感兴趣,进而喜欢历史课,学好历史。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我认为利用现实问题导入,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像如果我们要讲《灿烂的青铜文明》,我们可以用鉴宝节目中的部分内容,肯定会提高学生的兴趣;如果学习《改革开放》的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先做一个关于祖孙三代生活的变化的小调查,会对本课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再比如,如果学习《钢铁长城》一课,我们可以联系我国歼十试飞成功来导入新课,肯定会抓住学生的眼球,增强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果。热点分为长期热点和短期热点,像中日关系,每年都有问题出现,所以,在学习《难忘九一八》时,我首先问学生:“你们知道最近日本政府在哪些事情上与中国出现摩擦吗?”学生肯定会给出许多的答案,由此导入新课,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了,效果肯定会很好。当然类似的例子很多,这些现实问题肯定会在课堂上起到凝神、起兴、点题的作用,会提升历史课的魅力,让学生迅速融入历史情境,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二现实问题贯穿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即便是热点导入后,仍然会有学生对枯燥的历史知识很快失去兴趣,所以,如果让现实问题贯穿课堂,就会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在学习气象万千的宋代社会生活时,我就请同学们自编自演一场宋朝人的市民生活场景剧,从中活灵活现,身临其景地领会和感受到两宋的文化水准:吃的有……穿的有………住的有……。用的有……。行的有……。从中感受宋文化的繁荣和在今天生活中的影子,学生都有表现欲,参与度极高。表演结束后,再给学生补充部分资料,再让对照资料联系表演的情况找出与今天的差距。这样做后,连最不爱学习的学生也对材料进行了仔细阅读和思考,这节课的效果当然可以想象。在学习八年级下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一课中,行的变化时,课本内容相对较少,我就问了学生几个问题:家里买汽车的有多少,什么时间买的?坐过火车的'有多少,什么样的?调查清楚后,让家里有汽车的同学谈谈感想;让乘过火车的同学谈谈感受。在讲到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时,首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谈谈相关的保障和建议后,我选取了部分图片和文字资料,让学生结合资料谈我国现在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就和发展,并结合最近有关政府关注民生的情况进行讨论:中学生是否应该关注民生?你认为今后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进一步保障民生?在以往,学生的讨论大都流于形式,缺乏感情,而这一次,学生的讨论更热烈,更有针对性,所有问题都轻轻松松的解决了。由此可见,在历史课堂中,我们可以随时联系现实问题,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极大地帮助。
三现实问题与历史知识的融合,有利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改明确要求的教学目标之一,我们知道,面对今天这些思维敏捷,情感丰富的学生,靠单纯的历史知识和老师枯燥的说教是很难实现的。如果我们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课堂的总结提升阶段将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相联系会使这一目标变得跟容易实现。如在讲到七年级上册《中华文化的勃兴〔二〕》时,我们可以在学生掌握了诸子百家思想后,让学生讨论这样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那么,这是不是法家的思想体现呢?我们今天要建成一个高度文明、民主、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你认为应该怎样做?经过讨论,我们再加以引导,我相信学生的情感会得到升华,他们会认识到他们的责任的。再比如,学习九年级下册《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时,在总结了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后,如果我们联系当前我国的经济建设时,不是单纯联系我们可以从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中可以借鉴哪些,而是进一步联系学生自己: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些什么?然后再像青岛三十九中的崇媛老师,让学生齐声朗读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少年强则国强……”的部分,如此以来,你想不升华学生的情感都难。由此可见,现实问题的切入会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会更容易引领学生态度和价值观的走向,这就使得历史教学的目标更容易完成和实现。
《历史课程标准》中强调:“历史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而且能够更好地使学生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社会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和环境意识,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增强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我想,只有把历史知识和现实问题联系起来,才会让我们的学生增强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
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现实是明天的历史。让我们的视野再开阔些,让我们的目光更敏锐些,发现那些与我们的历史密切联系的现实问题吧!相信现实问题的切入会激活我们的课堂!
【历史课的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反思09-10
历史课程教学计划09-03
素描课教学反思教学反思02-06
物理教学反思 物理教学反思06-22
《称赞》教学反思称赞的教学反思06-02
经典教学反思10-30
教学反思05-17
【精选】教学反思05-23
《》教学反思05-16
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