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铁刹余韵
秋冬之交,乍寒还暖之时,我们游览了东北道教名山铁刹山。
几天前,一场出人意料的小雪给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它使我们看到了铁刹山不同往日的风采。汽车一路行驶,路上所见极为别致:背阴处,一带银白似飞瀑从山上泻下;朝阳处,夏之翠绿、秋之火红、冬之银白交织成一条花毯子直铺向山顶。真是未到仙境,已入画境。
穿过几座农舍,来到山脚,我们惊呼:“到了吗?”司机笑而不语,车子向左一拐,两大块巨石像来迎接远方的客人似的立于路边,中间只留一条小路,让我们过去。驶过巨石,豁然开朗,一片广阔的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这情景分外像那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难怪当初东北道教的创立人李长庚选择在此修行,这座山便也有了名气,名传海内外了。
终于,来到了这座名山的山门前,一座巍峨的山门上写着“东北道教第一山”几个大字,走上几十米,便来到了真正的铁刹山山脚,顺着石阶向上,我们便投身铁刹山的怀抱。
清晨,树林里静静的,只我们这一行人带来了喧嚣。有了解此山的人为大家说起这山的由来:这山从东、南、北三面望去,各能看见三座山峰,好像倒立的三齿铁叉,三三见九,所以就叫九顶铁叉山,后来,山上建了寺庙,就又叫九顶铁刹山了。一路上,自有朝山进香的人与我们结伴前行,不知不觉间,过了关帝庙,来到了半山腰。此时太阳已升起很高了,在山腰的开阔处向远方望去,远山在云山雾海中若隐若现,真是仙人所处之地啊!林中别有洞天,虽有薄雪积存,各式各样的野草仍旧翠绿,各种树木却不相同:松如翠、枫似火、椴像银,它们好像身着彩衣的仙子为远方的来客带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特有的清香,细细搜寻,又不知源自何方,莫非这草木沾了仙气,也有了灵气?
沿着狭窄的小径拾级而上,脚下是厚厚的落叶,此时静得只听见自己的心跳声。不时有多情的小草伸出手来,将晶莹的仙露洒在行人身上。在林中走了许久,问身边的人,都说:“快了,快了。”脚步却不知不觉中慢了下来,抬头向上望,山路如巨蟒蜿蜒向上,仍旧是不见庙宇,只有那油画般的林木向山顶延伸。我不禁感叹:“要想见仙人一面确实不易啊!”身边有一老大娘笑说:“心不诚,仙不灵。这才在半路上呢。”说说笑笑间,距离我们的目标已经近了,路边不时有巨石出现,上面刻有大字,像“直上青天”、“乾坤正气”“铁刹三千年”等证明我们快到了。绕过一片树林,来了一块开阔地,一面石壁上刻着“别有天地非人间”几个大红字,旁边是一面巨大的石碑,上面是“与天同寿”四个红字,下面是对长眉李大仙的介绍,书写严谨,刻工精巧,有人介绍说碑文有800多字,高8米,宽5米,让人叹为观止。
向前走几步,就来到了“乾坤洞”,青瓦红墙,一派道家的朴素风格。香烟缭绕中,那观中的几尊神像真仿佛是神仙下凡。虔诚的香客纷纷上香叩头,诚心祷告,卜问吉凶。几位道长忙着为人们解答,我们匆匆向著名的“八宝云光洞”奔去。一条狭窄的小石板路的尽头,在石壁上,一个不很大的洞口,进去,光线不很强,于是愈加神秘莫测,神话传说中的情景便仿佛出现在我们眼前:仙人在此打坐的石床依旧完好如初,一条石龙在洞顶盘旋,看守洞中的宝物,仙人的小徒弟在石壁旁翘首盼望师傅归来,石虎、石蟾蜍、石木鱼、定风珠等也是惟妙惟肖,引人想象。在幽幽的灯光下,一切是那神秘。洞中水滴不时打在石壁上,余韵悠长,让人望却尘世浮华,返朴归真。站在洞口,举目远望,远山如画,碧空如洗,层林尽染。这是一首诗,这是一幅画,这是一个传说,这是一种感悟,这是一种人生。你会被一种神奇的力量的深深吸引和打动,这里有太多的东西让人动情,让人留连,让人期盼。回首来时路,已不见了那曲折和漫长,只觉得神清气爽、心旷神怡,到此绝胜地,说什么名说什么利,说什么富贵荣华,这便是福,这便是慧,这便是山水因缘!
折向主峰,小路曲折悠长,情景变幻无穷,奇景迭出,险象横生。峰回路转时已换步成景,登崖远眺时,山峦层层,美景尽收眼中,令人不忍归去。
夕阳中,落日的余晖将群山点缀得更色彩斑斓,如诗如画,但红尘中的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却不得不踏上归途,山中一阵清风刮过,红叶飘舞,仿佛是仙人在为我们送行……
胜境归来,我们会记得:在一幅幅画卷中穿行,在一页页美丽中感动,在一重重山水间飘荡.一滴滴清露、一片片红叶、一缕缕清风,一丛丛绿草,都已成为永恒,生命的永恒。
编辑:郭广然
【铁刹余韵】相关文章:
激动一刹06-19
激动一刹06-16
铁06-16
神奇的“铁家伙”06-16
中华铁魂06-18
忧伤的羽翼——那一刹捕捉到了你的眼睛06-15
我搭了高铁06-17
莺鸟与铁星06-17
铁犀导游词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