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胡杨》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胡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胡杨》教学反思1
课文开头是这样写的,一种树,可以说“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了一千年不烂。这种树就是胡杨。学生读到这里,就可以体会到胡杨的坚韧与不朽。教学这课时,我不仅利用课文的插图让学生观察,而且准备了网上资料和图片,让课本的文字变成一副副鲜活的画面,让学生理解了胡杨“一树两叶”的特点以及它是一种巨树,是搬不动的,不可肢解的,也是不朽的`。学生通过读文,看图,感受到了胡杨的大气和活力。串讲课文以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知道,胡杨长在沙漠里,它的木质为何那样坚硬,为何它倒下了一千年不烂呢?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胡杨木质坚硬是因为沙漠里气候炎热,把它体内的水分都蒸发掉了;它不烂是因为体内没有水分了。整堂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教学效果比较明显。
《胡杨》教学反思2
这个单元以神奇的植物为题材,共选编了四篇课文,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感受植物神奇的同时,注意作者观察植物的方法。在《胡杨》的教学中,除了要继续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外,还要继续学习作者观察植物的方法和写作的表达方法。
《胡杨》是我很喜欢的'一篇文章。备课时,我曾读得心潮澎湃。我被胡杨不屈不挠的品格深深震撼,我被作者精彩绝妙的文笔深深折服,我被作者深厚丰富的情感深深感染,对胡杨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那如何让学生来完成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体会作者波澜起伏的情感,理解作者那深奥磅礴的文字,这成了我备课的关键。 首先,教学的基调定为读。由于这不是一篇单纯状物的文章。作者借胡杨的天然素质和品格,表达自己对胡杨由衷的钦佩和赞美之情。对小学生来说,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作者的深刻思想是不太容易做到的。所以我首先定为让教师少讲,学生多读,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语言优美,充满激情,散文之魂“情”动其间,让孩子们在饱含各种情感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胡杨精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其次,抓住“两个版块”,体会两种情感。一是学习“生命强大”部分,体会胡杨的品质,二是学习“顽强”部分,体会作者对胡杨的赞美。
《胡杨》教学反思3
文章的作者是唐炳良,他带着一种崇敬的情感来赞美胡杨的顽强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令人震撼的,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没有按照串讲课文的老方式去讲解课文,而是给学生自由阅读品读的空间,让学生找出自己感受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也可以在文中勾划出比喻句,拟人句,说说这些句子在表达作者情感上有什么作用。由于这种开放式的教学,学生通过自由品读,讨论交流,对文中的几句含义深刻的 话有了较深的理解,体会胡杨这种植物令人震撼的生命力。
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自由阅读品味,学生获得了更多的阅读体验,从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此我反思课文的阅读教学应该是给学生更多的阅读体验,在不断的阅读中循环渐进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最近我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的几篇文章,作者通过给女儿正确有效的教育方式中有了许多经验,作者说:“凡从小有大量课外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会更好,凡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出平淡,哪怕写作业速度,一般来说他们也比那些阅读多的孩子要慢的多。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都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也是非常肤浅的,孩子在小学,仅仅靠聪明是可以取得好成绩的,但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到了初中越会显现力不从心,一个爱读课外书的孩子和一个不爱读课外书得孩子相比,他们的学习差异一定是非常明显的。” 我的十年寒窗学习中,现在回忆起来,书本上的东西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确实不多,倒是课外阅读中获得更多的收获,我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杂乱,最喜欢阅读的是武侠小说。金庸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十四部作品那是不用说,还更多的阅读古龙,梁羽生的大量作品,还喜欢熊沐,萧逸,陈青云,卧龙生等名家的作品,从这些阅读中得到如饮醴泉般的享受。
得到许多乐趣,逐渐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我认为,学好语文要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在语文学习上没有阅读量的积淀是不可行的,我希望同学们更多地课外阅读,在积淀中收获成长,是一定会感受到学习课文的乐趣的。
《胡杨》教学反思4
语文是是什么?语文给精神以力量;语文给心灵以阳光;语文给智慧以生长??阅读教学是干什么的?就是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就是凭借文本的语言,着重培养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从而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做人。也就是说,语文是学习语言的课程,阅读是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
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胡杨赞》第二课时的设计,主要突出“以读促情,读中感悟”这一主题思想。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十分重视情感体验的学科,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则知识的传授、德育的渗透将如丝丝春雨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下面,我就主要从教学理念、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五大方面来谈谈这一课时的具体设计。
本课时设计的理念依据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阅读技能的分项训练逐步形成的。依据阅读教学提出的直接目标、间接目标、潜在目标理论,将本课时的教学定位为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通过朗读激发情感体验,通过朗读促进理解感悟,即以读促情,读中感悟。
那么如何让理论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呢?首先就要认真解读文本,《胡杨赞》是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既有喷薄的激情,又有优美的文笔,二者相得益彰,非常适合朗读训练。作为小学高段语文的教学,既要抓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验,更要恰如其分的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体会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鉴于上述理念与教材特点,我特制定了以下几点目标:
1、精读课文,弄清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
2、用中心词概括胡杨的特点。
3、体会象征的手法,体会反复运用“千年??千年??千年”的排比句式在文章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4、用自己的话赞美胡杨,激发对胡杨的'赞美之情。
第一点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读懂文本,感悟文章的思想内容。第二点目标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的目的。第三点目标则旨在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方法,、第四点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从而培养学生说写能力。
教学的重难点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胡杨顽强的生命力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最终激发学生对胡杨的崇敬和赞美之情,达到陶冶情操的目的。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我主要采用了引导法、引读法,以作者对胡杨的集中赞美为切入点引发学生思考,然后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的形式来进行本课的教学,来实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本课时的教学流程主要设计为如下三大板块,依次是:
一、整体感知,认识胡杨。
二、细读分享,感悟胡杨(感受胡杨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精神)
三、情感升华,赞美胡杨
最后说说本课时的板书设计。我主要通过抓关键词来体现作者的感情主线:赞胡杨——赞生命——不畏艰险、默默奉献。使本课的重点及作者构思意图充分展现,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体会和把握。
以上就是我对《胡杨赞》一课第二课时教学的设想和阐述,但是现实和预设还有很大的差距。不当之处还请各位朋友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今天上了《胡杨赞》一课,自己很放松,但很投入。面对着这一篇洋溢着激情的美文,如果自己不能让课堂、让学生激情飞扬,那真是一种罪过。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需要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文本,用心去感受语文的美。在课堂中,我注重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体作用,真心地激励每一个孩子细微的进步。孩子们感受到了老师的真心,用心投入到了充满乐趣的语文之旅:一个问题刚提出,课堂上小手林立;课将要结束的时候,一个孩子大声的抗议:老师,我举了几次手了,为什么还不让我回答;课堂上书声琅琅,我和孩子们一起把对文本的理解融入到了朗读之中,进步很明显;孩子们满含激情,富有文采地抒发了对胡杨树的赞美??
上课下来,美女说:“今天激情飞扬,很成功哟。”我这才发觉自己变得口干舌燥起来。审视自己,在那短短的四十分钟内,自己确实投入了,好似进入了武侠小说中走火入魔的状态。但当时并不觉得累,也许是被孩子们的成功所感染吧。
激情飞扬的语文课堂,感觉真好!
《胡杨》教学反思5
《西风胡杨》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这个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共选编了五篇课文,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更要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西风胡杨教学反思。而注意作者是如何观察大自然的,想象文章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是本单元的训练专题,在《西风胡杨》的教学中,除了要继续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外,还要继续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和写作的表达方法。
《西风胡杨》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
以新课程标准以读促讲,自主感悟的理念为指导,课前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设计理念为:1、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本文是一篇状物散文,语言优美,充满激情,散文之魂“情”动其间,让孩子们在饱含各种情感的读中理解课文内容,领略胡杨精神,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2、抓住“两个版块”,体会两种情感。一是学习“胡杨之最”部分,体会作者对胡杨的赞美,二是学习“胡杨之悲”部分,体会作者对胡杨的同情。在要求学生了解胡杨的特点,领会作者仔细观察,运用对比,抓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为了落实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我将质疑的方法教给学生。例如;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借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提问,逐步学习了解总起句和中心句。
胡杨是生长在沙漠里的一种树。学生并不熟悉,课文中有两幅插图,但是并不清晰。于是我在网上搜集了一些图片,让学生更了解胡杨。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这些图片在放映时速度太快,一闪而过,加之图片过多,学生只是在看大屏幕,没有注意到书本上的内容。课堂上师生没有很好的配合学生答非所问。由于过度紧张,原来预想好的程序紊乱。朗读的时间少,没有注意到“美文美读”
从这堂课中我深刻的认识到要教好语文,首先自己要加强学习,丰富语言。如果老师的词汇,感情不是很丰富就无法胜任语文教学。。其次我认为语文教学部能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要尽量增加信息密度,丰富与课文有关的信息量,用教师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课外查阅资料也是获得信息的一种方法
《胡杨》教学反思6
什么是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法,即教材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合作、探索、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在问题解决中感受语文的价值和魅力,在教学活动中以‘问题’为线索,基于问题情境发现探索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摘自网络)看了很多对“问题教学”定义的阐述,比较认同这种表述。
《西风胡杨》是一篇借物言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在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时,对于“能力目标”我这样定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质疑能力。这里重点强调“质疑能力”,质疑能力是不仅是本课学习的“指南针”也是基于中心学校提出的研究专题: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提法虽早,但对于我,本课也只是初探,所以我侧重问题意识的培养,即能“提出问题”。
因此本课教学设计的理念是: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尝试如下途径:
一是充分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深入对话,关注胡杨”的环节中,借助第一节课的铺垫(理解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我说“是啊,胡杨,是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树。可是:‘胡杨也有哭的时候??’面对这一幅图片,听到胡杨的哭泣,又会引发你怎样的疑问呢?请你对胡杨发问。”针对此情景,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谁在祈盼?祈盼什么?胡杨怎么会流泪呢?胡杨怎么会流泪,为谁流泪?
二是反复朗读,抓住关键词提问,进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深情朗读,唤醒良知”环节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两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充分朗读后,抓住关键词“祈求”提问:作者连用三个“祈求”到底在祈求什么?
三是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走出文本,追根溯源提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读完课文,总结过后,我说:“对,书要靠自己读懂,才有长进!读完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想问的?”学生提出:胡杨生活在沙漠,为什么作者用“西风胡杨”作为题目?作者写胡杨,有人的`特征,他有什么目的吗?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科学家的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发现问题提出来,即是思维活动的表现形式,也是思维活动的结果。思维的发展从问题开始。每发现一个小问号,这个小问号就像一个小钩儿勾住学生的好奇心,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问题愈多,好奇心愈强,兴趣愈浓,注意力就愈集中,思维就愈活跃。在老师的调控引导下,学生进入一个个“研究者”、“探索者”的角色之中,探讨自己提出的问题,情绪高涨,其乐无穷。
《胡杨》教学反思7
《胡杨赞》是五年级下期的一篇讲读课文。文中赞美胡杨树有着千年不死的生命、千年不倒的毅力、千年不腐的意志,让人深感震撼,同时作者也以象征的表达方法为像胡杨树一样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人唱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教学中我以学校新课改的“六步教学法”为导向,引导学生认真品读课文,用心体会,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中突出了教为主导和学为主体的课改理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顺利达到了学习目标。
首先,我以动画的形式引入,让学生对这个沙漠中顽强不屈的绿色精灵—胡杨,有了一个比较直观的印象,生动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然后我让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语句,边读边勾画,自主学习3、4、5自然段,再过渡到第7自然段的理解,明确作者钟情于胡杨的原因。然后回扣第6段,指导学生熟读成诵,以不同的朗读形式让学生充分感悟作者对胡杨的赞美之情。学完课文最后一段,我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课后第三题,想想:作者多次用到这样的排比句式有什么好处?在精读感悟后再问学生:作者仅仅是在赞美着胡杨树吗?在对全文的理解后,学生顺利地答出“作者赞颂的'是那具有胡杨一样默默奉献、有着顽强生命力的人。”顺利拓展延伸后,让学生再次激情品读赞美胡杨的句子,从而让课堂顺利推向了高潮。最后,我根据板书总结全文,让学
生回扣目标,总结反思,自然结束新课。
课堂中,为了达成目标,我把重点问题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再合作交流,把难点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再精讲点拨。同时也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如:边读边勾画;在感受深的地方作批注;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等。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尝试着新的教学模式。践行“六步教学法”,我的教学更加井然有序了。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课堂气氛,不一样的教学效果,孩子学习更轻松更愉快了。课改,任重而道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深入文本,吃透教材,在实践中探索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胡杨》教学反思8
《西风胡杨》是我特爱特爱的一篇文章。备课时,我曾读得心潮澎湃。说实话,学这课之前,我居然不知道沙漠中生长着这样一种坚韧、倔强而无私的树(真是孤陋寡闻啊)。我被胡杨不屈不挠的品格深深震撼,我被作者精彩绝妙的文笔深深折服,我被作者深厚丰富的情感深深感染。对胡杨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对胡杨的同情关注之心也自下而上,对胡杨的前途命运也深深忧怀。那如何让学生来完成与作者、文本之间的对话,体会作者波澜起伏的情感,理解作者那深奥磅礴的文字,这成了我备课的关键。
首先,教学的基调定为读。由于这不是一篇单纯状物的文章。作者借胡杨的天然素质和品格,表达自己对人类崇高理想和可贵品格的追怀,从而引发读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对小学生来说,深入理解课文,感悟作者的深刻思想是不太容易做到的。所以我首先定为让教师少讲,学生多读,让他们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出准确,读出感情,读出感动。
第一课时,简单谈话引入,老师充满感情的'读。也许是受了老师激情昂扬的朗读的影响,学生第一遍也读得有滋有味;然后再让学生读自己印象最深的句子和让 自己最感动的句子,并说说感动的理由。学生兴趣盎然,时间转瞬即过。
第二课时,让学生理解胡杨的品格。这是一种典型的总分构段方式。除了让学生读,抓住重点词句来深入理解胡杨的品格以外,还学习了作者的表达方式,进入相关形式的语段练习。可由于学生的注意
力不是很集中,所以效果只是一般。
后面难点段的分析,学生基本能体会,但我觉得学生回答问题的全面和想问题的深远真是差距很远。比如同样一个问题:你觉得上游的人做得对吗?为什么?我班学生只能回答:不对,因为他们让胡杨缺水了,胡杨生存就困难了。而二班学生回答的不仅是这些,还说“这些人们只考虑到他们的眼前利益,根本没有考虑到他们的子孙后代,就连胡杨都能为人们考虑,甘心为人类、地球做出应有的贡献,而那些上游的人却不能做到,真的是太自私了。”回答精妙!我不知是自己启发不当,还是学生启而不发。
总的说来,我觉得这篇课文的教学总体还是满意的,只是完成了任务,但预设和生成还是有一定差距,没有完全达到“教学微笑,学生激动”的效果。我想如果能摒弃平时上课的随意性,精心设计过渡语,让每个环节都能环环相扣的话,教学效果一定会更好。
《胡杨》教学反思9
今天有节公开课,上的是初三的《西风胡杨》。上完课,便听评课。
评完课,听取了许多老师的意见,我对我的教学作出如下的教学反思:
1、没能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2、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质疑;
3、重难点不突出。
所以,针对这三点,我必须解决三个问题:1、增强时间意识;2、寻找引导学生质疑的方法;3、如何突出重难点,很好地解决问题。
反观第一点不足,有两点原因造成:1、复习引入部分过长;2、学生质疑时间过长。可以在这两方面改进。另外,有个老师给了我有趣的提议:不断看手表。
在质疑的过程,有个问题也很急切地摆在面前:给多少自由度学生?教师在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进行质疑的过程中,应统多少?放多少?
纵观我自己刚上完的这节课看来,让学生质疑的部分明显缺乏指导,效果欠佳。所以,我对上述问题的态度是:在理解《西》的时候,学生质疑部分教师导的要多一点。对像《西》这样的文章,比较深,比较难,一般都适宜采取这样的办法。
解决重难点的关键词眼是:围绕重难点反复。扣住重难点设计教学环节。
教研员给我的好建议:
1、 让学生用书本里的语言回答问题,把课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例如我有个问题是:面对这样的胡杨,你想对它们说什么?学生一般答得笼统,这个时候如果引导他们用课本的语言回答会很好:“胡杨,你是秋天最美的树”、“胡杨,你是最坚韧的树”、“胡杨,你是最无私的.树”、“胡杨,你是最悲壮的树”、“胡杨,你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
2、 引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提有价值的问题。
这次教学大大有别与以往:
1、 以往上课,借鉴名家的多。例如07年上《清平乐*村居》,获市优秀课例一等奖,借鉴窦扣梅。这一次,自己来。
2、 以往的公开课,都交底给学生,有无数遍的演练,这次,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
3、 结果是不如以往好。一些多次听过我的课的老师,都有一致的看法。
只有我知道,这是自己的一次大突破。把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充分地暴露出来,还原我上课的本色,有点不顾颜面,也有点扫颜面,但是,收获很大。这样的转变源于国庆前夕到茂名参加的教研活动。会上,一省教研员说:名家的东西,我们欣赏即可,我们应该更关注我们原生态的本质的课堂教学。所以这番话给我的启示是:走一条切合自己实际的、真真正正属于自己的教学教改之路。齐白石说:似我者生,学我者死。不想日后的教学之路是死路一条,就要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子。
引用一个没听我这节课,但听到周围老师对我这节课的议论和评价后说的一句话:或许你这节课上得不算成功,但肯定很有价值。
现在,我想对自己说:我豁出去了,就为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是可以让我一直在教学这条路上,不断走深、走远的最宝贵的东西!
这条路,我刚开始走……
【《胡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08-28
颂胡杨_胡杨作文700字05-16
西风胡杨09-20
胡杨颂05-10
《西风胡杨》教案09-04
殇·胡杨泪09-25
美丽的胡杨林05-28
西风胡杨作文400字05-01
初二散文:胡杨志10-03
醉美胡杨林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