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3-06-19 18:30:09 说课稿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聋校数学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聋校数学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聋校数学说课稿

聋校数学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正确的观察课文插图,能看图找出课文中的语句。

  2、理解句子意思,概括出句子主要意思。

  3、会用“谁怎么样,把什么轻轻地怎么样”的句式说、写句子。

  4、能正确的朗读课文,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的停顿。

  教学重点:理解句子意思。

  教学难点:第六句,正确的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读书指导法、讲读法、练习法

  教具:挂图打字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

  1、看(听)话写词语。

  曹红蹲下去辫子绸带绑踩实

  2、用词语说句子。

  轻轻地

  二、读句子

  流畅地朗读,读出词语之间、分句之间的停顿。

  1、慢慢读

  2、提速读

  3、常速读

  4、流畅地读

  三、讲句子

  1、图解句意。看图读句子,把写图意的句子画出来。

  (1)看图1、一、二句

  (2)看图2、三、四、五句

  (3)看图3、六句

  想象第七句

  2、讲解句意。概括出句子的主要意思。

  (1)、一天,曹红戴着红领巾,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地上学去。

  概括成“四素句”——一天,曹红高高兴兴地上去。

  概括成“三素句”——曹红高高兴兴地上学去。

  或一天,曹红上学去。

  概括成“两素句”——曹红上学去。

  (2)、曹红走过玉米地,看见一棵玉米倒在地上。

  概括成“五素句”——曹红看见一棵玉米倒在地上。

  概括成“四素句”——曹红看见玉米倒在地上。

  (3)、她蹲下去,把玉米轻轻地扶起来。

  试着概括成“三素句”:

  (4)、一松手,玉米又倒下去了。

  试着说说句子的主要意思——

  (5)、怎么办呢?

  (6)她想起辫子上的蝴蝶结,就很快地解下绸带,再扶起玉米,用绸带把它和别的玉米绑在一起,还把玉米根上的土踩结实。

  a.看图3,写出写图意的句子:她用绸带把它和别的`玉米绑在一起。

  b.补充分句(根据图画和句子中带点的词推想):

  (),

  用绸带把它和别的玉米绑在一起,

  ()。

  c.理解每一分句的意思:

  她想起辫子上的蝴蝶结。——她想起蝴蝶结。她很快地解下绸带。——她解下绸带。

  她扶起玉米。——她扶起玉米。

  她用绸带把它和别的玉米绑在一起。——她把玉米绑好。

  她把玉米根上的土踩结实。——她把土踩实。

  d.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用下面的连贯动做演示句意。

  想起解下扶起用绑踩

  ·用关联词和动词按先后顺序组成一句话。

  关联词动词

  想起

  ↓

  就解下

  ↓

  再扶起

  ↓

  用、绑↓

  还踩

  e.概括出这句话的主要意思:

  她把玉米绑好。

  (7)、曹红看了看绑好的玉米,理了理辫子,飞快地向学校跑去。概括成四素句:曹红()()()。

  概括出每一句话的主要意思。概括成三素句:曹红()(

  四、说句子

  五、写句子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1)、曹红上学去。

  曹红()上学去。

  (),曹红()上学去。

  (2)、曹红看见玉米倒在地上。

  曹红看见()玉米倒在地上。

  曹红走过(),看见()玉米倒在地上。

  (3)、曹红向学校跑去。

  曹红()向学校跑去。

  曹红(),()向学校跑去。

  2、照样子写句子。

  (她)(蹲下去),把(玉米)轻轻地(扶起来)。

  ()(),把()轻轻地()。

  ()(),把()轻轻地()。

  五、板书

  8、上学路上

  看见??

  扶起来

  曹红上学去倒下去向学校跑去

聋校数学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们,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聋校数学教科书第七册第五单元《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一课。

  一、教学指导思想

  聋校《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主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培养。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聋校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聋生初步接触到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开端。与前一节的教学内容相比,本节课解决问题时,需要学生自己发现要解决的中间问题,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要求提高了。教材呈现的所有习题的问题都是现存的,这样的习题无法实现培养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获取信息,再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这是我根据新课程理念对这一教材内容的二度开发。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解答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尤其是对常规一步计算数学问题的结构(条件、问题)能分析得比较透彻。然而在聋校,对于大多数聋生来说,由于抽象思维的发展不完善,使得解决问题的学习都是一个比较困难的环节。前面说到,当学习内容和聋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聋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我设计的时候尽量让聋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三)目标分析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初步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学会找中间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四)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教法分析

  聋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聋生虽然在前面的学习中拥有一定的一步计算数学问题的解答基础,但要使聋生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必须遵循他们的认知规律。因此,本课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让聋生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深入剖析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全课以 “情景引入,初步感知;结合情境,探求新知;运用新知,解决问题;全课总结。”四步。设计了如下一节课:

  四、教学过程分析

  第一环节是:情景引入,初步感知

  为了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首先,结合现实情景,我请学生介绍一下自己班有男生几人,女生几人。问:知道了男生、女生的人数,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答呢?接着又问:你们知道四(1)班有几位同学吗?现在你们又能提出什么问题?怎么解答呢?根据解答的结果,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呢?从而初步感知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第二环节是:结合情境,探求新知

  首先,我出示一张班级里开联欢会布置教室的情境图,问:从这幅图上你看懂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发现,左边有10个气球,右边有12个气球。接着,老师提议挂得太多了!那么应该怎么办呢?让学生自己想办法,通过思考,学生建议拿掉几个。老师又问:这时你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最后,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还剩多少个?请学生自己列式解答、反馈。反馈的时候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使学生初步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学会找中间问题。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接着请学生自主填数,列式计算,强化了思维灵活性、发散性的训练。最后教师小结: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时候都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从而揭示课题,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第三环节是: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里我首先安排了两个练习题,两题都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解答,在反馈时重点让学生来说说,在解答这道题时,你是怎样想的?在请学生说的时候,我也注重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学会不仅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解答,还能解读别人为什么要这样解答。接着,再简单的概括一下,这两题有什么共同点,从而强化解题的方法——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接下来,我又安排了一道拓展题,出示一张看戏的情境图,让学生自己尝试读懂图的意思,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过程中,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第四环节是:全课总结。

  我以“今天我们不但学了怎样提出问题?还学了怎样解决问题?以后同学们在生活中就是要学会自己发现,自己解决 。”作为全课的总结,使学生对于这节课的学习收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五、课后反思:

  这节课上下来,总体上感觉还是不错的。在教学过程中,我着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解决问题后,我注重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提炼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较好地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导、点拨。实现了先进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融合。

  当然课的呈现不如设计那般完美,课上完了之后留下了不少遗憾。比如:

  1、在教学重点——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上还有所欠缺,在新授部分,让学生感受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这个思维过程的时候,应多让学生说一说,这样学生知识可能学得更牢固,掌握的更扎实!

  2、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

  以上就是我本节课的说课内容。欢迎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谢谢!

聋校数学说课稿3

  课题一:比和比例

  【重点】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 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提问】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复习“比和比例”(板书课题)。

  二、学习目标

  1、 掌握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

  2、 运用比和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师:为了达到目标,下面请大家认真地看书。

  三、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89页下面的3个问题,思考:

  1、什么叫做比?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什么叫做

  2

  3、你是怎样判断两种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举例说明。

  5分钟后,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思考、填空。

  (二)检测(课本第89页的'例4)

  1、找3名学生板演,其余生做在练习本上

  2、教师认真巡视,发现错例,板书于黑板上对应位置。

  五、后教

  (一)更正

  师:写完的同学请举手。下面,请大家一起看黑板上这些题,发现问题的同学请举手。(由差-中-好)

  (二)讨论

  1、看第(1)个题的式子,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

  72:96=3:46:8=3:4

  2、上面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

  3、什么叫做比例?各部分名称是什么?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4、看第(3)题的算式,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

  生说,师小结:

  5、看每道题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若对,问:认为对的请举手。 若错,追问:为什么?错在了哪里?

  6、评正确率、板书,并让学生同桌对改。

  过渡:老师发现,从上课到现在每个同学都很认真,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现在老师这里还有几道题,你们敢不敢来挑战啊?(生:想)

  六、补充练习

  1、一条绿化带长350米,在平面图上用7厘米的线段表示。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在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量得A地到B地的距离是5厘米。求AB两地的实际距离。

  师:同学们,今天的知识你学会了?下面我们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做得好。

  七、当堂训练(课本练习十七)

  第2、3、4、5题

聋校数学说课稿4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的认识》是人教版聋校实验教材数学第八册的年月日这一单元的内容之一。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此前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思想教育。

  3、进行观察、操作、计算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学习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三、设计理念

  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应促进学生的发展。《认识年月日》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1、积极了解学生的现有经验

  2、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

  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指出:“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教学过程:

  一.找找圈圈,认识年历:

  1.(出示20xx年年历卡)师:这是一张20xx年的年历,(教师在年历上用笔圈出自己的生日)老师刚才圈出的这个日子,对老师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大家来猜一猜,这一天可能是老师的什么日子?

  2.生在年历卡上找到自己的生日,圈一圈。

  你的生日是哪一天能告诉大家吗?指名说。

  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

  你能在自己的年历卡上圈出自己的生日吗?在自己的日历表上试一试。

  指名学生在屏幕上指出来,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找的。

  师:1到12这些大的数字表示什么意思?每个月里的数字呢?

  3.师:知道祖国母亲的生日是哪一天吗?(出示图片)学生在年历上圈10月1日。实物投影校对。

  师:你还知道哪些节日?先说一说,再集体在年历上圈起来。

  教师可适当进行思想教育。

  4.小结:记录我们每个人的生日、值得纪念的重大事件的日子,都需要用到年、月、日等时间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年月日。)

  三.探究发现,学习大、小月。

  1.观察各年年历,获得年月日的知识。

  师: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张年历卡,观察你们的年历卡,你发现些什么?

  学生回答12个月时,师引导:你的年历卡是哪一年的?一年有几个月?每年都有12个月。(板书:一年有12个月。)

  学生回答每月的天数时,师引导:每个月的天数都一样吗?(板书:31天、30天、28天、29天。)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老师也非常喜欢爱动脑筋的你们。

  2.整理每月天数,认识大小月。

  师:我们把每个月的天数来整理一下吧。

  生依照年历卡填写表格。集体交流,师把表格填完整。

  师:谁再来看着表格说一说一年有多少个月?

  师:观察表格,每个月最多有多少天?31天的有哪几个月?30天呢?还有呢?

  板书完整:1、3、5、7、8、10、12(月)

  4、6、9、11(月)

  2月

  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板书:大月)。有30天的月份是小月(板书:小月)

  指名说说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

  给表格里的大月涂上黄色,小月涂上蓝色。

  校对时数一数大、小月各有多少个。

  师:2月为什么不涂?

  一年中有多少个大月,多少个小月?还有一个月是平月。合起来是12个月。

  3.记忆大、小月。

  (1)拳头记忆法:结合课件介绍拳头记忆法,拳头鼓起来的地方是大月,凹进去的地方是小月,2月也在凹进去的地方,但不叫小月。

  师引导学生用拳头记忆;生自己练习一遍。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儿歌边做边念:一月大,二月平,三月大,四月小,五月大,六月小,七月大,八月大,九月小,十月大,十一月小,十二月大。

  (2)记忆歌诀;

聋校数学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聋校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88页的内容——图形应用题。图形应用题是学生今后学习应用题的基础,从整个知识体系来看,它是应用题教学的开始,是向文字应用题过渡的桥梁。由于一年级听障学生识字不多,阅读和书写都比较困难,教材在编排上将图形应用题自始至终贯穿在20以内加减法的学习中,以逐步渗透应用题的基本结构,为今后学习文字应用题打下基础。但我们使用的这套教材编写于19xx年,距今已有xx年,无论是编写理念与指导思想,还是编写模式等方面,已经根不上时代的步伐,与新课程目标不匹配,内容呈现陈旧。如果只是按照教参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叙述,列式计算”,100%的学生不存在问题。这样只能是完成了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根本谈不上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统一,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和内在需要出发,将教材进行组织、加工和处理,用情境反映、数学问题,将所学知识同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发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

  听障儿童由于听力受损,听觉功能差 ,使他们的语言能力失去了稳定发展的基础,导致他们语言发展迟缓,表达能力差,词汇贫乏。语言上的缺陷与障碍最终又影响了他们思维能力的发展,学习应用题对他们来说比较困难。根据学生数学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情况,将本班学生分为三层:A类()、B类()、C类()。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在教材和老师为他们提供适合他们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情境和生活实际中,A类学生具有初步的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意识,B类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C类学生能够借助情境理解条件和问题完备的应用题并进行计算。

  三、说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所以本节课的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A类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捕捉数学信息,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B类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具体的情景中捕捉数学信息,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C类学生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力目标:经历叙述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学难点: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四、说教学方法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取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主动表达的学习方式来教会他们学习。《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创设逼真的情境,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在动态的情境中,呈现一幅幅现实情境。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扶——半扶半放——放”的原则,让学生从信息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感知解决一个问题应该具备的条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获得数学知识和广泛的活动经验。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交际法:让学生之间互相描述自己观察所得,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五、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按照“谈话激趣,引入新课;创设情境,解决问题;课堂总结,拓展延伸”三个环节进行的。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这一环节我首先出示学生的数学日记和一些生活中用数学的生动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是有用的;然后通过亲切的谈话形式引入,通过生活中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本课学习的课题,为全课的教学创造良好的开端。本环节预计用时5分钟。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是这节教学的核心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通过三层教学突出教学重难点“自己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本环节预计用时25分钟。

  1.第一层的教学:让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理清解题思路,理解意义进行计算,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2.第二层的教学:在数学学习中,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比什么都重要。

本层教学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通过交流,根据题中的信息、数据提出问题,理解意义并解决问题。

  3.第三层的教学:在学生已有前两题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用交流的方式,由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策略的机会,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其实生活中数学问题随处可见,学好了数学我们就能很好地解决一些问题了,(评价学习过程中学时的表现)课后希望同学们把你生活中观察到的数学问题写在日记本上。本环节预计用时3分钟。

  六、说作业布置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作业分成三层:

  1.教材89页1、2、3(A、B、C类学生全做)

  2.数学日记A类学生把你生活中观察到的数学问题写在日记本上。 B类学生写一个购物的数学问题。 C类学生把今天上课说过的句子写下来。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图形应用题——生活中的数学

  知识目标:A类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捕捉数学信息,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B类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具体的情景中捕捉数学信息,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C类学生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能力目标:经历叙述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培养学生的数感和初步应用数学的意识。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一)出示学生日记:“昨天晚上,我看到天空中左边有5颗闪闪的星星,右边有7颗闪闪的星星,中间有6颗闪闪的星星。一共有5+7+6=18颗闪闪的星星。”谈话:这是魏同学的数学日记,他把生活中看到的用数学的形式记录下来。生活中有很多时候用到数学。

  (二)出示一些生活中用数学的情境。谈话:今天我们一起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用自己书写的日记、生动的生活图片,亲切谈话形式引入,通过生活中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本课学习的课题,为全课的教学创造良好的开端。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是有用的。】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一)课件出示情境图1

  1.引导B类学生说出“5个同学跑步”、“7个同学玩游戏”,教师问:操场上一共有几个学生?

  2.C类学生列出算式并计算。并说一说算式中的5表示什么?7表示什么?12表示什么?

  3.A类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教师根据学生说的出示图形。

  【引导学生根据已知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理清解题思路,理解意义进行计算,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师实物演示

  1.看教师演示,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样的问题?A类学生把看到的和想到问题写下来后三人互相交流。B类学生互相说一说。教师引导C类学生说出:“桌子上有7支铅笔,又放了4支”,并引导说出“一共有几支?”。

  2.全班交流,C类学生说出算式,并说出算式中7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11表示什么?B类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A类学生说一说还可以提出怎样的问题?

  【在数学学习中,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比什么都重要。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通过交流,根据题中的信息、数据提出问题,理解意义并解决问题。】

  (三)谈话:同学去过超市买过东西吗?课件出示情境图2,请你选择你要买的商品,然后编一道应用题。分组互相说一说,教师指导C类学生。然后全部交流,请A、B、C类学生各一生交流。

  【在学生已有前两题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用交流的方式,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自己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独立解决。为学生提供一个充分交流、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策略的机会,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不同的发展。】

  三、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其实生活中数学问题随处可见,学好了数学我们就能很好地解决一些问题了,(评价学习过程中学时的表现)课后希望同学们把你生活中观察到的数学问题写在日记本上。

  四、作业布置

  1.教材89页1、2、3

  2.数学日记A类学生把你生活中观察到的数学问题写在日记本上。 B类学生写一个购物的数学问题。 C类学生把今天上课说过的句子写下来。

【聋校数学说课稿】相关文章:

数学说课稿12-17

小学数学说课稿04-30

初中数学说课稿11-26

初中数学说课稿08-31

数学《周长认识》说课稿08-22

初中数学优秀说课稿12-01

高三数学说课稿07-25

小学数学说课稿:统计07-26

《毫米的认识》数学说课稿08-17