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q的辫子谈起

时间:2022-06-28 05:15:46 初一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阿q的辫子谈起

  最近看了《阿q正传》,对这q字很感兴趣,尽管鲁迅先生在“序”中说明了为什么用q字,然而我还是遐想了一番:q字的一小捺,多像阿q的辫子啊。

  阿q被人拽着辫子碰头,阿q盘着辫子革命,给我很深的印象,于是,我想起种种关于辫子的事情了。

  清朝建立以后,辫子便成为民族压迫的象征,是束缚在人民精神上的一条绳索。堂堂七尺男子汉,光秃秃的脑袋后面拖上一条大辫子,再加上女人的小脚,西方把这些当成中国的“特产”来嘲讽,这对于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祖国和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中国人民来说真是奇耻大辱啊!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从那时起,仁人志士便为剪除这条辫子,为争取民族解放而进行了前赴后继的战争。

  辛亥革命,只剪断了人们脑后的辫子,却没有剪断人们精神上的“辫子”,使得张勋复辟,袁世凯称帝。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这把锋利的剪刀剪断了人们精神上的“辫子”,也剪断了封建主义这条精神绳索。

  解放了人们挣脱了枷锁,抖擞精神,奋发向上。五十年代多么令人流恋的年代!女青年梳起了小辫子,被认为是美的,是外表美与心灵美的和谐统一,这时的辫子表现了新中国的女青年风华正茂、朴素大方的特点。

  可惜,男人“辫子”的剪除不等于铲除了它赖以生存的土壤。

  “十年浩劫”这块发酵霉菌又使人们头脑中封建主义的“辫子”长起来。封建残余、个人崇拜、裙带关系,一片乌烟瘴气。在那股“革命”潮流中,女青年梳起小辫子,被认为是小资产阶级情调,于是只好留起短发,女红卫兵梳起“小刷子”,又有所谓“革命造反光头像”的笑柄,贻笑于大方之家。这既是一场悲剧,又是一场滑稽喜剧。

  现在到了新的时期,妇女们脑后辫子由烫发取而代之,辫子也较少见到。但人们精神上的“辫子”是否也悄然失去了呢?而现在的种种弊病,又一次证明,阿q虽没有后代,但是他并没有断子绝孙!因此,剪除残存的“辫子”,已经变成了当务之急。

  在中国近代史、现代史中,这辫子是多么令人深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